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姓名:海兰
职业经历:大学教师媒体从业者
关键词:咬牙买车;爱车如京巴
事故让我提前成为有车族
“2000年的时候你在干啥?”问了几个同龄人,他们的回答大多是:为生活奔波。
2000年9月,在某媒体工作的海兰开上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白色富康车,当时这辆车仅裸车价都有12万多元,上牌手续办完后接近15万元。“为买这辆车,我几乎掏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回想起当年买车的情景,海兰记忆犹新,“那会儿真是咬着牙买的,我当时一个月工资才1200多元,我爱人的企业也是刚刚起步。”
海兰也许没注意到:2000年9月11日,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在“十五”期间,大力振兴机械、汽车等制造业,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这是国家第一次将汽车消费、轿车进入家庭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也就是在2000年国家开始大力提倡“汽车进入家庭”后,很多人才开始萌发“如果有车有多好”的念头。在那之后,私人购买轿车的比例快速提升,因为汽车生产的规模化、国产化,轿车价格也大幅下降,在私人购车群体里,普通家庭购车代步的比例亦步步提高。海兰正成为这拨私家车消费群的先行者。
“之所以买车,实在是出于工作需要和接送孩子方便。没买车的时候,我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接送孩子,雨雪天气里,不知要摔多少跤。2000年,我骑着摩托车发生了一次比较严重的事故:为了躲避一个横穿马路的行人,我一下撞到了护栏上,躺在地上半天没起来。”
正是这次事故,坚定了海兰的爱人为其买辆车的决心。“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我爱人就从外地赶了回来,直接拉着我去买了辆富康车。”谈到自己那辆白色的富康车,海兰说它就像一只可爱的“京巴”狗一样,见到它的第一眼就相中了。海兰买车那会儿,市场上还没有太多选择,只有桑塔纳、捷达、夏利、富康等车型,“普桑当时的价格是将近20万元,而且都是公务用车,相对而言,还是富康比较适合家用”。
而如今国内的汽车市场,不仅有更多“全球同步”的车型可供选择,价格也更加贴近生活,哪怕只有两三万块钱,你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可爱小巧的小轿车,而不再是只能买来几个车轮或者两扇车门。
开车买菜很神气
“有了车以后,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去哪都觉得可牛气,出去采访时腰杆都觉得硬了很多。”自从有了车后,海兰每天下班接完孩子后,就直接开着车去关虎屯菜市场买菜,这在菜市场引起不小的轰动。“那时我是第一个开车去菜市场买菜的人,人们都觉得我开着车去买萝卜、白菜什么的真是太奢侈了。”
事实上,2000年时,虽然私家车消费已在人们心中萌芽,但其昂贵的价格依然使得私家车在那个时候还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海兰在菜市场引起的轰动在当时也是不足为奇的。
在海兰的单位,她作为首批拥有私家车的人也被同事们羡慕不已。“我当时开车技术不高,车子经常会被碰了、蹭了,同事们比我都关心我的车,经常对我说:'这么好的车,你看你怎么给搞成这样了。'”海兰回忆说,那时候他们单位除了有几辆公车外,几乎没有什么私家车,而如今海兰单位停车场早已是车满为患,“这才几年的时间,汽车在城市已经开始普及,变化真是太大了”。
当时养车感觉压力还是蛮大的,“那个时候,尽管油价不算很高,先是每升1.6元,后来涨到1.8元,但每年需要交纳的'四桥一路费'、'养路费'等再加上保险费,差不多要花去我半年的工资。所以那会儿开车很省,不到油箱快没油了都不舍得去加。”如今油价攀升至6元多,但她觉得养车的压力反而没有以前大,“现在'四桥一路费'、养路费等都取消了,更为重要的是,大家的收入水平都提高了,养车就不觉得压力很大了。”
“虽然当初为买车花了一大笔钱,但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这钱花得值得。”海兰说,这辆车不仅扩大了她的生活半径,更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这辆车从孩子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陪伴他读完高中。车就像一个移动的大课堂,我们开车带孩子去了很多地方,不仅扩大了他的视野,还在车上教给他历史、地理等各种知识。”
而最令海兰感到欣慰的是,在母亲的晚年,她经常开车带母亲去周边游玩,让她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晚年。她还记得,当时带母亲去黄河迎宾馆玩时,母亲连连感慨:“我来郑州这么多年了,还没去过这么好的地方,有车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