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景气的低潮中,是大刀阔斧地革新求变,还是稳扎稳打、先生存后发展?在通用和克莱斯勒合并谋而未定之时,太平洋对岸的上海通用已经提前用行动告诉美国股东,“我们的革新已经提前开始!”
10月19日下午3时,丁磊走进办公楼三层大会议室,看了看略显昏暗的灯光,“把灯全打开吧,今天来客人了”。
这一片段是丁磊随后谈话的细节印证。早在今年1月22日,上海通用启动未来5年中期计划——“绿动未来”战略。
除了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的产品开发方向,一直赖以生存的企业品牌,上海通用同样希望通过增加绿色制造的价值元素,来为企业下一阶段竞争力提升增加筹码。
随着该计划投入实施,原先以营销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将进行部分调整。来自上海通用的消息,2009年上海通用销售公司的营销费用将大规模压缩,准备暂时过苦日子。
而未来丁磊的关注,也将更多从前台的市场转向绿色战略的后台实施和管理。“和通用和克莱斯勒被动抱团取暖不同,此次上海通用在市场群呼过冬前的自我调整,是一次真正的战略软着陆。”有人说,这个以“绿动未来”为核心价值的战略框架,是上海通用十年初创期的结束和下一个十年的开始。
“绿动未来”首先考验泛亚
如果有人问,这十年上海通用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答案是明确的——品牌和营销。如果有人问,上海通用仅有的短板是什么?答案也是明确的——产品竞争力。受通用产品特点的限制,上海通用很难像日本和德国品牌那样直接输入现成车型,以应对中国市场的需要。
这正是上海通用为什么要在“绿动未来”战略中,首先提出围绕“更好性能、更低能耗、更少排放”开发多样化、差异化的新能源产品的原因。
按照丁磊的说法,上海通用下一步产品很大程度上依然要依赖通用全球平台资源,只是不再仅限于北美和韩国平台。
早前通用全球CEO瓦格纳,就已经提出“全球共享零部件供应,全球共享产品平台”战略。但是要让通用真正在中国市场具有持续竞争力,完全押宝通用现成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通用以往没有真正的小型车平台,由于油价、全球排放标准提高等因素,瓦格纳这两年才开始重视小型车开发,所以在这个中国未来最有空间的市场,通用并不具备竞争力。
股东双发已经达成的共识是——上海通用的产品未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双方合资成立的泛亚技术中心的本土开发能力。作为国内最早的技术研发中心,泛亚成立已经11周年,从最初仅限于国产化和外观内饰的改型开发开始,到去年开始进入通用全球分工协作,按照运营及工程规划部总监郝景贤的说法,泛亚目前已经具备本土整车开发的基础。
郝景贤管理着1600来号人,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除37个老外专家都是本地员工,这在通用研发体系里是一道特殊的风景。郝景贤说,泛亚目标是:利用2009年到2013年的五年时间,以中国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高质量、低成本、全过程整车和动力总成开发体系,形成商务旅行车和低成本小车的架构开发能力。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