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自主企业新闻

第六部分 传承与超越共和国几代汽车人

  履忠

  一、吉利应当“刮目相看”

  最近我们到吉利调查,与2001年相比,吉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深体会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真谛。

为什么说吉利应当刮目相看?

  一是吉利已经超越了自我。

  1、吉利已经从一个家族式的企业走向了现代化。

  无庸讳言,吉利一开始是一个家族式企业。从搞涂料、制造摩托车以至1997年开始制造轿车的阶段,客观地说,当时吉利都还是一个家族式企业,一切由李书福个人说了算。现在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李书福仍然是吉利的董事长,但他把日常经营授权给集团的经营管理委员会去管理,家族的人全部脱离吉利汽车产业,虽然他的手上还握有很大的权力,但已经有了一套现代化管理的制度;尤其是今年5月,公司与国润集团合作,成功地在香港上市以后,吉利将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系,管理严格而透明,还要接受境内外股东、股民的监督。应当说已经走向现代化了。

  2、吉利已经告别了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在吉利开始制造轿车的初期,因模具的原因,在车身的覆盖件加工出来,还必须用手工打磨,以保证车身表面光洁。这种现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最近调查,他们不但有完整的模具,而且相当先进,比如车身两侧的覆盖件,用韩国进口的整体壁板(包括车门在内)的模具加工,模具的精度高,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提高了,当然也就不需要打磨了(要着重说明的是,浙江黄岩的模具加工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通用公司设计的模具,也请黄岩的模具厂加工)。不仅如此,为了保证质量,有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比如车身焊接,就有一条包括瑞典ABB公司的机械手在内的专门的自动生产线加工。

  二是特别突出的,吉利也像奇瑞一样,除企业规模以外,已经超越了三大汽车集团的轿车企业。请看:

  1、自主开发已大大超过三大集团。

  至今,三大集团的轿车企业,除一汽近几年自主开发了“红旗”轿车(因兼并天汽,而拥有中国品牌的“夏利”)之外,他们没有自主开发出任何像样的轿车车型。

  但吉利就大不相同了。吉利人认为,没有创新的企业就等于没有灵魂,所以十分重视自主开发,自主创新成果累累。每年可推出2—3个新车型和新机型,2004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2%。目前已经自主开发出经济型轿车豪情、美日,中级轿车华普、自由舰美人豹跑车共5款车型投放市场;至目前为止,自主开发的轿车,在全国保有40多万辆。正在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以吉利为主)开发高档轿车(介乎奔驰凌志之间),在路桥生产。尤其突出的是,三大集团生产的轿车,所用的发动机全是外国品牌;而吉利从1998年开始开发发动机(含1.3、1.5、1.6、1.8升4种排量),2002年实现了产业化。吉利开发的发动机是高水平的,排放符合欧3标准;有一款发动机的升功率达到世界顶级的水平;还开发出国内第一个智能可变配气相位的发动机(有利于节约燃料,提高升功率)。至今自主开发的发动机已经生产了18万台,装上吉利的轿车。此外吉利还是国内第一个开发出自动变速箱,这是相当了不起的。5年前在自动变速箱的研究上,上海和天津都曾上过马,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坚持下去。而吉利搞自动变速器的主要技术人员就来自天津,他们用三年的时间彻底搞通了原理和核心技术,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影响深远。他们还开发并投入生产了高智能的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也就是EPS。吉利拥有上面所说的车型、发动机、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EPS等所有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这些已经把三大集团远远地甩到后面去了。他们的自主开发,很有特色。完全以我为主,只有自己不会的才与外方搞技术合作。以发动机为例,只有电喷和智能可变配气相位这两种技术与外国合作,因此花费很少。某大集团的老总在报上警告说,不要闭门造车。请问,谁在闭门造车?是民族企业吗?奇瑞、吉利、哈飞的开发都是以我为主,采取不完全相同的方式,开展国际合作。说他们闭门造车,纯是无稽之谈。这其实是合资企业受跨国公司控制,自我解嘲而已。

