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天合公司:用一千人民币实现一千美元的功效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09月29日14:15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作者:刘杨

  作为一家汽车安全方面全球性的领先企业,TRW已经很清楚自己在中国的市场在哪里,不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

  对于习惯了新车试驾的媒体来说,美国TRW(天合)公司9月4日组织的这次试驾体验,大概是最不吸引人的一次。这里看不到高速公路,也不是专业赛道,简单围起来的一段路,摆了几个安全桩,停在现场的车中,最好的是福特福克斯

TRW亚太区业务拓展总裁孙星原
TRW亚太区业务拓展总裁孙星原

  不过,你千万别以为这是一次没有技术含量的试驾。实际上,TRW可能正希望试驾者从并不算高档的车型中,体会到自己公司技术的良好品质与刻意寻找的市场切入点。

  这次体验的核心产品是TRW的EPHS(电控助力液压转向)。从世界范围看,TRW已经为各种汽车提供了超过1000万套的转向系统。但他们推广给中国厂家的,则是单独研发的一个新产品。

  负责产品研发团队的工程师郑鸿云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过去TRW的电控转向都在国外生产,成本高。

这次我们研发新产品的时候,结构变动不大,但充分考虑了国内需求,采用有刷电机。无刷电机虽然好,可是价格贵。我们用有刷电机,虽然功率低,目前做到400瓦,最多也就500瓦,很关键的一点是,有刷电机可以在中国本土找到非常成熟的供应商。”

  为了证明产品的实用性,TRW还特意买了一辆比亚迪F0,用EPHS替换原有转向系统。对于这类小车,400瓦的EPHS足够了。在这次试驾之后,他们还要到保定长城汽车做技术展示。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这款产品的开发时间并不长,2008年12月开始做,2009年8月已经开始样机生产。到2011年,这些新产品都会在中国量产。中间的间隔,是留出来给厂家做匹配的,按照目前的要求,EPHS匹配整车,需要18个月时间。这段时间,TRW必须找到足够的客户来实现规模产量。

  TRW亚太区业务拓展总裁孙星原对《汽车商业评论》说:“过去人们做研发,做减排,都是从发达国家视角出发。比如单车1000美元的减排费用,对于美国人还可接受,单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近1万元人民币就过于昂贵。我们要做的,是从中国市场出发,用1000元人民币来实现同样的功效。”

  这个思路如今正从中国这类发展中市场延展到全球,一如TRW总裁暨首席执行官John Plant在9月14日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所说:“我们不会画地为牢,只为豪华车板块开发先进技术。我们正大力创新,为所有用户和市场供应新产品。”

  看上去,作为一家汽车安全方面全球性的领先企业,TRW已经很清楚自己在中国的市场在哪里,不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展示最新技术,而是认真地研发出符合当地主机厂和消费者的具体产品。

  以下是本刊对孙星原访谈节录。

  《汽车商业评论》:你怎么看竞争?

  孙星原:在中国这个市场上,竞争是难免的。这是媒体关注的,但却不是我关注的。我思考的是共同增长的问题。

  那你的竞争压力,从较长时期看,是来自跨国公司,还是本土竞争对手?

  我们这样看,中国汽车业从规模上看,今年会达到1100万辆,这是官方数字。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全球第一市场,而这带来的结果是,跨国的汽车公司,会把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跨国公司对中国新车引进速度是保持一点滞后,欧美市场会领先6~12个月,然后引入中国。那么我们的考虑是,未来或许会出现,中国市场领先于欧美的局面,新车在中国先发布。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零部件企业的挑战就是,未来能否和整车企业的新车推出保持一致,能否在中国,利用我们在当地的资源和技术能力,与其全球首发的新车保持一致节奏,并提供配套服务。

  如果以这样的基本技术背景来分析对未来的看法,我觉得TRW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那么我们的对手也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

  沿着这个思路,你们与主机厂是如何合作的?

  我们和全球所有的主机厂都有合作。在国内,和绝大多数自主品牌都有合作。国际上的整车厂进入中国,和本土的整车厂,对TRW提出的要求是不同。国际品牌到中国来,需要我们来做本地化和国产化,自主品牌需要的是同步开发,或者帮助它做自主开发的这么一个过程。而且,在和我们开发产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步引入欧美的法规标准,使得自主品牌产品可以在研发中就与世界接轨。这是自主品牌比较看重我们的地方。

  比如,荣威550,它不但在华生产,还要在英国长桥生产。我们帮它做了全套的被动安全技术,先是在中国达到5星碰撞,接着又在欧洲得到5星标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项目。

  你怎么看自主品牌呢?

