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16家央企大合唱 强强联合能否催生量产化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10月21日14:49
来源:《时代汽车》杂志 作者:雷丽

  So far, to shout at the electric car is more than to buy, and it is still hard into ordinary people’s family. But it is not stop many manufacturers enthusiastic pursuit on the electric car. Even though they make them with all what they have.

  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看起来依然是吆喝的比买的多,依然是难入寻常百姓家。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各大车企对电动汽车“狂热”的追捧,甚至可以说是倾举国之力打造纯电动汽车。

  自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一词开始在全社会肆意流行起来。当油价高居不下,当蓝天离我们越来越远,环保一瞬间变得那么的迫切和重要。从传统燃油汽车到电动车,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正与消费者开始亲密接触。

  针对中国电动车“一哄而起,各自为战”的现状,最近国资委牵头16家央企组建电动车产业联盟,意欲集中力量,实现短期突破。联盟的成立对于国内电动车业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使得电动车量产化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这次的央企电动车联盟,大大不同于以往的企业联盟。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尽管同属“央企”,但是他们之间的利益争夺一直是相当激烈。谁能保证每家企业都能让出自己的核心利益,把最好的资源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纵观世界汽车业的历史,所有新技术的取得,没有哪一项技术的突破,是由几家企业联合做成功的。只要是真正的企业,彼此总是会保守机密,窥探对方,以求自己独家的先期突破。

  针对央企联盟,人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央企电动车企业联盟”仅仅是一个松散组织,对成员并不具有特别约束力,他们各自的资源如何集中,集中在哪里,怎么调配,什么人来调配,开发出来的技术和产品如何分享等等,全都是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如果真能把这些当惯了“老大”的企业力量聚集在一起,恐怕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只需“纸上谈兵”就能搞定。

  再说,有了“央企联盟”这样的国家队,联盟外其他企业是否还要继续进行独立开发?比如上汽集团,在电动车方面已经走了那么远,今后是否应放弃研究,等待坐享“央企联盟”的研发成果?还有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特别是比亚迪,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掌握电池技术最好的企业,他们该怎么办。如果其他企业统统都把研发的脚步停下来,中央财政拿出的1000亿元扶持资金全部投向“央企联盟”,只扶持一家,那么产业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万一它搞砸了,中国电动汽车业岂不全军覆没?

  8月21日,笔者从国家电网公司方面获悉,公司2010年计划建成公用充换电站75座,充电桩6209个。相隔2日后的8月23日,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宣布,将会通过现有的加油站网络,发展电动车充电业务,未来将会把现有的加油站改造为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

  日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提出,2010年10月,国家将正式实施三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而参与上述标准制定的,主要就是央企联盟中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及中石油等企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此表示:“之前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并不顺利,其原因在于没有统一标准、资源浪费严重、基础建设不足等等,而央企在这些方面无疑要比地方企业更具资源优势。由它们(央企)带头,其他企业可能会少走弯路。”

  笔者认为无论是整车制造领域的一汽集团长安集团以及东风集团,还是充电与服务领域的国家电网、中石油和中石化,每个企业在各自行业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横跨汽车、电网、能源等的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确实掌握有很多重要的资源,这些国有企业来积极响应电动车的发展,对全行业的带动作用是很大的。但电动车最终成功与否,最根本一条得要市场认可,需要赢得用户的“货币投票”。汽车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也是竞争发展到了极点的产业,离开了竞争,产业就失去活力。现在电动车技术在全世界都没有根本性突破,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只有采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相结合才是硬道理。

    

(责任编辑:田禹)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