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在1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累计安排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经费超过100亿元,为国民经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政府着力科技创新
国务院新闻办16日公布的资料显示:世界上首座500瓦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示范系统建立,1.5兆瓦直驱永磁式风电机组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世界上首套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工业装置即将建成……
通过科技创新进行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政府的着力点。中国积极攻克可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高效清洁利用技术难关,在煤燃烧、煤气化、煤液化、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制氢、生物催化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基础研究成果。
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取得突破并在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实现工业应用,依托曹妃甸工程建立了洁净钢生产平台,实现了转炉功能的优化组合,每条生产线平均节约50万吨标准煤。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达到0.8亿千瓦,每年减少标准耗煤294万吨……节能减排新技术在钢铁、电力、建材、化工、农业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成功研制出符合欧III标准的柴油车、摩托车尾气净化器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的金属载体催化剂占国内摩托车净化市场60%以上。加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等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相关部门还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全民节能减排实用手册等一系列科普读物和节能减排计算器软件,组织开展了低碳生活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选择了20多个城镇开展低碳城镇建设科技示范活动。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4个科技合作协定,并将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列为优先合作领域,与美国合作建设中美清洁能源中心,中德电动汽车合作也全面启动。
新能源汽车试点将扩大
发布会上,张来武还透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应用工程将由上海、北京、重庆等13个城市试点扩大到25个城市,并且在公共服务领域里进行补贴,并逐渐推到私人购置领域。
张来武指出,10年来,围绕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总共已经制定了42项标准,申请的发明专利有1600多项,中央财政在电动车领域投入达20亿元以上,先后安排了500多项科研课题,组织了国内上百家大型企业及相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按照“三纵三横”的总体布局,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的研发平台。同时,也已经建成了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系统,初步形成了像现在小批量规模生产整车的能力和规模化的商业示范运营。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从2009年开始,还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的科技示范工程。现在充电站已建成98座,充电桩325个,包括大型的公交车放电站有2座。
此外,张来武表示,虽然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起步早,但是,总的来说,在绿色科技方面我们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因此,希望在绿色科技上打破国际壁垒,进行充分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碳排放监测体系将完成
在中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个工厂,甚至是一个村庄,节能减排都可以用信息化技术来测定。这是因为最早在宁夏利用了国际上的合作政策,来自欧洲的很多资金在那里做这个工作。
张来武表示,中国有自己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和方法,有自己的体系,虽然跟国际规范性测试的技术和体系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也希望《京都议定书》继续在国际范围内充分得到理解和运用,建立有效的节能减排国际合作机制。而中国也将会运用这样一个测定的技术和体系来完善我们自己的传统体系,在技术支撑上,大约在3到5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