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自主企业新闻

第六部分 传承与超越共和国几代汽车人

    在“方劼与汽车工业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6年11月20日)

  李 刚

  来之前,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性质的会议,刚才听了李书福先生的一番讲话,豁然开朗。

我们老一辈汽车人相聚一堂,又有这200多名青春亮丽、朝气蓬勃的吉利大学学生参加,还可以看到吉利汽车,真的非常高兴。

  说起汽车,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今年80岁,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的第一届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我一直在搞汽车,58年了,直到现在满脑子还是汽车。今天,与这么多汽车专业的年轻学子缅怀方劼同志,特别激动。方劼同志把他一生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汽车工业,当初,30来岁的他是最年轻的“一汽”党委书记,从江苏来到一汽,在工作中逐渐积累了汽车知识。当时,他对群众工作非常关心,注重群众的创造发明,组织群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其中有几件事我记忆犹新。

  当初,一汽有一个烧煤的电站,可在1958年以前,煤资源紧缺。政府发布通知,一定要把燃煤改成燃油。当时一汽负责电站的是江泽民同志,改组电站设备的艰巨任务就落到了江泽民和方劼的身上。他们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惊人的速度,一星期时间就完成了燃煤到燃油的改进工作。

  还有一件事情,印象深刻。1956年,在毛主席提出的“乘中国人自己造的轿车”号召下,全体“一汽人”于1958年六七月份投入了红旗轿车的研发、生产中。当时,我在发动机厂技术科当科长,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红旗轿车的战斗中去。1958年的8月1日,第一辆轿车生产出来了,可从现在的水平来看,那只是一个能跑的车,问题繁多,发动机5分钟后就转不了了。活塞有问题,活塞环有问题,钢铁的加工也有问题,可已经向北京上报喜讯了,怎么办?这时,几个领导同志,包括方劼、王少林、孟少农等,组织了一个全厂攻关小组,根据科学的方法,解决了100多项问题。那时,我有幸参加发动机的改装工作,见证了攻关全过程,而方劼同志用各种办法来激励我们,给我们创造条件,解决各个技术难关。全厂几千人投入的战斗,方劼同志做了种种努力,在科学方法和群众结合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随后的反右斗争中,全社会都在进行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运动,方劼同志为帮助技术干部摆脱舆论压力,摆脱批斗的政治泥潭,说了很多好话,做了很多努力。1959年左右,他在全厂会议上还提出了有名的“工差论”。他说,汽车工业有一个公差,上线到下线,有一个允许的时间差,那么做政治工作,也应该有一个工差,应该允许人家犯错误,也得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允许给人家一个发展空间。我记得,他在一汽俱乐部勇敢地为我和一批同事进行平反,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让我们非常感动。

  方劼同志为汽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在离开一汽以后,曾多次跟我说:“应该扶持每一个在汽车行业中的积极分子。”不管厂子再小,人再少,当时的资金再少,凡是做汽车的,他一律赞成。我问他为什么一律赞成,他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物从一开始。我也非常赞成他的思想。所以,他当时支持吉利的行为,正是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一贯作风。我觉得他这种深入群众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在座的年轻学子也应该向他学习。

  李书福同志的讲话,让我深有感触。吉利发展速度很快,我觉得很不错。从1998年到现在,吉利造车经历了8年风雨。而从拿到汽车入门券、出生证算起,还不足5年。短短5年,吉利走出了一条值得骄傲的康庄大道,就如李书福同志所说,吉利靠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壮大起来了。李书福同志的理想正逐步实现,5年时间,从一般技术水平的汽车企业走上了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的企业行列,从低端车逐渐走向中高端车,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仅在汽车制造上,AGF亚洲方程式公开赛成功开赛,吉利大学、海南三亚学院都是吉利的创新硕果,5年,李书福同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曾经是一汽的第四任厂长,中汽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可比起李书福,他更为出色。在一汽时,我也知道要培养人才,组织工人学习班,组建一汽自己的大学。可是吉利大学走的路线就比较宽,3万学生,都赶上清华了。我在一汽也进行创新,研发过很多产品,但都比不上吉利的高速度。

  跟很多从一汽转到吉利工作的老同事见面,他们说,在吉利一年的工作相当于在一汽时十几年的工作,现在汽车一个天窗一星期就完工了。李书福给高效率创造了条件,实际上也是国家体制改革给民企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民营企业能够走上高速发展的健康之路。

  我在一汽时,手里周转的资金还不够盖一间厕所。可今天,李书福告诉我,吉利在香港上市的资本已经超出几亿美元。从这点来看,李书福同志应该感谢当前党所制定的各项政策,但李书福没有满足,还想往前迈进,我完全同意。我也支持一句:“我们该怎样去说服国家领导人支持吉利?我觉得应该比贡献,比对国家的贡献谁大,谁贡献大,就应该支持谁。”我觉得这句话说到哪儿,我们的总书记、总理也不会反对。

  近年来,中央提倡自主知识产权,吉利已经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排头兵,很多企业开始学吉利,跟随吉利走自主研发之路。我在6年前说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等于拥有一切。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拥有自主产权的目的是把产品设计掌控在自己手中,为中国老百姓拥有轿车创造一个最快、最好的机遇。李书福提出吉利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买得起,又要是好车,真要做到这两项,任重道远,千万不能为走入高端车而迷惑了自己的眼睛。高端车毕竟是少数人坐的,而绝对不能忘记我们绝大多数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目前,中国汽车以年增长100万辆的速度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实力离世界平均千人保有量的水平还相差甚远。现在,中国拥有3000多万辆车,千人平均20多辆,与世界130几辆的平均千人保有量相比还很悬殊,我们的总体保有量达到16000万辆的时候,我们才达到了世界水平。

  我参观过各大汽车展览会,劳斯莱斯宾利……好车看得眼花缭乱。而我,对好车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吉利汽车,我要看看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那才是真正为中国老百姓负责的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八缸发动机和四缸发动机,一个贵到几百万,一个便宜到几万,但技术上的差距是人为因素,可以通过研发缩短差距。中国保有量要从3000万辆达到16000万辆,那也不是神话。我相信中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时候,汽车保有量也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和李书福同志一样,对目前中国的汽车发展速度很不满意,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年轻学子能够扛起重任,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我向党中央建议,制定一个我们达到小康社会时,汽车普及化水平应该达到的标准,汽车企业则造最节能、最环保、最安全的汽车,最能够使用代替燃料的汽车,最能够让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让这样的汽车在中国普及是吉利汽车需要努力的方向。刚才,我听李书福同志说要“集成”,集世界之大成,集中国之大成,我希望吉利能够把这些“大成”都拧到一块,大量生产出便宜的好车。

  我对“集成”有6点看法:第一个集成是能源转化上要使用中国现在最多的能源——煤;第二个集成要表现在混合动力车的传动性上;第三个要集成我们先进的柴油机;第四个则要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集成起来;第五个集成就是要把世界最先进的加工工艺,好的、先进的技术集成过来。车子质量好不好,60%到70%靠设计,40%到50%靠制造;第六个集成是把世界上最轻的轻型材料用在汽车上。

  这些目标我不希望要在座各位同学来完成,而是希望更快更早的实现。我属于第二代汽车人,姚斌同志等属于第一代,李书福同志可能属于第四代,在座的同学可能属于第五代、第六代。我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汽车人就能解决上述目标,使我们能看到6个集成在中国汽车工业里早日实现。

  耽误大家时间,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雅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光祖 | 李书福 | 陈祖涛 | 张兴业 | 胡信民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