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1994-1996 立夏 产业政策出台私车消费激活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08月25日20:42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作者:马萌 李臻

  〖年表〗黑白到彩色

  90年代中期,黑白电视大规模升级换代成为彩色电视;人们开始“下馆子”、涂“红嘴唇”;街上卖衣服的商铺一个接着一个开出来,门口放着身材高挑的塑料模特;越来越富裕的生活让中国人对车的渴望更加迫切了。

  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台,这成为中国汽车生活巨变的分水岭,私车消费被激活。尽管私车消费被激活,桑塔纳捷达富康在90年代都卖得十分红火,在当时,买车是个难事。与今天相比,90年代初,能够拿出20万元买车的人,寥寥可数;按照当年的物价水平,车贵不说,产量也少,挑选的余地更少。那时候能买得起车的是“大款”,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如果要表现一个大款,就必须一手拿着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挺着大肚子,旁边是一辆桑塔纳,还要把大众的车标画出来。

  1995年4月,由德国大众上海大众联合设计开发的桑塔纳2000型下线。上海大众汽车二厂全面竣工。

  1995年5月,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成立。北汽集团共有172家成员。

  1995年5月,我国首次整车正面碰撞试验成功。这次试验是由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委托清华大学进行的。

  1995年11月,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福州正式成立,成为海峡两岸迄今为止最大的汽车生产合资企业。

  〖本纪〗夜雾迷航,一场严肃的怀疑与反思

  ——1994年-1996年间的中国汽车

  1994年中国汽车销量创记录地飚升到134万辆,然而人们并没有一如即往的举杯欢庆,在那个自由思想滋长的时代,中国人已经习惯反思与诘问。无论中国汽车人还是中国消费者都在观察世界,越观察越心怯,国外技术先进的新款轿车与中国过时落后的车款,海外车市琳琅满目的产品与中国车市枯燥单一的面容,这种巨大的反差不是产销数量飚升可以弥补。当时一位美国资深汽车专家访问中国后,很不客气地提到了两点:“第一,中国的轿车款式落后。第二,车型太缺乏,每一道路每一城市都跑着同样几款车。”

  中国开放市场合资造车有两个初衷,其一是迅速发展汽车工业,扩大中国的汽车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其二则是以市场换技术,学习先进汽车技术,追赶世界。然而,摸爬滚打上百年的海外巨头们远比那时的中国人更精明,他们知道造什么车成本最低利润最高,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技术垄断。德国七十年代初就成型的桑塔纳,欧洲八十年代末就退市的捷达富康标致505,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依然尴尬地垄断着中国的道路。1997年上海大众推出新车桑塔纳2000,这款车从技术讲,基本是把老桑塔纳加长并修改了一下外壳,然而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仍是1999年以前最新款的国产轿车。更让人汗颜的是,仅仅这种小改款,上海大众也没有技术和实力独立承担,派了几十个人的团队到巴西和德国,能参与的就是把车长加100毫米。到这个时候,人们恍然发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就像场一厢情愿的幻梦。

  对中国汽车发展的思考贯穿了整个九十年代,弱国发展汽车有两种先例:一是放弃自主以组装为主的巴西模式,一是强调自主研发的日韩模式。1994年中国第一个汽车纲领性文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从内容上充分表明中国学习后者的坚定和迫切,然而在产品和技术都毫无主动权的状况下,这显然不现实,随后几年的实践和修改,官方和业内最终认可的一条中国汽车产业化道路是:“在以CKD方式(国外零配件国内组装)引进第一代产品的过程中消化吸收,加速形成自我开发能力。”而国产化率成为关键的突破口,中国政府当时严令各合资厂提高国产化率,并定为审批投资、考核成绩的硬指标。到了1997年左右,几乎所有在产车型的国化率都从最初的不足5%提高到80%以上。

  国产率并不能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当时的被动局面,但它成功地修正了中国汽车发展的道路,避免中国汽车如巴西一样沦为初级加工基地的歧途。而最重要的是,在此后中国汽车风云变幻的格局中,布下了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

  〖平准书〗《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发布

  1994年最重要的汽车事件,莫过于国务院在3月12日批准并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中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规划策略和汽车纲领性文件。顺应当时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的急速变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异常详细地规定和明确了从汽车企业投资、管理、考核、限制到市场、消售等各种的政策和战略,对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九年代某汽车厂KD组装线
九年代某汽车厂KD组装线

  在今天看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尚有很多不合理和确乏操作性的内容。但其中有两个亮点引人注目,其一,针对当时车界关于中国汽车发展是走巴西的加工组装之路,还是走日韩的学习借鉴加自主研发之路,在《汽车产业政策》中明确选择了后者,这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此后十多年的发展主脉络。其二,《汽车产业政策》首次清晰地提出个人购买汽车的概念,并明确表示鼓励态度。

  〖天工开物〗 汽车碰撞

  九十年代初中国最流行的美国电视剧要算《神探享特》,当片中男主演在每次飚车前小心翼翼系上安全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其实并不知道那条灰色布带子有何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九十年代初期公众对于汽车安全的无知和淡漠。在那个汽车品种严重落后严重缺乏的年代,在国人看来,一款车只要外形不错、不容易坏,又能跑得快,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汽车产销的飚升,那些直接进口或者间接从国外引进的轿车给中国人上了一节汽车安全普及课。九十年代也是国人大敢放眼世界的时代,国外汽车厂家对汽车安全的重视和消费者对于安全的注重很自然也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关注。

汽车碰撞假人
汽车碰撞假人

  1995年5月26日,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整车正面的碰撞试验,并获得成功。一年以后,清华大学汽车试验室又进行了国内首次汽车侧撞试验。

  作为世界通过汽车安全评判标准的碰撞测试终于纳入了中国汽车制造的轨道,汽车安全也成为中国消费者评价汽车品质的关键要素。

  〖列国〗闽台合作 另辟蹊径

  九十年代中期,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对于汽车产业的关注远不如今天,然而一条新闻仍成为焦点: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福州汽车厂与台湾裕隆集团中华汽车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了“东南(福建)工业有限公司”。当时无论是“福汽”还是“裕隆”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都是很陌生的名字,而这笔合资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在当时基本都是与海外巨头合资造车的环境下,福建人在尝试一条新路,他们的合作方裕隆公司是一家台湾公司,而且它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汽车销售公司。

东南第一款车型得利卡,九十年代最畅销的商用车之一
东南第一款车型得利卡,九十年代最畅销的商用车之一

  90年代初期,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由于多年的经济滑坡及经营问题,负债累累,面临倒闭危机,当时临危受命的负责人凌玉章忧心重重。而在海峡另一侧,裕隆和中华虽是销量占台湾一半的最大汽车销售公司,然而对只有2千万人口的台湾,市场毕章太小,数十年经营几乎没有空间可挖。一个要车型和成熟的经营模式,一个要市场和发展,当双方在1990年接触后,合作一拍即合。1995年底东南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几年后凭借富利卡得利卡两款车,东南成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厂之一。此后,东南进军家轿市场,推出炙手可势的菱帅轿车,再后来又牵手日本三菱,推出东南三菱系列轿车,这已是后话了。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