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电站尚在试点阶段,却已散发出一阵阵垄断的味道。
“跑马圈地”,参与的都是央企——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海油……还有随时准备入场一试身手的中石油与中石化。建充电站,技术门槛不高,所需资金量不大。
利用掌控电力供应的优势,电网企业完全可以做到充电站的“排他性”布局。从目前的公开信息也不难发现,两大电网之外的企业在提供纯电动汽车动力方面,首选的是电池更换服务,而不是直接提供充电服务。只要涉及到充电,就无法绕过两大电网公司,这对央企、对民营企业和外资都一样。
两大电网公司做充电站的最大资本无疑是对电力供应的垄断,而动力则是对下游利润的分食。如果没有渗透到终端,电网只是充电站的一个上游供应者。而在未来充电站的普及中,充电站靠向车主出售电来赢利,赢利方是充电站的拥有者和建设者。瞄准了未来电动汽车的大发展,两大电网深知,一旦大量在全国主要城市占据了充电站终端的布局,在未来充电站取代加油站时,电网公司就可以拥有与现在石油巨头相当的地位。
这一点,在加油站的布局上落后于中石油、中石化的中海油也看得非常清楚。中海油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公司不能制造汽车,但可以供应能源,公司正考虑在全国建设电池更换站网络的可能性。去年7月,中海油向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了50亿元(7.32亿美元),在天津一个新厂建设20条电池生产线。力神则与加州企业Coda Automotive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Coda Automotive计划2010年下半年在加州销售使用力神电池的纯电动轿车。
相比之下,国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往往依托现有的加油站进行布点,这不仅能够节省建设用地,也无需进行重复布局。在当前政策没有明朗的情况下,在全国拥有大量加油站点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保持了沉默。沉默不代表放弃,恰恰相反,沉默反映出一种底气——如果参照国外成熟市场的模式,依托现有的加油站进行布点,谁又能绕得过“石化双雄”?
不仅如此,先期完成终端设施建设的电网公司,有望以企业内部的充电站标准成为最终的国家标准。这也就是两大电网暗自加快“跑马圈地”速度的根本原因。这也许意味着未来中国汽车充电站将不得不继续面临尴尬的寡头垄断局面。
有鉴于此,在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站产业启动之初,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早介入指导,制定标准、做好规划,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多种投资主体有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