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据了解,汽车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草案的初稿也已经制定完毕,总体目标仍是强调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要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伴随着汽车“十二五”规划草案的出炉,业内人士也展开了热烈讨论,自主品牌在“十二五”期间,究竟能获得怎样的发展?国内各大车企制定的目标能否实现?新能源汽车会有什么新的突破?
自主品牌的爆发增长
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在计划中提到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方向是——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2015年,大型汽车企业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
据初步计算,仅去年国内排名前十的汽车大集团: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吉利,再加上江淮汽车和长城汽车,12家汽车集团在“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的2015年初步规划产能达3250万辆左右。
从汽车产销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未来五年是关键。没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强国之路只能是纸上谈兵,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吉利汽车走出国门收购百年老字号沃尔沃,创造了汽车收购史上的奇迹……日前,一汽集团、北汽集团、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吉利等大型自主品牌汽车,已经相继出台了企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力量和梦想。
百万新能源目标
据了解,在7万多字的汽车业“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其中仅涉及新能源车发展的内容就占据了六分之一,新能源车被列为汽车行业今后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据记者从一位参与汽车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汽车业内专家那里了解到,在即将出台的规划中,将明确提出“到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百万辆”的目标,而这也是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在2015年的新能源车销量目标。
设立目标容易,但实现目标却并非易事。首先,新能源车将采取什么商业模式进行发展?这是百万辆大旗下新能源车要挑战的第一个难题。在商用模式方面,“十二五”期间或许将会是政府采购、国家补贴购买以及电池租赁、加电站充电等各种商业模式并行探索的阶段,但该专家也坦言,探索阶段估计要到2020年才能结束。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到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车销量还将因为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而变得前景不明。
而如何跨越关键技术和成本门槛,则是第二个难题。其实,当“十二五”规划逐渐确立了新能源车的百万辆年销售目标之后,不同的声音已经出现了。“百万辆的目标有点过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位人士认为,到2015年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50万辆已经是乐观的估计,“成本太高,消费者还是会有顾虑。其实,到2015年,无论在技术还是配套等方面,新能源汽车还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刚刚过来的5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跨国车企巨头无不对中国“另眼相待”。成绩可喜,但问题亦明显: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形成,技术空心化尴尬依然存在,在海外自主品牌汽车频频遇阻,新能源汽车技术依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
下一个五年,汽车行业最需要的不是节节攀升的销量数据,不是激动人心的口号,而是切实的自主创新机制,新能源产业化的真正推进。下一个五年,希望汽车行业能少一分浮躁,多一些实干。这样,汽车强国才有希望实现。中国汽车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发生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我们期待着计划的正式颁布,期待政府在制订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时,重点制订相关的支持自主创新、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技术政策。制订支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产业扶植政策,对汽车市场加以适当管理与引导的汽车消费政策。要企业出口海外,进行兼并的相关贸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