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责任并不仅仅在车 限制汽车产业无道理
主持人:谢谢各位好朋友收听北京交通广播关注我们的直播节目汽车天下,在我们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当中仍然要和听众和网友一起关注一下本周汽车业界又发生了哪些大事,我们的节目正在通过合作伙伴搜狐汽车进行同步的网络视频直播,您仍然可以在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上每周看到我们的节目,首先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本周汽车新闻排行榜。
由于上周在十一长假期间,这个长假期间汽车业界最大的事情那就是国际五大车展之一的巴黎车展在9月30号到10月7号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举办,全球首发车型共53款,业内专家预测13款车型将有望国产。
10月6号下午召开的和谐城市与支撑系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报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十亿元。
从10月8日起,所有经出厂检验合格的轿车,办理注册登记前,都不用再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在检测场查验车辆外观和确认车辆唯一性后可直接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同时,具备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企业生产的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和两轮摩托车,也无需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
谷歌公司近日正式宣布,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并减少碳排放量,目前他们正在开发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截至现在,汽车已经安全行驶了14万英里(22.5万公里)。谷歌坚信,其技术能令全球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降低一半,即超过60万人。
今年的银十过后汽车的新车市场更加有看点,多款SUV排队上市,包括哈佛H5、起亚的智跑,还有广本歌诗图。
继9月长安福特召回部分蒙迪欧-致胜、麦柯斯,奇瑞召回部分瑞麒X1,法拉利召回458 Italia后,汽车召回大戏越演越烈,10月起宝马、劳斯莱斯、沃尔沃也卷入召回风暴。
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说,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希望尽快在欧洲市场上销售国产汽车,当被问及吉利是否利用经销商网络销售其国产汽车时,李书福表示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为大家梳理的本周汽车业界的一些大事件,我们回到直播间当中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些新闻当中的一些重点新闻。直播间的嘉宾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来自《经济观察报》汽车版主编张耀东,搜狐汽车媒体中心总监晏成。我们本周关注的第一条消息我想就是10月6号召开的和谐城市与支撑系统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牛文元公布了他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让所有人听到之后都感到非常惊诧,他说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中国的15座大中城市每天损失的财富近10亿元。对于交通拥堵的问题来讲,生活在北京这个大城市的我们三个每一个人都体会得是越来越深刻,也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一生当中如果你生活在这些超大城市当中你的生命里有很多的一部分都是浪费在堵车上了。这个问题就像前几天在北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很多专家都说北京的交通问题已经处在风口浪尖上了,那么对于我们做汽车媒体的这些同仁来讲,你们怎么看这个事?
晏成:实际上我们计算一下这个数字应该说非常可怕,每天的损失近十亿,而且这是15个城市,全年下来365天意味着三千多亿元的损失。实际上另外我也查到另外一些数据,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运输研究所也发布了一个数据,美国每年因为堵车的直接经济损失是630亿美元,间接损失一千亿美元。具体到北京这个城市,大家都是有切肤之痛的对于堵车。社科院之前有一个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有一个测算,北京大概每天四千万元的损失,全年146亿人民币损失。今天发布的数据来说,这个数据已经偏保守了,这是最近特别热的一个词就是堵车的经济学,堵车我们的损失究竟来自于什么地方,可能有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说大家对于汽油的消耗、对于运输成本的上升、时间成本的上升,当然还有无形的损失,比如大家在精神上舒适性上受到的损害,所以说堵车的问题我觉得不光是一个汽车业关注的问题了,应该说涉及到每一个人,即使你不开车,即使你骑自行车,能看到滚滚车流给你带来的不便?这是每一个人尤其在大城市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我觉得应该是大家都应该来参与去想该怎么办,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有一些贡献在里面,每一个开车的人或者每一个骑车的人或者每一个行人,大家是不是一起来参与以下,把这个问题能够解决一下或者国家的部门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这样一个顽疾或者说慢慢消除掉,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主持人:对于汽车拥堵的问题我们在节目当中聊到过很多次,我们知道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个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很多方面大的问题大的体系,对于汽车天下这个节目来讲我们只想站在一方面的角度和大家聊聊,站在汽车的角度。我们看到目前的拥堵情况这么严重,出现两种声音,有一种声音就是前不久有很多专家也开了类似这样一个座谈会,在会上如何来进行汽车生产方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两种观点。一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的汽车消费必须要刹车了,如果不刹车的话,那么今后中国不管是大城市、中城市甚至是一些小型城市都可能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但是另外一派声音又说了,如果按照人均汽车占有量来讲,中国比起发达国家差的还太远,而且汽车工业对于中国整个GDP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决不能够刹车。今天我们想听听二位嘉宾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已经稳居全球汽车销量第一,这个数字非常之惊人,每天北京新增汽车的数量都非常惊人,到底需不需要刹车?
