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2009:从飙车案到校园选妃 "富二代"备受争议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12月21日07: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综合报道

   盘点过去这一年,“富二代”一方面纠缠在诸如“炫富”、“飙车案”、“调戏少女”、“打人”等负面新闻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富二代”个案和调查显示这个群体“积极向上”,跟我们想象的纨绔子弟形象完全判若两样。

  面对未来,相信“富二代”这个群体将持续地被公众关注。而他们的父辈们也会一如既往地期待他们在家族财富的延续上有所作为。

  一起“飙车案”把“富二代”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5月7日晚20时,富家子弟胡斌在杭州闹市街头飙车,不慎撞到行人谭卓。20时23分,谭卓被送进省立同德医院,半小时后宣告不治。

  “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一个网帖、一张照片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声讨运动。矛头所指就是“富二代”。

  “从来纨绔少伟男”“反传统”“态度骄横、不可一世”……道义审判夹杂着仇富情结,一个网民投一块“板砖”,“富二代”的头顶下就起了舆论的“陨石雨”。

三菱 蓝瑟EVO 实拍 外观 图片
Lancer EVO X外观
三菱 蓝瑟EVO 实拍 外观 图片
Lancer EVO X外观
三菱 蓝瑟EVO 实拍 外观 图片
Lancer EVO X外观
三菱 蓝瑟EVO 实拍 外观 图片
Lancer EVO X外观

  有评论说:“这些富家子弟,财富带给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父母的溺爱导致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争相炫富,藐视法律,无视生命,以为一切都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

  杭州飙车案发生后3天,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又一富家子弟驾车撞了人,一名3岁的小女孩被撞飞四五米。肇事者冲出校门离开。事后查证,肇事者是一个20岁的浙江宁波小伙子,家境富裕,当时是借父亲朋友的车在开。

  一时间,“富二代”似乎滑入了“纨绔败家子弟”的舆论漩涡。有钱能使鬼推磨,暴富人群飞扬跋扈惯了,难免“言传身教”,“富二代”有财无德、恃财傲物符合公众的合理想象。

保时捷 卡宴 壁纸 外观 图片
2008款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 卡宴 壁纸 外观 图片
2008款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 卡宴 壁纸 外观 图片
2008款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 卡宴 壁纸 外观 图片
2008款保时捷卡宴

  在社会学者袁岳的眼里,中国的“富二代”们即有五种表现:一、明显不成器,缺乏危机感与对于压力的心理反应机制;二、缺乏对父辈事业所在社会环境的认知;三、具有在优越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能力,极端缺乏对自我、社会关系与团队的管理期待与能力;四、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个性比较张扬;五、物质至上思想突出,极度缺少公德修养与道义感召力。

  “企业少掌门校园选妃”再次印证一些“富二代”口碑差

  身上挂有“80后企业少掌门人,寻找清纯美丽校花”和联系电话条幅的“圣诞女孩”,在暨南大学饭堂门口派发精美的“征婚传单”。嫩绿色、封面浪漫的传单内,印有两位“80后富二代征婚男”的自我介绍、喜欢的女孩类型和应征女孩的报名方式。

  媒体报道,策划活动的婚姻猎头公司已派出300名“猎手”,深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省内12所高校,替两位“少掌门”搜索“校花”。同时,“猎手”还深入正佳广场、中信广场等商场和写字楼,为男主角物色合适的结婚对象。总花费要10多万元。

  相比之下,杭州飙车案中“富二代”遭受的质疑还是批评教育为主,这次可是收罗骂声一箩筐。“犯傻又犯贱”“大多数人看了这报道,第一感觉就是想冲上去抽他两巴掌”“没事找抽型,且明摆着是自我作贱”……

  富翁斥巨资征婚,要漂亮、要气质、要贤惠、要学历,无不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无论是称“富二代”还是“少东家”、“少掌门”,与广大的“房奴”、“蚁族”、普通“白领”相比,无疑是现实中生存境况截然不同的两个社会群体。强烈的反差让人生出的更是对炫耀财富者的反感。

  不过慢慢想想,“富二代”到大学征校花,一不违法,二不违背道德。这年头搞千奇百怪征婚启事的人多去了。至于引来骂声一片,恐怕不在这个事儿,问题出在“富二代”这个群体身上,这个群体的口碑实在太差。连搞个生日慈善会也是非议不断。

