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在近日举行的第23届京津沪渝穗5城市规划工作交流会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民透露,北京目前正在研究有关交通规划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控制机动车数量的政策。那么,这一控车政策是否合乎民意?是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法宝”?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
控制机动车数量就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汽车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汽车使用率太高,并不是因为汽车数量多,汽车数量与汽车使用率是两个概念。国人为何要购车?是因为当下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交通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出行需要,所以汽车使用率普遍较高。西方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比我们高,但私车出行只占两成,大多数人选择公交出行,因为私车出行的成本昂贵。例如法国巴黎大区拥有1100万人口、500万辆汽车,几乎家家有车,但城市既不拥堵,空气也洁净清新。这首先是因为巴黎地铁网点密集,更重要的是,我们是汽车逼得行人和自行车无路可走,人家则是行人和自行车逼得车主无路可走,只有乖乖绕道而行,或安步当车。“鼓励买车,限制用车”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用车理念,有的是根据汽车所有者情况进行限制,有的是根据汽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限制,即汽车更多地在休闲度假中发挥作用,而在平时上班、外出等利用的是公共交通。笔者以为,采取措施限制用车,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才能有效减少汽车危害。
其次,“控制机动车数量”的政策能控制公车数量吗?眼下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三公”腐败问题较为严重,而公车使用常被引用的一组数字是:公车1/3是官员私用、1/3是司机私用,只有1/3是公用,还大多数是赴宴、拜访上司、观光、开会等等,真正用于政事的并没有多少。公车私用等不仅造成公共财政浪费,而且使汽车对社会危害更加严重。其实,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文件、政策甚至上升到法律,要求降低公车数量,可是公车数量降低了吗?可能的情况是不降反增。公车私有现象杜绝了吗?
汽车作为普通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一方面它的广泛使用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应拉动消费,有人以为,汽车和住房是中国经济的两大引擎。如果控制汽车数量,有可能控制了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是,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控制汽车数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汽车拥堵、利于环境保护,但这是以牺牲公众的正当利益为代价的,如果偶然为之,公众可以理解,可是若长期推行,正当的权益被剥夺,公共政策的推行不能以牺牲公众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如果要成为常态,应该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种对相关人利益损害最小的方案执行,并且政府应对控制汽车数量所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