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透视鄂尔多斯:富人请人从北京打"飞的"保养名车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5月20日08: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综合报道

  作为鄂尔多斯规划的新城区,占地仅32平方公里的康巴什近日已成“风暴中心”。这里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与住宅,因少有人居住而被外媒称为“鬼城”以及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样本”。

  短短几年,鄂尔多斯借助煤炭资源从不毛之地跃至全国地级市人均GDP第一的位置,这种超常规发展,带来了迅速集聚却无处释放的财富。

基于此,在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中,“外人不理解鄂尔多斯”这句话在不同场合被不同的人所重复。当地政府官员认为,飞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城镇化,康巴什的出现也是鄂尔多斯产业结构转型中的必然。不过,也有人认为透过康巴什可以看出鄂尔多斯背后存在着一个近似完美的财富循环,这个循环可能会成为其持续发展的障碍。

  财富堆出坚硬“泡沫”

  康巴什从2004年正式开工建设,规划2020年达到30万人,但至今住进来不到3万人。如果只看住宅小区的空置率,“房地产泡沫说”可以成立。但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不论租房还是买房,这里都一房难求,概因房屋出租收益颇高,商铺的租金也在不断上涨。

  如果看房价收入比,当地人约十年的收入就能买一套不错的房子,由于二手房基本要求一次性付款,投资客看重的信贷杠杆在这里作用很弱。所以有人认为鄂尔多斯的楼市是资金太多硬堆起来的“塑料泡”,和其他城市的“肥皂泡”相比很难破(详见本报5月10日A02版《鄂尔多斯 坚硬的“泡沫”》)。

  要想了解鄂尔多斯人的财富,站在街头即可。不论在城区还是旗镇,到处飞奔着路虎悍马保时捷奔驰宝马。“二三十万元算很差的车,都不好意思开出去。”来自伊金霍洛旗的出租车司机李刚(化名)说,有的出租司机收工了就换一辆奔驰。还有人买了名车,本地没有4S店,就花钱专门请人从北京飞过来保养。某金融机构负责人刘先生的朋友开了一家鞋店,标价4万元的一双皮鞋,2万元的两双皮鞋,不到一周全部卖出。在闹市中心,不断有人散发传单,推销山东威海、烟台等地的楼盘,开发商还给出优惠条件,负担一家人看房的机票及食宿费用。

  在当地政府看来,正是源于对经济快速发展、财富持续增加的信心,才有了大手笔的“东胜—康巴什—阿旗”城市核心区百万人口规划。“规划总要超前,现在人没有那么多不代表以后没有。”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十年前鄂尔多斯还是伊克昭盟有名的贫困地区,到2009年人均GDP就已经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名,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34.5%的速度超常规发展。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进程,居民富裕后也有了二次三次置业需求,外人看来的“房地产泡沫”只是刚性需求使然。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系列措施提聚康巴什的人气,相信很快见效。

  一切从“黑金”开始

  鄂尔多斯人为什么有钱?因为这里有着一个梦幻般的财富循环。这个循环的原动力就是煤炭。

  目前,鄂尔多斯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的1/6,全市70%的地表下埋藏着优质煤。2003年底煤价开始暴涨,每吨原煤从十几元一直上涨到四百余元。一时间,炒卖煤矿成风,小煤窑、小火电等“五小”企业遍布草原。很快,鄂尔多斯开始对地方煤矿进行整合技改,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批大集团大企业组建引进,也提升了土地价格。

  轰轰烈烈的拆迁开始了。由于地广人稀,拥有大量土地的农牧民很多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出租车司机李刚就是其中一名。他拿钱办了出租车牌照,一年只需交给挂靠的出租公司一千多元,除去成本每月收入过万。当地还实现了高中阶段义务教育,他上小学的女儿每学期只需交60元保险费。不过,他仍觉得自己是个穷人,于是拿出一些钱投入典当业,每年坐收数万元利息。

  典当行即“地下钱庄”。煤炭兴起后鄂尔多斯经济爆发式增长,而金融机构的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支撑企业融资需求,于是民间借贷产生。一些典当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纷纷出现,用高利息集聚民间财富,然后用更高的利息贷给企业。这里的典当行神通广大,很快就能筹集出千万甚至上亿资金,让一些上市公司也来光顾。不论是典当行还是贷款企业,多为本地人运作,他们深知信用才是生存之本,因而很少出现诚信风险,也吸引了更多资金进入。

  就这样,居民手中的财富通过地下钱庄又投入煤炭行业,伴随煤炭行业而来的还有城市化,于是又产生了路桥建设等新的商机。越来越多的好项目需要资金,越来越富的居民把钱投入典当行以及购置房产,房产迅猛上涨,典当行的钱又迅速向房地产行业聚集,并从中获取更大收益。居民也因此变得更加有钱,又拿钱买了更多的房。

