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五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记者认为,解读《通知》精神,可以看出国家有关部门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方面的路线选择,以及对新能源汽车节能与传统内燃机节能均有所重视、有所体现的思路。分析发放补贴的五个具体城市,则可以看出政策能够尽最大可能依托补贴发挥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优势。
去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五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此后,私人补贴政策何时出台一直受到各界高度关注,选择哪五个城市更是被很多媒体猜测。
6月1日的《通知》公开后,北京、重庆等之前有媒体猜测的“热门城市”为何没有在补贴之列?记者认为,分析现有的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个开展补贴试点的城市,均依托强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尤其是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均有所建树、有所突破。例如,上海的王牌无疑是上汽,长春无疑是依托一汽,深圳无疑是依托比亚迪,杭州无疑有吉利、众泰等,合肥无疑可以依托奇瑞。可以预见,这五个试点城市依托私人购车补贴政策,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量产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用补贴带动整车销售,用整车销售带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不过记者认为,从重庆等城市的经验看,地方政府也可以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方面先行补贴,起到产业链的扶持作用。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五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六万元。可以看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是最大赢家。这符合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确定的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三种车型为“三纵”的研发布局。
从国际主流车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国际著名车展的技术风向标看,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风头正劲。国内汽车厂家中,比亚迪无疑是补贴的最大赢家,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方面的领先优势有望在补贴的作用下稳固并扩大。
而同日公布的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则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节能与传统内燃机节能均有所重视、有所体现的思路。该《通知》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这意味着非插电类混合动力汽车在“补贴较量”中处于弱势地位。
记者认为,这既符合非插电类混合动力汽车量产化程度高的产业特点,又符合国家对电动汽车发展寄予“弯道超车”厚望的战略抉择。
简单地说,在非插电混合动力、双燃料、柴油等技术方向上,补贴以油耗论英雄。这一补贴政策思路反映了作为一个开放的全球最大新车市场,对不同国别技术路线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不过从市场销售的角度看,一些日系非插电混合动力产品由于补贴空间不大,下一步将遇到推广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可以领到3000元的补贴。这意味着乘用车柴油化的技术路线再次被国家多个有关部门公开肯定。虽然目前,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待柴油乘用车的态度依然是“一禁了之”,但是从对柴油乘用车的补贴信号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些曙光。
此外,分析《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补贴对象锁定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车型,意味着对1.6升及以下购置税优惠之外,车市的又一大利好政策。这一政策可以依托油耗公示数据发挥出更大的节能减排消费导向。但是从长远看,《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料限值标准》必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油耗差距。另外,油耗测试中,应当针对国内路况进行更贴合实际的工况制定。
针对五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补贴的标准公布后,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会不会一夜之间火爆起来?记者认为应当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消费者更应当理性思考,全面考量。因为电动汽车在使用中离不开充电设施等的建设,国家的补贴起到的作用只是药引子而已。未来,地方政府还要在停车费政策、年检时间等政策上继续推出系列优惠政策,配合财政的补贴,使消费者能从新能源汽车上得到的好处立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