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台上,李书福不苟言笑。
这是3月30日下午,吉利在北京举办的并购沃尔沃轿车协议签署媒体见面会。此时,距他走下飞机刚刚过去两个小时,距与福特的正式签约也不过44小时。
不过,他的脸上看不出丝毫倦意。
他的面前黑压压坐满了来自海外和国内的近300家媒体。清了清嗓子,他开始了照本宣科式的发言。
会场内很安静,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分享着他的快乐。直到大厅中回响起“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这才传出一阵轻轻的笑声。
这就是李书福,这就是他的心里话。
“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11年前,当他面对来访的国家领导人说出发自内心的这句话时,他造车仅仅两年。又过了两年,机会真的来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吉利获批。
会议进行到媒体提问环节。正在回答提问的李书福突然停了下来,“要讲你们先讲,你们这么大声把我的思路都打断了。”因不满台下争执话筒的吵闹声,他变了脸。
这并不是他在公开场合第一次面对媒体变脸。两年前,一位不停追问吉利负债的记者的问题同样惹恼了他。忿然间,他说出了极不理智的话。事后,他追悔莫及,亲自陪着那位记者共进了午餐。
这是他情绪化的一面。虽然身为上市公司董事长,但他有时却无法按捺自己的情绪。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他坦诚的一面。他说过,自己是有毛病的,尤其是在中国搞企业的人,这是不健康的。怎么听,这话还透着点儿无奈。
情绪化的极致是写诗。李书福爱写诗,业内人所共知。
在他的个人官网上,最新更新的一首,是发表于2009年10月12日名为《谁比吉利更清楚》的诗。在诗中,他写道,“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诚实合作/沟通鼓励/放眼世界/遵章守纪认准方向直奔去/谁比吉利更清楚”。这首诗发表16天后,福特正式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竞购的首先竞购方。
会议继续进行,会场里为他的回答“这(沃尔沃工会)是一个好的组织……这个很重要”响起了掌声。
这是他真挚的一面,尤其在并购进入收官阶段,面对难缠的沃尔沃工会时,沃尔沃的代表希望他用三个字表达为什么要进行收购,主持人感觉气氛尴尬,欲出来圆场。但他摆摆手,说:不。我来说,三个字,因为I LOVE YOU。
这也是他智慧的一面,三个单词,搞定了沃尔沃。
会议到了尾声。一位来自他家乡的记者得到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记者请他对家乡的企业家传经授道,他说,大家只要听党的话,按照政府的意思去做事情,就能得到成功。
他又把回答带回到了开始。
这就是李书福,造车13年,却有千头万面的李书福。
并购日程表
2008年
吉利向福特正式提交收购建议书,福特在表示肯定后,奠定了双方继续谈判的基础;
2009年1月
李书福在美国底特律会见了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以及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随后吉利正式接到福特所发的进入沃尔沃并购流程的邀请函;
2009年2月
吉利和沃尔沃的团队在英国伦敦举行见面会,沃尔沃向吉利提供了重要数据;
2009年3月12日
2009年4月
福特向吉利公开数据库,吉利对此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尽职调查,查阅文件6000多份;
2009年7月30日
2009年10月28日
2009年12月23日
双方宣布,就主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2010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