  “煤炭—典当行—房地产—典当行—煤炭……”资金飞速流转,形成了财富循环。围绕煤炭和房地产两个高速发展的高利润行业,当地人通过地下钱庄这种形式分享到了经济成果(详见本报5月11日A02版《鄂尔多斯 十人九放“高利贷”》)。“鄂尔多斯‘十人九贷’。”一名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毫不讳言,头几年月息收益能高达5分,现在普遍降低到2分至3分,拿10万元给典当行每月收入就有3千元,买房买车都不是问题。

  “资源魔咒”不破不立

  如果资源从上天的恩赐变成一个地区的经济鸦片,将遇到“资源魔咒”甚至是“诅咒”。在国务院公布的44个资源枯竭城市的名单里,不少曾流金淌银的地区,如今只剩下死一般的沉寂。

  鄂尔多斯也深知,要避免将来“矿竭城衰”,就一定要尽早摆脱因过于依赖资源而造成的产业结构单一。这种认知下,他们从2005年开始就对煤矿进行整合技改。经过三年努力,已将地方煤矿压缩到299座。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使煤炭年产量提高到3.4亿吨,回采率75%以上。据测算,此次转型的代价大约是每年减少GDP近1个亿。就在鄂尔多斯的整合进入收官阶段时,相邻的山西才刚下定决心告别小煤窑时代。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还大力发展煤化工,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去年,全市开工建设煤化工项目21项,包括建设神华集团的世界第一条500万吨煤直接液化生产线,以及伊泰集团国内第一条48万吨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作为发展非资源产业的代表,从东胜到康巴什途中正在崛起一个装备制造基地,华泰汽车一期5万辆生产线已经投产,奇瑞汽车整车项目也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此外,LED显示屏等高新技术产业、生物能等新能源技术都在加速发展中。“向煤电、煤化工等煤炭产业链延伸,现在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比较可行。”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海胜认为,资源型城市不能抛开自身资源谈转型。

  然而,对于很多资源型城市来说,资源尚未枯竭就调整产业结构难有动力。也因此,有山西官员将产业结构调整遇到的阻力比作“好比挖祖坟”。经过几年努力,鄂尔多斯提出的“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虽已初见成效,但依托煤炭起家看似完美的财富循环圈,却可能成为持续转型的障碍。

  根据鄂尔多斯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08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6:58.1:38.3,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58.3:38.9,产业结构上还是资源类及相关产业占绝对主导。鄂尔多斯也清醒认识到这个问题。去年底,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发表了一篇名为《鄂尔多斯市产业升级重于GDP》的文章,明确指出鄂尔多斯经济持续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鄂尔多斯目前处在城镇化、工业化中期,因此未来几年也并不缺乏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但进一步思考会发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原始动力来源于能源产业”,文中还指出“整体经济对能源产业的依赖也越来越难以摆脱”。

  鄂尔多斯的财富循环圈,已造就了高房价、高人工,使低端服务业的发展首当其冲遇到阻力。内蒙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还认为,鄂尔多斯完善的福利体系正在将自己变成一个“孤岛”。出于财政考虑,低端外地人群难以享受到同等福利,生活成本太高造成人员流失。加之“地下钱庄”带来的高昂融资成本,迫使企业陷入到煤炭及房地产等高资本高利润行业的循环中难以自拔。在人力、资本的多重挤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出走。如闻名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产业,一些企业开始在外面建厂。

  大量的民间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虽然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但也流失了大量税收。为了和地下钱庄争夺市场,一些银行不得不高息揽存,基金和理财产品也被迫和贷款捆绑销售,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在其他一些城市已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证券行业,在鄂尔多斯发展也十分缓慢。目前,鄂尔多斯共有恒泰证券、国泰君安和大同证券3家证券营业机构,截至去年底累计开户数25182户,相比经济总量还有很大空间。

  “目前看来,第二产业转型比较成功,第三产业存在阻力。”于光军说,鄂尔多斯的结构转型主要是“以大立市”。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装备制造、汽车等非资源行业靠的是大资金、大集团;发展第三产业靠的是大物流园区、大旅游项目等开发建设。如果把大项目比作乔木,虽然乔木成长茁壮,但没有灌木和小草,一样不能成为森林。

  第三产业欠缺形成的短板,很可能使鄂尔多斯长期停留在大集团生产基地的角色上,在吸引总部经济、高端人才方面存在困难,并影响到下一步产业升级。于光军认为,鄂尔多斯短期内资源不会枯竭,但高利润行业必然逐渐向社会平均利润水平靠拢。一旦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煤炭资源产品定价标准调整之后,鄂尔多斯的这种循环模式就会受到很大制约。

  

(责任编辑:马中强)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