  这个生日慈善会的主人公是一名叫爱爱的南京小朋友。她的一番现场感言广为流传:“爸妈一直教育我要学会与人分享,我也希望我能够给别人带去快乐和幸福。人们说"舍得",如果要从这两个字中选一个字,我会选择"舍",因为有"舍"才会有"得"。”爱爱将生日会上20多万元的礼金都捐献出来,还动员父母捐出价值近50万元的棉被棉衣,送到四川地震灾区。

  “令人吃惊的是抽奖环节,特等奖送出三辆小轿车!”一位嘉宾透露说:“宴会估计要花掉上百万元,奖项很多,一二等奖都是翡翠饰品,三等奖是10台笔记本电脑,而且得奖率很高。”铺张与慈善这两个元素的同时出现令观者五味杂陈,巨资打造的这场生日宴自然引发了很多人的猜测和议论。

  有网友不留情面地说,举办如此豪华、如此奢侈、如此招摇的生日宴会有必要吗?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奉献爱心本无错,但这样的炫富举动很不足取。说到底,这是拿自己的富裕刺激穷人的神经,是一种自我作秀,是自觉高人一等的摆阔。首份“富二代”群体调研报告发布,难道我们骂错了?

  “富二代”真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由中国青年报首发的一份《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调研报告》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此次调研对象以“80后”“富二代”为主体,占调研总数的98%。有意思的是,大多数调研对象都对“富二代”一词比较敏感,希望称他们“企业家二代”、“民企二代”。他们认为,“富二代”是偏负面的、舆论炒作的词语,是对这个群体的误读。

  受访对象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17%,本科学历的占78%。他们所学的专业,经济管理和商科所占的比重为59%。接受直接访谈的“富二代”们在解释选择专业的原因时提到,无论是父母要求,还是自己选择,都考虑了未来接掌企业的因素,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了经济管理和商科类的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访者中有52%的人有海外留学经验,其中去欧洲留学的占到43%,其次22%的是在美国留学。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这些受访者的父母把对他们的教育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富二代”大部分人把父辈成功的因素归结于吃苦耐劳这一因素。49%的受访者认为不赞同父辈的经营理念,但是能够和他们有效的沟通;44%的受访者基本赞同父辈的经营理念;持“非常赞同”和“非常不赞同”观念的各占4%和3%。在调研和访谈的过程中,“富二代”展现出的是知识型经营者的形象。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身上少了许多“草莽气息”。他们既能清楚地明白父辈取得成功的原因,也能冷静地看到自己相对于父辈和同龄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他们收入很高,花的却不多。他们中只有25%的人月收入低于8000元。通过对他们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月消费水平在5000~1万元区间的占多数,为53%,1万~2万元这个区间所占比例为17%,月消费在2万元以上只占所有受访人数的6%。

  “富二代”的家庭家族企业资产数相当可观。但是从他们的收入水平、日常开销水平以及日常的消费结构、财富观等方面数据综合来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崇尚奢侈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比较理性的实用主义原则。他们的业余生活也主要侧重在结交人脉、休闲休息和增长见识方面,目的是为了促进事业发展。

  他们当中半数以上自主创业,大多担任企业重要职务。大多离开学校不久,不过,尽管他们的工作年限不长,但是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职位有61%是决策层;其余有29%是经理以上的管理层;有6%的受访者在单位中担任部门主管类职位;仅有4%的受访者担任普通员工。

  从数据来看,高达90%的受访者在企业中处于高位,一方面,这些“富二代”进入家族企业后工作的重心是在经营决策和企业管理方面,父辈会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部分自己创业的“富二代”必然是处在高层。在访谈过程中,也遇到只在一般职员岗位上工作的“富二代”,这部分受访者一部分是出于历练的考虑,另一部分是父辈对其能力持保留态度。政府花钱集训“富二代”,是为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富二代”跟父辈经营理念不同,但是渐渐老去的“富一代”眼看就要退休,怎么办?

