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以1364万辆的成绩晋升为全球最大新车销售国之后,中国今年能否以1700万辆的成绩挑战美国新车销售最高纪录成为新的悬念。随着9月份产销报告的出炉,这一悬念已经得以破解,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新车销量纪录何时是尽头?我们的社会如何承受汹涌而至的汽车大潮?政府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汽车产业发展,还是要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
3000万?4000万?哪里是顶?
最大胆的预测:7500万辆!
在今年新车销售世界纪录见顶之后,中国的新车年销售极限将达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乐观的态度是4000万辆、5000万辆,甚至有人称7500万辆!
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今年成都车展上就表示,今年将达到1700万辆,哪怕今后以10%的速度增长,10年后就可能会达到4000万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留平更为乐观,他认为2020年汽车年销量将达到500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将达到1000万辆。
鉴于以往“任何对中国车市的预测都太过保守”的经验,4000万~5000万辆的预测也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去年全球的新车销量仅为6000万辆,也就是未来十年,几乎全球所有的新车都由中国来供应?我想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印度等汽车大国应该不会答应。
千人保有量推论:
有误区
对中国车市增长乐观的看法是,中国的千人拥有车辆保有量还很低,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向记者打听购车事宜,纷纷在国庆加入购车行列,这也印证了新车销量还有很大的提升机会。
公安部交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50万辆,依此计算,本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大关。按照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中国千人保有量仅为70辆左右,与美国的800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与美国相比,差距就是发展空间,但不要忘了,美国人购车是按个人来买车的,而中国是以家庭为单位买车,美国人口为3.1亿人左右,中国的平均每户人口在3~4人左右,这样算下来,实际上,中国能购买的新车最高值也会和美国不相上下,也可能在1700万辆。考虑到汽车在加速进入中国家庭,这一数字应该会高于美国,有可能会达到2000万辆,乐观一点预计会在2500万辆。考虑到美国的道路面积和油价条件都要好过中国,中国新车销量的最高值也不会高出美国太多。
中国汽车增量预警:
只有6500万辆
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极限是1.5亿辆,未来几年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到达极限后,就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阶段。照此,中国还有6500万辆左右的保有量增量,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很快就能达到这一保有量极限值,然后就会进入到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
今年突破1700万辆没有悬念
今年年初,行业人士为今年新车能否实现1700万辆的销量争吵不休,因为普遍担心“前高后低”的局面。进入9月,这一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308.27万辆和1313.84万辆,同比增长36.10%和35.97%,逼近去年全年水平(20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为1364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有望双双突破1700万辆。而中国乘联会预计,今年新车批发量将超过1720万辆。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平均月销量约130万辆,考虑到第三季度平均月销量在150万辆左右,完成1700万辆的目标没有困难。
此前,美国保持了全球新车销量最高纪录——1700万辆左右,如果不出意外,中国今年的新车销量将创造出“吉尼斯”世界纪录,再次让全世界吃惊。而昔日老大美国今年销量预计仅有1000多万辆,被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两大悬疑
城市堵车是否会抑制汽车消费
现状: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带来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正成为中国车市增长的拦路虎之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二三线城市目前都面临严重的堵车问题,记者回到家乡小县城,居然在主干道也寸步难移,堵车已经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了。中秋节前,一场小雨制造了北京140条路段拥堵的“超级大堵车”,京藏高速上超过100公里的大堵车连堵了20多天,这两大事件使得国人重新认识汽车带来的生活改变。
思考: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爆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一年365天就是3650亿元了,买车所带来的收益都被堵车所抵消了。
车辆的增多也使得停车成为难题,提高停车费用也成为选择,这将增大车辆的使用成本,限制车辆的发展。以广州为例,养一辆车月开支在2000元左右,真是“买车不如打车”。
一般而言,发展公共交通将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但北京的地铁和公交车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票价也相对低廉(公交车4角,地铁2元),仍然没法解决出行问题。中国城市“病”了,病得还不轻,一方面城市一味追求“摊大饼”式无限扩张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吸引了人口过多聚集乃至超载,反过来又影响了资源的共享,这病因的很大一部分要由汽车来承担。
政府是否继续鼓励汽车市场发展
现状:这两年中国车市在全球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策的鼓励,接下来还能享受这种利好吗?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中国车市能力挽狂澜、率先走出危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政府的政策支持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车补贴3000元等政策的出台,帮助汽车成为第一个复苏的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牵引作用。但是当汽车带来的社会作用日趋负面的时候,政策还能那么支持吗?会不会转而限制发展汽车?欧洲和日本在以旧换新等鼓励政策到期之后,新车销售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思考:被称为“首堵”的北京已经在开始行动了。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关于机动车总量调控与需求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认为,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已超过每年50万辆,从根源上控制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是最有效、最直接,也是首当其冲的一项措施,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机动车总量调控工作。
依据公共交通建设进度,研究提出每年汽车增量的控制指标,提高购置税,加大首次购车成本,加强汽车上牌管理,严格实施按车位证上牌管理的办法;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停车管理收费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实行不同停车费率,进一步扩大实施差别化停车价格的地域范围,通过收取拥堵费、排污费、环境税等手段,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抑制机动车需求。
如果北京的上述措施开始实施,北京作为国内第一车市的作用可能会消失。事实上,上海拍卖牌照的措施已经实施多年,客观上对汽车消费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广州等许多城市也开始实施单双号限行,对汽车消费设立门槛。当刺激政策退出,而越来越多限制举措开始实施,中国车市将会如何发展?
