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锦湖轮胎先召回后翻供、韩泰问题轮胎被动召回,马自达和北京现代主动召回……近期召回事件中,企业对召回的不同态度折射出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汽车召回制度在中国,还有哪些路要走?本期悟透社“召回之后”专题带您一一解读。
召回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企业的召回态度、媒体及消费者对召回的反应各不相同。一方面,我国强制召回制度尚待完善;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于召回并不科学的认知现状,也成为企业召回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全文]
>>《星期三会客室:召回之后系列报道》
汽车召回,这一经常发生在汽车消费者和汽车厂商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本应该双方站在平等的立场上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但在中国,不同企业面对召回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些企业的傲慢态度让消费者在召回中往往处于十分被动和不利的地位,有的企业却不回避、不推卸责任,及时、妥善地处理问题产品的召回,这些截然不同的反应,原因何在?
道歉、召回、翻案,在遭到央视曝光两个月后,韩国锦湖轮胎的“强硬”在中国再次引起波动。与此同时,韩泰轮胎也曝出质量问题,但韩泰方面表示,部分轮胎可能存在制造工艺不足的问题暂不召回,直到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风险警示才宣布召回。而在此前闹的沸沸扬扬的牧马人召回事件,也曝出厂家态度“不端正”之嫌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则是近日马自达和北京现代的主动召回。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反应出怎样的问题……[更多]
面对召回,面对中国消费者,为何有些企业如此“淡定”和“不以为然”?有的企业却很好地践行了自己的企业责任,不回避、不推卸。
面对召回,面对中国消费者这些截然不同的反应,折射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对在对汽车召回的认知上还存在哪些差异?中国汽车消费者维权为何如此之难?专家如何看到评论中国汽车消费者维权问题?
面对频发的汽车召回事件,消费者普遍能理智应对,但厂商的处理方式以及态度实实在在的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看法,消费者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召回待遇以及厂商快捷的服务,更希望问题能够得到尽快的解决[详细]
搜狐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晏成认为,中国汽车用户维权有三难:标准难、知情难、鉴定难[详细]
《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贾可认为,虽对召回态度更加理性,但仍有四成人对召回认识不足[详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召回过程中,经销商应充当消费者和厂家间的纽带[详细]
搜狐汽车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最渴望在召回中受到公正公平待遇[详细]
频繁的汽车召回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企业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依然有恃无恐的强硬态度,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中国消费者权益肆意的忽视,我们更看到了某些品牌在召回过程中对中外市场明显的区别对待……除了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我们自身要反思的是什么?我们相关的汽车召回制度和规定存在哪些缺陷,给了这些企业可乘之机?
中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其中对企图隐瞒缺陷的汽车制造商最高罚款竟然只有3万元。而在国外,这一罚款数额可能高达千万甚至上亿元。相比之下,中国的处罚条款无异于隔靴搔痒。汽车召回行业现状折射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盛名与汽车召回制度极不相称这一尴尬现实。
汽车召回制度的成熟,与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改善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已经是刻不容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