  2、出口轿车也已大大超过三大集团。

  三大集团生产的轿车,除夏利品牌有少量出口外,其他合资的轿车厂基本没有轿车出口。道理很简单:一是合资的外方,不希望合资厂生产的轿车,到国际市场与他的母公司竞争;特别是由于我国合资的种种弊端,使合资厂生产的轿车成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也就无法到国际市场去竞争。

  吉利就完全不同了。由于是自主开发,没有合资带来的种种负担,成本比合资厂生产的轿车低得多,因而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已向埃及、叙利亚、苏丹、马来西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整车。与奇瑞一起,往往是我国轿车出口的第一、二名。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差不多占到全国轿车出口的一半。这也大大超过了三大集团。

  3、特别是与三大集团相反,到国外去建吉利品牌的合资厂。

  与三大汽车集团请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建外国品牌的轿车合资厂相反,今年5月30日,吉利已经与马来西亚IGC公司签约,采用CKD及CBU方式,到马来西亚组装CK-1、FC-1等3款吉利品牌的轿车。马来西亚联邦议会下议院议长拉姆利和我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见证了签约仪式。计划2006年向马来西亚出口整车1万辆,3万辆成套散件(用于组装整车)。这是继奇瑞之后,第二个到国外去建中国品牌合资厂的企业。这是令中国人扬眉吐气,增长志气的大事。

  以上这三件事不是都大大超过了三大集团么?

  归纳这两个超越:一个超越自我,一个超越三大集团,我们称之为“吉利现象”。

  二、“吉利现象”是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出现的

  吉利面临的困难,可以说超过了我国几乎所有的轿车工业企业。请看:

  1、没有国家的任何投资。

  国有企业属中央的,有国家投资,如一、二汽两大集团,每个都得到上百亿乃至几百亿元的投资,但他们有的人还抱怨说,外国大公司有几百亿美元的投资,我们得到的投资还是太少;国有企业属地方的,有地方政府投资,一般也有十几亿乃至上百亿元的投资。像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没有得到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任何投资,只能完全靠自己,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却做出了超越三大集团的成就,这不值得我们重视么?

  2、没有政策性扶持。

  一是没有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这种贷款的利率比普通贷款低的多,但吉利很难贷到。据说,对国有企业,政策银行比较放心,即便还不了,也好处理。但对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就不敢轻易贷款,万一还不了,如何处理,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迟迟得不到这种贷款。

  二是与奇瑞等民族企业一样,得不到像合资企业那样的优惠政策。

  三是在宣传上也支持的不够。

  三、“吉利现象”生动地说明了以下问题:

  1、人才是决定的因素。

  吉利之所以能超越自我,超越三大集团,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集团管理层(副董事长、总裁、副总裁),吸收了大量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有大企业和合资企业背景的高级人才。请看:徐刚,吉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博士,曾任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和地方税务局总会计师;南阳,吉利集团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上海华普生产基地的总经理,曾任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沈奉燮,吉利集团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兼研究院副院长,主管研发工作,曾任原大宇国际副总裁;尹大庆,吉利集团公司执行董事、财务总监,曾任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财务总监、华晨汽车财务部长、曾在美国杜邦公司供职;张爱群,吉利集团公司副总裁,主管人力资源和信息化,曾任东风汽车研究院副院长、神龙公司销售总经理。可以看出,在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等各个环节,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的高层骨干加盟吉利,其作用是不难估计的。

