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们三位的回答都非常的官方、非常的外交化,我的问题是到底是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之后会有完全的自动化驾驶。现在我请各位观众来问问题。
提问:你好,我来自于印度的一家报社,我没有问题,我只想表达一个评论。我们知道有一个车在法国里昂,去年推向了市场,现在已经是无人驾驶的小型客车了,实际上我当时就已经体验过这部车,我在法国里昂的道路上体验过。现在他们在迪拜、在去巴黎的机场路上使用,现在有一个是立法的问题,但是现在它已经是一个无人驾驶的汽车了,只是因为立法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开到公路上。在上个月的时候,他们已经在里昂的路上试过了,所以或许在未来可能需要在立法方面去进行一些研究,来解决立法方面的问题,让这部车彻底的市场化。
提问:我是来自于路透社的,我们是关注燃油的经济性,尤其是密歇根的标准,这对于汽车制造商的利润、成本来说非常重要,对供应商来说,我想知道的是你们可能要提供的是更多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不是会以此去应对中国经济的减缓。
杨晓明: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不是不计成本的推进科技,对应我们这样一个供应商来说,汽车的内容会增加,但从利润的角度来说,汽车的产量会不断的产业化,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汽车的内容会上升,市场份额会上升,产量也会上升,这样会给供应商带来更多的资金回报,我们会有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加入到竞争之中。
提问:我来自于上海交大,这是一个辩论,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不就问题来辩论,我想说中国的整车厂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技术的领袖,永远都不会成为汽车产业的领袖。我现在提供这样一句话,你们如果是反方的话,你们的立场就得是中国的整车厂或者是供应商能够成为汽车领域的领袖,那你们会怎么辩护你们的观点呢?
汤恩:永远都不要和那些拿着麦克风的人试图辩论,我刚才提供了三个大的趋势,就是在汽车领域的三个总趋势,我们觉得从自动化驾驶和安全驾驶来看,中国会是一个快速的跟进者,关键在于我们要不断扩展这种新技术的应用。第二点我认为中国的整车厂他们确实有机会能够成为这个产业的领袖,尤其是在智能汽车方面,我们知道在中国有6.6亿的英特尔网用户,而且还有很多手机用户,他们使用了很多APP,我们已经看到本地的一些整车厂他们已经占先一步了,他们已经使用了智能手机,已经使用了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谈到电气化以及混合动力电车、纯电动汽车等等,这些能够降低我们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也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知道中国的政府是决定要在2020年之前达到每千米的油耗不超过5升这样的标准,所以我相信中国的整车厂在新能源方面是有机会成为行业领袖的。
提问:三位汽车大咖跟主持人晚上好!我是来自上海德硕集团的,很荣幸可以有机会进行提问,我想就一个问题问一下杨博士。我们看到了中国自主企业的高速发展,与国外的零部件企业差距越来越缩小,但是我刚刚听到杨博士作为德尔福中国的总裁,我想知道自主企业变强的关键是什么?谢谢。
杨晓明:谢谢。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和刚才交大的那位先生提到的问题有些相近。我们觉得什么公司能生存下来,不在于他到底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一个公司能不能在新的大潮里生存下来,基本上要看他的DNA了,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创新能力,老是跟在人家后边跑,一个公司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保证你从生产到最后售后的质量,为客户提供保证。一个公司没有一种文化促进你的职员奋发向上,这种公司不管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都会被淘汰掉。刚才提到了有没有中国公司会成为这样的公司,我相信答案绝对是肯定的,而且你会看到目前在中国不光是主机厂,在零部件方面更是发展迅猛,这是因为零部件行业受到的保护比主机厂还要少,毕竟主机厂有一个50%的保护。实际上这些年中国有非常多的零部件厂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的企业,就是因为他们在创新、研发、人才的培养系统上逐步赶上或者超过了目前世界一流的公司。你提到了国内目前的企业,可能是一些面临困难的企业到底怎么成长得更快,我们其实跟很多同仁也在合作,因为我们在中国有非常多的合作供应商,德尔福在中国的国产化率超过了80%,比如2015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是将近30亿美金,我们的材料有80%是在中国采购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大量的供应商,不光是国际的,还有自主品牌的供应商在国内给我们供货。我们看到了真正能发展很快的就是他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就是说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打破以前的传统观念,会把研发创新当成一个真的事情来做,而不只是用价格来竞争。
同时,我们的供应商里也存在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在系统上,特别是在质量上已经接近世界一流的公司。在这一点上,往往很多公司可能存在一些短视,就是他们在品牌不够强的情况下有时喜欢超进度,其实几年发展下来以后还是跟不上那些一直坚持把目标定在那儿,坚持奋斗的一些公司。中国的企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其实也有优势,这一点国际企业及时很羡慕,包括我是中国人,我能理解国际企业怎么操作,我们很大的优势就是有速度,比如你做决定的速度远远超出任何国际企业做决定的速度。那么你的投资速度、确定目标,包括你接受整个体系改变的速度都是优势。中国企业如果在这方面永远抓住自己的优势,在系统方面,在研发和创新方面跟上国际目前比较先进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都会成功,不光是中国的企业,所有的企业都会成功。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