张耀东:交通拥堵这个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一般来讲也是说至少涉及到车、人、路三大环节,如果仅仅从车这一个环节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只是治表很难治本,北京汽车保有量接近五百万辆,我印象当中一两百万的时候已经在说拥挤的问题,当时大家觉得拥挤接受不了,现在的拥挤有点像温水里的青蛙一点点大家都在抱怨,但是一点点也就忍受下来。最近说法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一个点上,我们车太多了,我觉得是不是车多的问题还要去看,还有一个路的问题,路网建设有没有问题?我们城市的总体规划来讲强调的是中心区域,什么都希望引入欧美的中央商务区概念,希望商业集群和办公集群,必然会导致周边的拥堵。居民来讲希望郊区去住,像美国式有一些居民小镇,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决定了这是一种建筑在汽车社会上的生活方式。没有道理一个城市在人员居住的规划中希望在郊区居住,这个很难,这个实际是两个概念。很多科学家的分析往往也是一个点的分析,可能有一些系统性的分析没有在媒体上曝光,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点,大家把一个复杂问题集结到一个点上去解决,这个很难解释清楚。
主持人:中国的汽车消费是不能刹车的,广大听众网友通过网络平台和短信跟我们聊聊这个事,中国的汽车消费需不需要刹车?
北京交通研究中心的五位国务院参事提到了为未来北京交通出谋划策其中抑制小汽车的消费抑制小汽车的使用再次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未来五年一定要控制小汽车的消费,有这样一个数据大家可能也听到了,北京二环路最多可以停放两百万辆小汽车,而现在北京每天小汽车的增幅就在两千辆左右,预计到2015年机动车总量突破七百万辆,北京中心城区内平均车速勉强能够达到每小时15公里,有人说我跑得快点儿都比汽车走得快了。很多专家认为如果不限制小汽车的发展,北京未来的交通不管路怎么去修也赶不上。小汽车的增速太快了,怎么修路也赶不上。
晏成:2015年北京机动车总量突破七百万辆,这个跟纽约的机动车保有量是一致的,我们跟纽约的差距是250—300万辆,纽约的堵车并不一定比北京严重,纽约每天在路上正在使用的车大概是占保有量的20%,而北京正在路上使用的车占80%。专家也提到了,北京的有车车主五公里以内的路程也在开车,这样大量的车在路上造成拥堵。无论在国内出差还是到国外看一些大城市,北京路的宽度和路的建设水平和条件我觉得已经是相当厉害了,而且如果说北京的路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话,那我们中国的其它城市还怎么能满足需求?我们看一下上海的路都是很窄的,在这种情况下刚才耀东的观点限制生产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或者限制大家来购买车享受汽车文明,这个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道理的,没有道理发展到现在反而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去参与到汽车社会当中或者说先富的人已经享受了汽车文明,但是后富起来的人反而在进入的时候要有更高的门槛。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为什么说北京的车辆使用率这么高,因为我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时候,实际上大家感到很痛苦。比如我们选择地铁,第一个目前我们的地铁网线还不够密集,不能很方便地换乘和使用。另外,我们使用公交确实非常得堵,很难说公交站点的设置很轻松方便到达想去的地方,还有一个舒适度的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电车或者公共交通其实上去之后因为人没有那么挤或者说保证座位可以坐或者走路骑车有专门的车道,两边绿树成荫,你走在中间是很享受的感觉,这个也就是为什么郑渊洁会说现在儿子骑自行车来上下班,但是骑自行车这种感觉也没有以前好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北京的汽车增长我觉得不可能像上海那样实行大的强制性措施或者说拍卖号牌的方式进行限制,这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不断增长,另外一方面一旦设置这些限制的时候,对于民众来讲是一个不公平的事件。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考验我们管理部门的智慧。另外一个方面,对于车主来说,实际上我们说现在为什么北京造成拥堵,第一个可能有很多路口的设置,一旦环路有一个出口或者入口的时候大家要在这儿堵很长时间,另外在拥堵情况下大家都会变得很急躁,每个车主的素质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这方面应该说每一个人是可以贡献一些力量的。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