  二是在技术管理层次,吸收了不少高级专家加盟:潘燕龙,原南汽菲亚特总工、工程中心主任,现吉利上海研发中心主任;徐滨宽,原天津汽车集团齿轮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吉利汽车变速箱公司总经理,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变速箱;华福林,原在一汽汽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底盘技术专家,现任吉利汽车公司总工程师兼技术部部长;杨建中,原一汽汽车研究所发动机设计专家,现任吉利CEO技术顾问;智百年,原一汽轿车分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负责引进奥迪技术,90年代任一汽大众产品工程部高级经理,现任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挺,原从事铁路内燃机车技术专家,现任上海华普发动机公司总经理。余卫,原天津华利公司总经理,现吉利路桥公司总经理。吉利集团现有的技术人才中博士75人,硕士318人,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81人,外国专家7人,他们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加盟吉利,对吉利轿车研制、生产水平的提高,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吉利很重视教育,在北京昌平办有吉利大学,在临海办有技师学院,聘请了国家科学院院士闻邦椿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领导和教学。在校学生2.1万人,培养汽车技师、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外贸等方面的人才。除了为吉利集团输送人才外,还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2、在一定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精神状态起关键的作用。

  吉利为什么能超越三大集团?我们可以从两者不同的精神状态中找到答案。我们在吉利调查,深深感到,吉利人有一股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他们有一种危机感,到现在为止,吉利还是六天工作制,有不少专家从外地来,仅春节回家,其他假期都在工厂加班)。来自三大集团的吉利人,从他们的亲身体验和对比中,清醒地看出三大集团正好缺乏这种朝气。据我们观察,吉利人这种奋发向上的朝气来自三方面:

  一是90年代后期,中国的轿车市场已基本被跨国公司控制的合资企业所瓜分,吉利要挤入这个市场,非奋发图强不可;

  二是李书福先生提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既要好,又要老百姓买得起,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不下苦功夫,不认真努力,是做不到的;

  三是前面已经谈到,吉利面临的艰难困苦,几乎是中国所有的轿车工业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艰苦环境,正好锻炼人们的意志,振奋人们的精神;有利于树立不甘落后的骨气,为国争光的志气和敢于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吉利的常务副总裁杨健先生形象地比喻说,三大集团的合资企业像家猪,我们像野猪;家猪不愁吃、不愁穿(有资金、有外国技术和品牌),躺在合资的沙发上,很舒服,因而比较懒散(来自某大集团的专家回去,看到技术中心的现实情况是:上班时间,有的人在玩电脑打扑克,有的在吃水果,根本没有奋发图强的那股子劲。不仅中国人变懒了,连到这里搞技术合作的外国人,也跟着变懒了。他们提出,希望中方下次还指名要他们再来搞“合作”);野猪的一切(资金、技术、品牌)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因此必须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生命力就强的很。这个比喻,很形象、生动,也很符合实际。

  3、只有民族工业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才能释放自主创新的伟大力量。

  前不久某大集团的老总发表文章,说什么合资企业也可以自主创新。并说上海大众征得德国大众同意,已经自主开发了帕萨特GP新车型了。既然是自主创新,为什么还要征得德国大众同意?为什么还要用德国大众的帕萨特品牌?这恰似有人说的,是“开发不自主”啊!像“丫鬟挂钥匙,当家不做主”一样。所以,说合资企业也可以搞自主创新,这在当前还只是神话。

  这次在吉利调查,从三大集团来的吉利人一致的反映是,尤其是中外合资企业,是无法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自主创新的伟大力量的,他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智百年同志说,他在合资企业工作了12年,在一汽大众担任产品工程部高级经理,正好负责产品开发。他多次提出要开发新车型,但一到一汽大众的董事会上,就统统被否定了。他深深感到,合资企业是绝对不会让你搞自主开发的。秘密在于,合资企业不搞自主开发,而采用外方的产品品牌,外方有许多好处:如技术转让费、提成费、换型的模具(设计、制造)费、生产设备改装费、产品试验鉴定费、生产规划(由他派人来搞规划)费、零部件配套费等等七八种费用他都可以获得,中方与他共同开发,上述好处什么也没有了,为什么要合资企业开发呢?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人拼命宣传合资企业也可以搞自主开发,那么,请听听这位在合资企业工作了12年,有丰富实践经验专家的体会吧。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啊!甚至华福林和杨建中两位在一汽汽车研究所,已经开发出了新车型(含发动机),当时的董事长曾表示要奖励10万元;但最后,却因红眼病等等原因,不但得不到奖励,连这个车型也被否定了。

