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两点,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留平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接受小范围记者采访。如何走出整合第一步?面对记者的提问,徐留平强调的是“重组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长安对哈飞、昌河的重组才刚刚开始,徐留平把重组阵痛期定义为“几年时间”,并始终强调的是重组的十六字方针——优势互补、合作共营、资源共享、成为一家。
在徐留平的新长安自主版图中,除了将微车的传统业务巩固做大外,长安此前相对弱势的合资业务,在重组中航汽车后同样面临调整:长安将统一昌河铃木和长安铃木,同时东安三菱加入,在发动机领域增加三菱这一合作伙伴。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一直与中航汽车进行谈判的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或将成为长安汽车在合资领域新的突破。
《21世纪》:整合之后,未来的发展是长安、昌河、哈飞将会多品牌并行,还是强势的品牌会代替弱势的昌河和哈飞?
徐留平:关于品牌我们还没有最终的确立,现在正在精算这些业务的计划。我的想法无论是哈飞还是昌河,它都有一系列的用户群,也深受一部分消费者的喜欢,我觉得这样的话,对于他们的品牌来说还是要充分发挥在市场已有的作用,我想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考虑。
《21世纪》:长安一直打算发展中高端的方向,但是这次整合进来的资产大多数仍然是微车方面的资源,这样的话,是不是对于您的短板还是没有帮助的?
徐留平:从整个新的长安汽车集团发展的理念来看,我们从低端这一块,从微车或者经济型的轿车,未来还是长安集团重要的着力点,这个地方无论是它的销量、收入、利润,可能都是在这个板块来产生,我想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另外,中高端这一块肯定是我们需要着力弥补的,但是我想这不是我们的一个主要业务,也不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我想我们核心的业务还会在微车、经济型车、中级车方面,这是我们核心的业务。
徐留平:长安铃木、昌河铃木,肯定也会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哪个行业的重组都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按部就班,什么时候最恰当的时间里面做最恰当的事,这个可能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最有利的。
《21世纪》:现在随着新长安的成立和PSA的合资,和PSA合作的主体会变成长安汽车?
徐留平:和PSA的合作,我们已经和原来的兵装和中航进行了沟通。因为前期中航和PSA已经谈得比较深比较透了,我想新的长安集团以后也会来考量和积极的推动。从新长安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来看,一方面合资合作是我们一定要做的,究竟怎么来合作,我现在不是很清楚,我们会再细致的研究这个事情,再来决定怎么办。
《21世纪》:您个人觉得咱们新长安和PSA合资的必要性有多大?
徐留平:现在我们没有太详细的研究,主要是听中航的同志来介绍情况,我觉得作为长安来说,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不是问题,当然我们就是看这种合资合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能不能创造新的价值,是我们评估未来一些合作的基础。据航工的同志们介绍,合资合作谈得比较好,并且对双方都能带来良好的预期收益,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们没有道理不来推动。
《21世纪》: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次重组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徐留平:中国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还是过于分散,集中度不高,整车企业几十家,上百家,这个并不是很好的情况。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数量减少还是很好。这次兵装和航工进行重组,也是想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在行业里面还是有一个很强的示范作用。
另外一个方面,从汽车业的情况来看,如何把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可能你拥有的资源很多,在某一个方面很多,但是由于你的约束,可能这个资源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价值,所以这次的重组和整合,这个方面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21世纪》:您预计多长时间能够度过重组的阵痛期?
徐留平:我想大体上从汽车业的运作规律来看需要有几年,因为要完全变成一家人,我觉得需要几年的功夫,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样的话,确实是我们把资源用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