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民意直通车”栏目昨日报道了手控信号灯夜间仍然自动“变红”,在没有行人的情况下导致车辆行驶受阻的情况。来自于市民高先生的这条建议线索经过本报记者转达到“两会”上后得到了市政协委员吴松的支持。
■民意实录
朝阳区朝阳北路作为城市东部通往通州区的一条重要干道,道路上的信号灯设置比较密集,然而在夜间人流极少的情况下,车辆仍会不断被红灯截下,通行效率较低。高先生提议能否根据通行流量分时段设置信号灯,减少红灯时间,行人需要通过时可以通过手动控制信号灯通过路口。
■委员建议
在得知有市民通过本报“民意直通车”栏目反映手控信号灯设置问题时,市政协委员吴松对于高先生所提到的夜间开车总是被信号灯截住深有同感。吴松委员表示,在他调研过的天坛北路路段,往往一二百米就会设置一个信号灯,而很多具有行人手控功能的信号灯在夜间完全没有行人的情况下仍然会自动变成红灯。
“在夜间或者行人较少的情况下,手控信号灯应当发挥它的功能,而不能反过来制约车辆通行。”吴松委员说,手控信号灯夜间自动变红不但浪费了开车人的时间,而且对道路的通行率也是一个浪费。而从环保的角度说,司机在等候红灯的时候,大量增加尾气排放也对环保不利。
“我建议对小路口的信号灯加装手动按钮,而已经使用手控信号灯的路段应当更加人性化地对信号灯进行设置。”吴松委员认为,合理地恢复使用手控信号灯不但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而且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措施。他将在“两会”上提交关于《恢复行人信号灯手动按钮功能》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