  这些原来是三大集团的技术骨干,为什么要到吉利来?从我们的调查看出,不外两个原因:一个就是想到吉利来开发新车型,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智百年就是如此。他对吉利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开发的高级轿车,怀着无限的憧憬;他们大都有70左右的高龄,仍然不愿退休,就是因为他们开发新车型,这个一生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啊!二是不愿看外国人的脸色行事(如吉利设在宁波的发动机厂两位厂长,原是天津与丰田合资的发动机厂的副厂长,他们要求从天津退休,外方表示挽留,但他们坚决要求退,就是因为不愿看外国人的脸色行事。要说明的是,在与日本合资的企业中,员工普遍感到受压抑)。所以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看出,只有民族工业才可以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和自主创新的伟大力量。

  同时,民族企业也非自主开发、自主创新不可。因为只有自主开发的产品,成本才会低。这点吉利有切身的体会。比如吉利原来买天津丰田的8A发动机(1.3升),欧1的排放标准,每台一万八九千元;后来吉利自己开发了1.3升的发动机,欧3排放标准,每台还不到一万元,水平提高了,价格反而降低了很多。

  技术骨干要求到民族企业搞自主开发,而民族企业又非搞自主开发不可,这两者一结合,将会释放出何等伟大的能量啊!不要说奇瑞、吉利等超越了三大集团,仅就民族企业(奇瑞、吉利、哈飞……)的产品进入我国轿车市场,使轿车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这一点来说,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就是了不起的了!

  4、只有民族企业才能充分发挥汽车工业这个支柱产业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可以带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电子、橡胶、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成为发展经济的火车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了。

  但是,跨国公司控制的合资企业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北京现代最典型。请看:与现代合资的北京这个汽车厂,合资时,原有的设备全部弃置不用,所需设备完全从外国进口;装配轿车时,由我国提供的仅有四个轮子和一个电瓶,其他的零部件全部从韩国进口(当然,今后国产的零部件会逐渐增多,但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已购的外国设备是无法改变的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零部件基本上也得依赖国外,怎么能起到“支柱产业”,带动我国经济的作用呢?

  我们这次到吉利看到的,就完全不同。设备基本都是国产的。比如冲压车身零件用的全是国产设备,主要为济南第二机床厂所产(这个机床厂的设备已经大量出口),没有进口设备。只有某些要求特别精密的设备(如车身焊接自动线设备)才进口。至于零部件,他们的原则是,一般零部件,选用国产的;但标准件要选进口的,因为进口标准件质量好,价格也便宜。

  民族的汽车工业必然会大量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的零部件。因为国产设备和零部件比进口的价格低得多,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民族汽车工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民族汽车工业与民族的装备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彼此良性互动,将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

  5、民族的轿车工业必将超越跨国公司控制的合资工业,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我们先从市场占有率说起:今年上半年总的情况是民族企业上升很快,而合资企业总体呈下降趋势,有的下降幅度很大。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奇瑞、吉利、哈飞等民族轿车工业挤入我国轿车市场时,90%以上的轿车市场,已被跨国公司控制的合资企业占领。可是去年,仅四个有中国品牌的民族企业(上述三企业加上夏利)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5%,今年上半年又升至21.9%。再从增长率看,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这四个民族轿车企业的增长率平均为46.92%;而合资企业的总销量下降7.82%(其中日系、韩系的合资企业增长较快)。形象地说,民族企业大体增长了一半,而合资企业几乎下降了10%,有的合资企业的销量大幅度下降,如上海大众下降了49.7%,一汽大众下降了30.97%,上海通用也下降了1.93%。

