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下一站印度 上汽寻找另一种走出去的方式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2月24日12:08
来源:《汽车观察》杂志 作者:李绍仪

  上汽以8450万美元收购通用中国持有的上海通用1%股权,获得上海通用绝对控股权。事实上,正值重组关键期的上汽,同时正在寻找另一种走出去的方式。

  导读:在这轮金融危机中,中国汽车纷纷投入海外抄底的浪潮。

“家底”最丰厚,经验最丰富的上汽却迟迟按兵不动,一度惹人争议:上汽是被收购韩国双龙“吓破了胆”还是被国内国际车市的风云变幻“迷花了眼”?

  事实上,正值重组关键期的上汽,在收购英国罗孚公司知识产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后,同时正在寻找另一种走出去的方式:与通用携手进军印度市场,并首先打破50:50的格局,从通用手中夺过控股权。合资开拓新兴市场能否成为上汽顺利走出国门的第三条道路?

  2009年12月4日,上海市威海路的上汽大厦24楼会议室现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104)(以下简称上汽)总裁陈虹,和通用汽车执行副总裁兼国际运营部总裁罗瑞立在合作开发亚太市场及转让上海通用股权等一揽子合作方案上签字。随后,在董事长胡茂元主持下,上汽召开董事会审议并批准了该方案。

  在此之前的12月2日晚,上汽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12月3日起正式停牌。停牌一天后的上汽对外披露,以8450万美元收购通用中国持有的上海通用1%股权,收购后以51%的股份获得上海通用绝对控股权。同时,双方将在香港成立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共同进军亚太市场。作为该合作的第一步,他们将首先收购通用汽车在印度的生产工厂等资产通用汽车

  至此,引起业内强烈关注的上汽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正式揭开谜底,同时宣告:在折戟双龙之后,国内汽车霸主上汽将再度扬帆,征战国际市场。

  不同的是,此次上汽不再是单打独闯,而是在通用这个“洋向导”的带领下再度出海博弈,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通过合资模式进军国际市场。而此举的目的地,是让人垂涎三尺的印度汽车市场。据悉上汽与通用双方已经对印度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并正在完善发展规划,合资重组后的新印度公司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开展业务。

  控股权:只是一种谈判交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用出售上海通用的1%股权给上汽,上汽首次成为控股方是中国汽车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中首次打破了50:50的股权比例,并由中方取得控股权。上汽与通用合作的消息一出,又一次引发了热议。

  对此,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媒体舆论,都以“中国汽车合资迎来重大的转折点”来高度评价了这事件。更有业界人士评论认为:此次通用把主导权“割让”给上汽的“股权之变”不仅折射出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的真正觉醒,更是一次企业创新实力和我国潜在市场魅力的具体展示。

  对此,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接受《汽车观察》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此次合作的促成更多只是得益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实力就此提升。通用割让控股权也不过是一种谈判的交换。”他分析指出,上汽过去一直没有自主产品和知识产权,一心想通过收购外国公司为己所用,对海外市场无非是利用一下通用的危机。而通用汽车由于没有合适的产品,迟迟难有斩获。对于印度市场,通用并非不知其潜力,只是无力践行,而上汽认为他们旗下五菱的产品亦将适合印度市场。

  “对在金融危机中艰难挣扎的通用汽车而言,上汽的出手让其稳定了亚洲业务。”的确,眼下的通用,在全球都亏损,唯独在中国的市场上稳赚不赔。让点低端市场给中国换取资本支持。这样的合作可谓是双赢。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教授也认同这一看法,他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此次割让控股权,应该看做是为寻求合作抢占印度这块大蛋糕作出的一种让步。”

  宋健分析认为,通用割让控股权很大程度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中“受伤”太重,经历申请破产保护后的通用,显然元气未能复原,实力大幅下降,自然即使看到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只有“眼巴巴看着流口水”的份儿。这也就让上汽在合资谈判中话语权相对提高了,但这并不代表上汽的能力就增强了。他表示,虽然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很大,在国际上有很大优势,但国内汽车在研发上的能力还是很弱,“在研发上下大力气做点成绩出来才是最实在。”

  此外,宋健还指出上汽取得绝对控股后存在的一种隐忧:目前上海通用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几乎都是通用从美国带过来的,放弃控股权之后通用会不会也断了技术输送的奶?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上汽在技术上还没有能力支配整个企业。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表示,长久以来业界都在分析这种50:50的模式是否可以突破,但过去大家都觉得打破这种模式的会是外资企业取得主动权,这次却是中方取得控股权,“让人实在有点意外”。

  她认为,这体现中方车企在谈判中的地位的确有了提高,“但这只是从股权意义上表明中国汽车企业有更强的实力,并不是说中方在各方面实力上都得到增强。”诚如郎学红所言,“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无论是在技术、管理还是研发上,与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的实力没有明显的突破和提升,实际上中方的话语权也不可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合资:一种有益的尝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上汽“走出去”,不再以直接购并国外企业的方式,而是按照协议,与通用双方先按50%对50%的股比在香港成立投资公司,再以此为平台收购通用印度公司。这样的曲线并购,是对中国成功合资模式的延续,也是为积极拓展亚洲其他市场做好准备。

  上汽集团于2009年12月5日的公告印证了这一说法,该公告中称:设立通用上海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是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实施国际经营的重要举措。公司和通用汽车将把通用上海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与合作的平台,利用双方在华合资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以及本土化开发的、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以印度市场为起点,联手拓展亚洲新兴市场业务。

  可见,正处在重组关键期的上汽,在收购英国罗孚公司知识产权、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后,同时在寻找另一种走出去的方式。那么,合资开拓新兴市场是否能成为上汽顺利走出国门的第三条道路?

  正如上述上汽资产经营有限公负责人所讲,“上汽想得到印度市场,但上次双龙的事上汽损失惨重,估计没有人敢再试一次。”上汽收购双龙的实际损失在45亿元以上,这可谓是上汽为走出国门交的“天价学费”。无怪乎折戟双龙之后,上汽的海外征程变得异常小心翼翼。此次上汽的“走出去”,不再是单打独闯,而选择与通用“携手出海”的方式,通过扩大合作,既能借助通用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把在中国的成功合作带到亚洲其他市场,扩展海外影响,又能避免在海外市场的风险,应不失为一种务实之举。

  对此,新华信汽车分析师郎学红表示,这次上汽与通用的合作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抓住这次机会走出去,也是很有益的尝试。但目前对于其具体的发展方略难以做出评估。郎学红指出,这种办合资公司的模式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参考,不但可以稳固中国的市场,而且可以和中方企业合作,取得资金帮助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宋健亦认为,上汽与通用合资成立公司的模式对于中国车企走出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即使当初收购双龙也不是就知道一定会亏的,所以多尝试无可厚非的,尝试总比不作为好,现在下定论说好说坏还言之过早。”同时,他指出,在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冲动愈发强烈,但需要非常谨慎。“毕竟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理念和文化都存在较大差异,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一块绊脚石,企业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先谋后动,不要盲目冲动。”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新一轮企业合资浪潮中,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联手争夺联手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将愈发坚定。而对上汽来说,正如总裁陈虹所言:关键还是要建立自己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做大,更要做强。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