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库存急剧增加,让人心里直发毛,我老觉得好日子要结束了。”看着停车场里积压的200多台库存车,位于成都市三环路外的一家4S店老总忧心忡忡。
有此遭遇的车商不在少数。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了成都多家4S店,从机场路到羊西线,再到东边的4S店集群,发现五月份以来除了大众系车商外,大部分车商客流量明显减少,订单数更是直线往下掉,部分车型开始滞销,库存普遍上升,各大商家的压力陡然间倍增。
A 房产挤泡沫
车市跟着快速“退烧”
当房产新政刚出台时,不少人认为对车市是一种利好,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当调控对准楼市泡沫时,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楼市,国内乘用车市场出现转冷迹象就是在4月份,而成都稍微特殊一点,由于4月的“限车风声”带来一个销量小高潮,车市降温的时间延缓到5月份。
从销量上看,4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幅创下13个月来的新低,传递出强烈的下跌信号;从库存来看,4月份经销商库存量明显上涨;与此同时,乘用车价格也开始出现降价信号,有数据显示,4月份车价比3月份环比下降0.36%。
华泰证券的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此前,房产、股市等资产快速增值,不少人的财富因此成倍增加,导致人们购车热情上涨。但一旦房产泡沫破灭,财富缩水,人们的购买力受影响,即使有真实消费的需求者也会选择持币待购,汽车销量因此大幅下降。
对于下半年中国车市向上还是向下,该分析师表示,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房产等资产价格的缩水程度;二是未来政府是否会再出台一些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
●一句话点评
资产泡沫和车市增长有着密切关系:资产上涨时,车市销量增加,资产缩水时,车市销量也会跟着下跌。
B 产能过剩
车市提前进入淡季
2009年车市井喷,不少汽车厂家因产能不足痛失赚钱机会,于是,一幕幕“增资扩产”大剧开始在2010年竞相上演,其中东风日产产销量由2009年的51.7万辆调高到60万辆、华晨汽车由34万辆调整到45万辆、吉利汽车从33万辆调高到40万辆、神龙汽车从27万辆调高到40万辆、上海汽车增加产销量9万辆、广
汽丰田增加产销量7万辆、长安铃木增加产销量5万辆,比亚迪汽车更是预期产销翻番,目标达80万辆,江淮汽车也将同比增幅“大跃进”地提升至150%。
从汽车厂家已公布的产能计划来看,今年已经建成投产与即将完工的新增汽车产能将超过500万辆,外加去年1350万辆的基础,2010年全国汽车总产销规模计划接近2000万辆。
产能快速增加,但市场消化能力并没有因此出现增加,甚至今年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还有所缩减,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往年6月份才开始出现的淡季,今年4月份就出现苗头,不可否认有扩充产能的原因。
●一句话点评
能否有新的增长点来及时消化新增产能,将是决定今年下半年车市价格、库存以及车企盈利能力的关键。
C 通胀预期
击退消费者购车热情
目前,通胀已成为民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2009年,各国政府为了“救市”投入了大量的货币,中国也以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尽管取得了很好的“救市”效果,避免了经济的衰退,但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而通胀将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令人们手中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支出增加,并由此使得人们对生活充满不安全感、让未来变得更加不确定。
从CPI指数来看,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4月份CPI指数上涨2.8%,已是连续几个月在上涨。从日常生活来看,不少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连续创下新高。这一切,表明通货膨胀正悄悄临近,而消费者也日益体会到这样的变化。
通胀本身将导致钢材、铜、铝、塑料等汽车制造材料价格上升,从而使得车辆制造成本增加;而通胀压力下,老百姓会压缩开支,除了必需品外,一般不会像平时那样大手大脚,对于像汽车这样需要大量支出的奢侈消费品,更会慎之又慎。
●一句话点评
正是这样的市场现状,击退了消费者此前高涨的购车热情。通胀对车市的影响不仅直接而且有可能造成重大伤害。
D 用车成本
影响汽车消费快速扩展
这两年,用车成本不断上升是很多车主的切身感受。从油价、配件、停车、洗车甚至工时费,凡与车沾边的消费,无一例外地都在涨价,造成车主用车成本的大幅飙升,很多有车族因此减少了用车,而一些想买车的人则变得迟疑起来,担心自己买得起车却用不起。
●一句话点评
在每一次油价调整都会引起汽车市场一片骚动的情况下,如果油价“破10”,停车每小时也“破10”……到那时,对消费者买车的热情将是怎样的一种打击?
E 交通压力
成为车市发展瓶颈
在我们兴致勃勃地宣布进入“汽车时代”的同时,巨大的交通压力也让我们同时跨进了“塞车时代”。塞车、停车难给车主带来苦恼,也影响了人们购车的信心和热情。除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尾气污染、噪音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压力,也会限制汽车消费。目前低碳已是趋势,国内多个城市开始限制汽车的增长和使用,成都“限车”政策也正在酝酿中,这些,无疑将是限制汽车消费的一大重要因素。
●一句话点评
城市的道路建设、停车场规划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汽车市场萎缩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记者郑明
|观点交锋|
100万辆库存到底可不可怕?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国汽车企业和流通环节的库存量已达到100万辆。而从本土市场来看,目前经销商库存量普遍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大值。针对这100万辆库存车,业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正方
100万辆库存不可怕
观点人物:成都怡安汽车副总经理周国宏
其实100万辆库存不是一个什么问题。100万辆库存是一个什么概念?按照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的统计,目前国内的汽车经销商超过3万余家,100万辆除以3万,平均每个经销商库存汽车33.33辆,多乎哉?不多也。去年全国汽车经销商平均每家销售汽车453辆,一个经销商平均日销1.24辆,33.33辆相当于27天的销量。如果考虑到这100万辆包括厂家、商家、在途,商家实际库存每家也就10辆左右,相当于1周的销量,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库存。
反方
库存迟早会压垮经销商
观点人物:新易在线总编辑张勇现在还不是最坏的结果,经销商还都承受得住。但是如果市场冷淡状态持续整个第二季度,经销商的资金链将会受到严重的考验。要是真到了经销商“爆库”的那一天,可能不仅仅是调整产能那么简单了。
一般一个能够维持企业良性循环的库存周期应该在60天至75天销量,或者说两个月到两个半月的销量。尽管现在100万辆不多,但从全年来看,预计今年汽车产能有望达到2000万辆,而专家普遍认为今年的市场需求在150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500万辆将转为库存,这个数字是令商家难以接受的。因为经销商基本上是现金提货,而500万辆库存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和资金成本太大了。不像美国,汽车经销商接到来货可以开出60天的商业期票,60天内不用付款,也不用付利息,厂家用期票到银行贴现之后拿到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