  这个彼(合资企业)消我(民族企业)长的趋势,还会继续进行下去,为什么?因为民族企业有三大优势:

  一是宏观环境有利。中央及人民群众上上下下都要求建立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必然会大量发展小排量的轿车。目前地方保护主义保护合资企业生产的中大排量轿车、限制小排量轿车的做法,在中央要求和舆论压力下,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小排量轿车减税,大排量轿车加税的政策即将要出台;将来养路费改为燃油费后,更有利于小排量车的发展;而民族轿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是小排量的车,因而这个大环境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油价上涨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会促使一些人为省油而购买小排量的车。

  二是中央号召“自主创新”,必将有越来越多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购买民族品牌的轿车。

  三是轿车降价的趋势不可能逆转,降价有利于民族轿车工业,不利于合资企业。这是因为民族企业有开发成本低、制造成本低的优势,随着民族企业由少年进入青壮年,管理能力逐渐成熟,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空间将逐渐扩大。合资企业已有一部分因销量下降等原因,陷入亏损,如价格再下降,他们的销量和亏损额还会进一步扩大。

  辩证法认为,事物会向对立面转化。我们有理由乐观地预测,不要很长时间,大体在2010年或稍长一点,民族的汽车工业企业与跨国公司控制的合资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上,很有可能从目前的我小彼大,向我大彼小转变。这将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四、建议

  1、要重视和扶持吉利的发展。

  吉利不要国家投资,只需政策扶持。从战略上看,要改变跨国公司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第一步就要使自主开发、有中国品牌的轿车工业能占领50%以上的中国市场,民营轿车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很需要重视、扶持,使之发展壮大。

  2、建议重视吉利的建议和要求。

  一是吉利领导人建议:为了避免国家投入了科研开发资金,而最后没有收获的局面,建议事先立项的时候不必拨款,谁搞出成果以后再给谁拨款。这个建议,我们认为值得重视。

  二是他们希望吉利得到重视和支持:

  (1)作为唯一的民营汽车企业,希望吉利能得到中央及有关领导的重视;

  (2)希望吉利能得到政策性贷款(包括政策性及出口信贷);

  (3)通过对吉利自主品牌汽车的宣传,提高国民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认知度。

  科学技术部梅永红先生的一封信

  《吉利汇报》编者按

  我们真诚地向读者推荐国家科技部梅永红先生的这封信。

  梅先生在信中对吉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吉利是有灵魂的企业。吉利不仅是吉利的,也是国家的、民族的。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真正强大起来,真正受人尊重,就不能没有千千万万个有灵魂的吉利们。

  梅先生的这番话,说出了吉利人的心声。

  8年来,在李书福董事长的带领下,吉利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汽车制造”这条荆棘之路。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振兴,为了实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誓言,吉利人筚路蓝缕、夙兴待旦,进行了极为艰苦的奋斗。流汗也好,流血也好,流泪也好,只要是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吉利人总是无怨无悔。

  今天,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离真正成功还很远,因为我们的事业已经融入到民族振兴的洪流中去了!我们懂得,唯有中国汽车工业扬眉之日,才是吉利庆功之时,因此,我们还须百倍努力!

  张总:

  您好!我们正在抓紧形成关于吉利的调研报告,正好可以借鉴金老的许多思想。我们还希望在此基础上召开一个座谈会,借此向各界宣传吉利现象。

  在我的眼里,今天的吉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吉利是有灵魂的。对于这个一个有灵魂的企业来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视。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不敢断言吉利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有灵魂的。

  我和我的同事一定会在自己的位置上为吉利鼓与呼。因为吉利不仅是李书福的,也不仅仅是吉利所有员工的。吉利还是国家的,是民族的。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要真正强大起来,真正受人尊重,就不能没有千千万万个有灵魂的吉利们。吉利人有理由为此而骄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责任编辑:王雅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光祖 | 李书福 | 陈祖涛 | 张兴业 | 胡信民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