  我个人觉得,未来5年,如果中国保持到1100到1500万的产能之后,所有的世界厂商看中国的态度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过去强调自主开发,但在第一市场水平后,应该强调拿来为我所用,把门户大开,广纳全球资源。我知道中国有T10这个组织,10家自主品牌主机厂联合起来,做一些关键部件的研发。就我的感受,那些国际上的大型供应商或主机厂,如果他们能够有机会和T10这样的组织建立业务合作,那么是它们梦寐以求的业务。这样的平台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到。就我们而言,T10也在混合动力以及电动车方面与TRW有业务探讨,这对双方都很有利。

  现在的情况和5年前有了很大变化。比如什么是自主品牌呢。奥巴马上任后,说要对美国车进行保护,结果大家很困惑,什么车是美国车,这是全球资源建立的,在南美也有基地。只是品牌是美国的,销售在美国发生。我们觉得,自主品牌是说品牌,这是中国的品牌,至于品牌之下,厂商用什么办法实现,其实都可以接受。因为从长远看,这个品牌会不断发展,被公众接受,也会带来国内技术能力的增加。

  经济形势好转,你们业绩变化如何?

  整车今年发展,从整体看,超出大多数业内人的想象,而且不是一般地超出,是大幅超出。对我们的影响是,数量增加,规模增加,规模经济性得到改善。负面的影响是,因为汽车的产品链是非常长的,所以当我说,我们可以支持汽车的快速增长,并不等于说,我们的二级、三级供应商也具备这种快速增长产能的可能性。这就使得,当我们面对这么多的项目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组织全球的资源,来支持我们在华的项目。比如,去年四季度,全球汽车业都在裁员、停产,这些产能并不是可以迅速恢复的。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我可以说的是,我们没有因为这些原因给客户停产,但我们内部的确任务艰巨。

  我们在华产能增加,是要分析,这些增加的产能是在什么地方,哪些产品,然后我们的产能也是跟随这些方向而设立。

  至于说到我们在华业务对全球的影响,我们8月在纽约股市增发2.69亿美元。这和我们在华业绩表现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在北美萎缩30%,也关闭了工厂,在欧洲也萎缩20%到30%。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融资这些钱,中国业绩帮了很大忙。这对我们亚太业务也是很大的信心鼓舞。

  你觉得中国市场未来会出现周期波动吗?

  我要乐观得多。第一,从宏观经济看,如果我们看改革开放30年后形成的储能,这类似蓄电池的能量,后续效应很大,还未完全开发出来。未来5年之内,不会有悲观态度出现。但局部会出现问题,或者细分市场上会有大的变化。

  第二,我们今年宣布对车的补贴,但9月份了,政府还未宣布,明年如何补贴。我们希望,在经济危机还未过去,整个社会的消费信用体制还未建立的时候,中国应该寻求相对的政策稳定,这会带来本土经济的好处,也会带来全球的贡献。

  你怎么看待零部件企业的品牌塑造?

  我们注重谁买我们的产品,以及他们对我们产品和品牌的认知程度,这是我们的着重点。这和我们竞争对手少有关系,我们的产品只有几家,比如博世、德尔福等,我们都是做核心业务。而很多企业是面对上千家竞争对手,不得不依靠品牌认知来竞争。对我们来说,所处的是细分市场,很专业的市场。

  那你们是让主机厂还是让消费者先来接受你的产品?

  举个例子来说,你可以看下中国的气囊引入汽车的速度,你会发现,TRW在70年代就开始研发并鼓励使用气囊,而整车厂是很矛盾的心态,它会担心如何向公众解释这个技术。只有当人们看到,气囊的确在车祸中保护了乘员安全,这之后他们才会逐渐接受气囊。然后会在自己的下一款车中,要求加入气囊。现在汽车的平均气囊是4个,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就从0走到4。我们是把新技术和好处推介出去,同时给公众和整车厂。

  而且,总是有些主机厂,希望用安全产品来塑造自己的特质与众不同,他们会成为初期的使用者。

  

(责任编辑:田禹)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