(王灿彬)
一个方案
国务院智库:五招治堵舒缓汽车社会压力
应对能源紧张,政府和汽车行业积极倡导新能源汽车,应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和相关人士也在积极探究答案。日前,五位国务院参事,为北京市的交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他们开出的五个治堵招数是一剂良方还是过激苦药,在北京乃至全国能否推行,这引起全国人民的热议。
招数一:未来五年控制汽车消费
目前城市用车无限制,使用成本太低。未来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车消费,考虑出台车位占用费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招数二:禁向私车提供免费车位
禁止单位向私家车提供免费车位,也是用经济手段控制小汽车消费的重要方法,免费或优惠措施,客观上刺激了单位职工购置汽车。
招数三:高峰时段进城收拥堵费
对于小汽车的使用要加以引导,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使用,高峰期间征收进城拥堵费,可以直接减少小汽车进入中心区的数量。
招数四:新城建设应当交通优先
与其事后疏堵,不如提前规划好交通。不能项目先落地后再考虑交通,否则就会出现某些区域建立类似CBD园区后,人流、物流高度集中,堵点频现的现象。
招数五:学校应该开通校车、班车
优先发展公交,学校等特殊单位应开通校车、班车,鼓励合乘车、拼车等。开通校车可以改变家长使用小汽车出行的习惯。 (李光曼)
新闻链接
北京拟出台政策
用经济手段奖励市民少开车
据《京华时报》报道,日前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市民少开车,实现绿色出行。交管部门指出,用经济手段控制小汽车出行一直是国际上的大趋势,这也是北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必要途径。
用奖励政策鼓励市民少开车在国际上已有成功经验,实质是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出行,吸引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理性使用私家车。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奖励政策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政府和单位对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给予经济补贴,一旦市民选择小汽车出行,则不得享受这份补贴;或者鼓励市民就近选择居住地点,住所离上班地点较近的补贴高,反之则补贴少甚者不补贴等,通过减少市民出行距离达到缓解拥堵的目的。 (李光曼)
他山之石
国际大都市:购车不抑制 鼓励少开车
汽车销售火爆也带来了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灾难,其实,车多了行路难的问题也曾经同样困扰着国外主要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际大都市都采取了各种举措,来看看哪些可以借鉴。
■伦敦:伦敦地铁在总里程和车站数量上仍居世界之首。此外,伦敦从2003年2月起在市中心地区征收汽车“进城费”,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纽约:多使用停车牌而不用红绿灯以提高小街道交叉路口的通车效率;提倡拼车,上下班高峰时,车里如果是两三个人就可以使用高速公路上开出的“共乘车道”。
■巴黎:发达的地铁系统、便捷的换乘中心,让乘坐地铁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并兴建大型地下停车场,拓展人行道;此外,还启动了“骑车自由行”的自行车自助租赁服务,鼓励市民短距离骑行。
■新加坡:构筑蜘蛛网般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线。另外,实行车辆定额分配制。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10年期满后,驾车者必须支付另外一笔费用。
■香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铁路是“重中之重”,铁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换乘方便。此外,还运用政策和市场杠杆限制私家车上路,大量私家车“休眠”。平日在路面上跑的私家车只有不到三成,而公交车占去七成以上。
■东京:公共交通图像蜘蛛网,地铁发达,换乘方便并准时,出行非常方便。私家车出行成本却非常高昂,没有一家公司会给员工准备“内部车位”,市区每小时的停车费约合人民币40元~100元,违章停车的罚款高达约合1000元人民币。
■哥本哈根:培养绿色出行习惯,形成局部自行车道网,现在超过40%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据悉,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道,这个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而开车者减少10%。
■墨西哥城:公共交通系统实行低票价制,运营成本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坐。根据公交优先政策,市区主要道路都开辟有公交车专用道,在一些单向行驶的主干道,公交车专用道甚至是逆行的。 (李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