  江苏计划实施“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家后代在江苏省委党校等接受一周左右的学习。这一计划被大家称为政府出资培养“富二代”。其后,广东顺德等地也大有跟风模仿江苏的势头。

  第一代成功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多数是靠打拼出身,他们那种敢闯的精神磨炼出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魄力,而“富二代”们打拼精神明显不够,且缺乏历练,交际能力和掌控能力都不足,这些缺点父辈肯定着急上心,“富二代”培训热也可以理解了。不过也有人骂政府这是越俎代庖的做法,光知道“锦上添花”不知道“雪中送炭”。

  香港李锦记集团是一家有12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其第四代传人李惠森说:“大量的研究证明,第一代创业家的平均退休周期为24年。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个体户经济算起,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已经年迈,正面临传承问题。家族企业能否顺利传承,对国民经济都会产生影响。”看来,政府也不是在干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富二代”也是GDP呀!

  比政府更着急的当然数富爸爸们,接班人计划早已经开始,富爸爸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明星理财师教育10岁的儿子:“钱是什么?要想买好玩具,要想买漂亮的衣服就一定要有钱,要想开好车,要想住大房子,要想娶漂亮老婆就一定要有钱。钱就是房子、车子和美女。”知名金融学教授在儿子7岁时就教他开始买权证,孩子10岁时就可以背诵投资大师巴菲特的经典语录:“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改革开放以来富裕起来的“富一代”家长们越来越坚信“培养财商要从娃娃抓起”。他们定期定额地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记账;他们给孩子开独立的银行账户和基金账户,教他们炒股,学会“钱生钱”;他们习惯用现金激励孩子,洗一次盘子奖10元,考试名次进前三名奖100元……

  有“培养接班人焦虑”的富爸爸们,急切主动地安排家族财富版图的延续。但是,相信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把世间所有的东西都看做金钱的等价物,妈妈的夸奖等于5元,老师的表扬可以换10元,帮小伙伴一次要回报一个文具盒,爸爸的爱等于100元的生日礼物,人生的幸福等于赚到X元……孩子的童年世界要有灰姑娘和王子、满地的向阳花、棒棒糖和变形金刚。10岁的孩子满脑子如果只有大人世界的生意经、金钱至上的生存法则,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中国,家族财富控制权旁落隐患始终是“富一代”的家长们最为担心的,即使那些没有太多家族财富只是进入了社会精英阶层的家长也担忧着下一代会不会成为“败家子”。浙江商业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发起了《浙江商人培育继承人方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是,“45%以上的人认为目前还不具备接班的各项素质,不愿意接受其父辈的事业”。

  媒体报道,某个只对“有创业需要的年轻人”开设的“创业培训班”一开班,呼啦啦就有100多人报名,基本都是属于“富二代”的孩子。一些学生家长直接给老师打电话,着重介绍自家企业规模有多大,希望孩子能到创业班来学习。很多学生在面试时也主动告诉面试老师,家里的厂子有多大、资产有多少万元。还有家长直截了当地告诉老师:“我想让儿子快点学会赚钱。”十年之后,2009年的“富二代”们会在哪里

  直面“富二代”身上的弊病,有人指出,问题首先出在“富一代”身上。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富一代”所走过的道路,几乎成为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缩影。他们经历过苦难也享受过幸福,历经辛酸也品味过甘甜。吃过苦的人最怕自己的孩子再吃苦,因此,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富二代”放纵、溺爱的成长环境。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年代的洗礼,不知道受苦、挨饿是怎么回事,父辈的经历更像是一种遥远的传说,一些“富二代”任性、放纵、缺乏责任感,也就不足为奇。也就是说,面对着财富的突然增长,我们的一些富人还没有学会怎样做富人。

  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谚语,欧洲有“三代人木屐传木屐”的说法,南美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的讽喻……这些类似的偈语表达了一个同样意思—家族企业传宗接代难。有关调查也显示,由第一代顺利过渡到第二代的家族企业,只占33%,只有16%左右的家族企业生意可以由第二代过渡到第三代,而能从第三代过渡到第四代的家族企业仅占4%。

  生来就金贵的“富二代”能担当大任吗?不光富爸爸们肚子里满是问号,全社会也是疑虑重重。回顾这一年,“富二代”毁誉参半。一方面几乎成了花天酒地、任性、冒险、毫无责任感的代名词,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新财富阶层的有生力量,他们似乎充满活力和智慧,对挑战毫不畏惧。

  在争议声中,中国的“富二代”们会走向何处? 十年之后,2009年的“富二代”们会在哪里?

(责任编辑:马中强)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