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迟了一点,但没关系,后来居上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希望你们能够把握好。”面对来访的意大利汽车工业代表团,曾庆洪“语重心长”地说。作为广汽集团总经理的曾庆洪,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广汽菲亚特的董事长。
2010年9月,借助一款进口车博悦(Bravo)的上市,菲亚特在中国市场上重新扬起了风帆。
话语权
在来访的意大利汽车工业代表团面前,曾庆洪给菲亚特回归中国市场开出了三剂药方:首先要在文化上互相融合,其次要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信赖,最后,“一定要投放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广汽菲亚特到目前为止的每一步行动,似乎都在按照曾庆洪划定的方向前行。
广汽菲亚特的中方高管,堪称曾庆洪当年在广汽本田时高管班底的翻版。曾庆洪任董事长,执行副总经理蒋平当年是广本的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兼销售部高级总监闫建明当年是广本的销售部副部长。
广汽将这样一个高管班底派往广汽菲亚特,其用意不言自明。这是一个当年在广州标致的废墟里爬出来并重建了广汽本田辉煌的班底,现在,他们又要帮助有类似经历的菲亚特从南京菲亚特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菲亚特派出的总经理郑显聪来自台湾,曾任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兼全球采购中心首席代表。与闫建明搭档出任销售部高级副总监的是马乐博,曾参与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的创建,并曾担任菲亚特(中国)销售运营总监。
这样的高管名单,既有顺应文化融合之意,又表明了推进本土化的决心。按照郑显聪的说法,广汽菲亚特未来产品的国产化程度至少在80%以上,进口零配件不会超过20%,甚至不会超过10%。
在产品方面,菲亚特也表现了充分的诚意。广汽菲亚特原计划投产的第一款车型是领雅,但是在中方的建议之下,菲亚特对此迅速作出了调整。“广汽菲亚特在国产车型上高度重视,放弃在原有车型上的改款作为首款国产车型。”闫建明说。
为此,菲亚特方面开始重新设计新车C-Medium,广汽菲亚特首款国产车型的上市时间也由原计划的2011年推迟到了2012年。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在C-Medium的设计过程中,广汽集团提出仪表台需要变更,菲亚特方面很快便根据广汽的要求对仪表台的设计做出了大幅修改。
投名状
9月初,广汽首款自主品牌车型传祺下线。这是一款集合广汽旗下各合资企业资源的全新车型。但对传祺贡献最大的,还是菲亚特。菲亚特为传祺贡献了两个最核心的东西:底盘悬挂系统和发动机。传祺的底盘源于阿尔法罗密欧166平台,发动机也由菲亚特提供技术支持,尽管广汽对此进行了超过500项的二次开发。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广汽和菲亚特谈技术合作在先,谈合资项目在后。以往的很多技术合作案例,大多是外方以此为铺垫,一旦时机成熟,外方必定会通过合资对原先的技术合作项目进行整合。但是这一次,双方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即使双方最终能够合资,这两个项目也只能是路归路、桥归桥。在传祺上的技术合作,绝不是菲亚特合资广汽的过桥梯,而应该是菲亚特借助广汽再度入伙中国市场的“投名状”。
经历了南京菲亚特项目失败的菲亚特,急盼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有所作为。这也是为什么在广汽菲亚特高管的媒体见面会上,意方比中方更加急迫地表达要加强合作沟通的根本原因所在。
今年4月,菲亚特全球CEO马尔乔内提出,到2014年菲亚特与克莱斯勒公司的销量总和将达到550万辆至600万辆。在中国的目标是占据2%的市场份额。据估算,到2014年中国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约3000万辆。2%的份额即意味着60万辆的规模,这其中绝大部分将由广汽菲亚特的国产车承担。
为此,广汽菲亚特早早地公布了产品规划。除了C-Medium,广汽菲亚特在2015年之前还将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每年投放不少于一款新车型,其中包括C-Plus和一款SUV,将涵盖小型车、中级车、中高级车、SUV等主要细分市场。
看来,菲亚特这次真的是痛定思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