昨日,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带着刚从瑞典回来的收购沃尔沃的团队集体亮相。由于时差的关系,这支团队已两天两夜没有休息,李书福虽显疲惫,仍难掩兴奋神色。
对于业界最为关心的此次并购的融资安排,吉利汽车CFO尹大庆表示,在买卖合同签订前已经做好了准备,除了18亿美元用于并购的资金外,还有9亿美元以备沃尔沃此后运营的资金,这笔9亿美元的运营资金与外界此前估算的15亿美元相比,规模要小得多。
总共27亿美元资金,一半来自内地融资,一半来自国际银团的支持。其中内地部分,吉利汽车自身的出资占到了51%,其余为银行提供的贷款。对于贷款来自哪些银行,吉利运营团队出于商业运作保密条款,以及并未交割的考虑,未予正面回答。而境外融资部分则来自美国、欧洲和香港的资金。
此次并购吉利汽车买到了什么?吉利汽车CTO赵福全用了三个“全部”来进行概括:拥有沃尔沃全部的股权;拥有沃尔沃全部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拥有全部福特与沃尔沃相关知识产权的相关使用权。
对业界普遍关心的未来运营能力,李书福表示,沃尔沃此前的短板在于规模太小,与宝马、奔驰相当的研发费用,分摊在每一辆沃尔沃上,自然就会带来亏损。“我们需要想办法把沃尔沃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迅速扩大规模。”
不过,李书福强调,未来吉利不生产沃尔沃,而沃尔沃也不生产吉利。“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
关于未来沃尔沃中国工厂落户北京的问题,李书福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北京落地不是现在讨论的问题,这就像一件事还没有做好,是无法讨论第二件事的。”他同时向记者做了一个比喻,即并购交易像是连续剧,签订协议是电视剧的上集,而落户国内是下集。
对于北京市政府是否在本次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给予了融资帮助,李书福没有正面回应。
8年并购路
这场旷日持久的并购始于2年半之前,吉利副总裁、并购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张芃博士在现场回忆到,当时李书福让其着手准备并购沃尔沃事宜,并着手起草收购建议书。
2009年1月,沃尔沃并购项目团队前往美国,会见了福特汽车董事长、CEO、CFO等一系列高层管理者,福特方面对于吉利的并购计划印象十分深刻。
2009年3月12日,吉利向福特汽车递交了正式的标书。此后,4月,福特向吉利开放了数据库,吉利开始进行为期半年的净值调查。直到7月30日,历时半年之久的净值调查结束,吉利投送了第二轮带有法律效力的标书。
在10月28日,吉利被宣布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之前,实际上,包括富尔德律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洛希尔银行、博然思维公关公司等为合作方的200人团队,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已经全力运作了项目达2年之久。
李书福萌生并购沃尔沃的想法,则可以追溯到8年之前,而彼时,吉利的销量尚不足5万辆,而沃尔沃已是世界最知名的豪华车品牌之一。
“这不仅是一次股权收购,协议包括了大量的附件与知识产权协议,整个协议的页数达到了1万页。”张芃表示,而站在一边的李书福随即补充道:“而且每页都是比较大的那种页面。”
而对于外界十分疑虑的工会问题,李书福表示,西方工会是个十分好的组织。企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靠工会组织的运作来完成的。“很多优秀的产品,很难想象没有工会的参与,会获得成功。”
他表示,在谈判过程中,吉利与沃尔沃工会之间取得了最大的沟通与谅解,既然达成一致,签订了合同,那么他相信沃尔沃工会会按照事先既定的规范来运作,会保证沃尔沃良好的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