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外界的疑虑与注视下,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最终成功收购豪华车品牌沃尔沃,成为国际汽车界的一件大事。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口中的“农村小伙”迎娶“国际明星”,书写了民族汽车发展史上的一段传奇。
这是李书福的一次胜利,也是整个吉利团队的一次胜利。
无论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交易失败,还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最终如愿,其背景都是经济全球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反映在汽车界,全球并购和产业整合的步伐正不断加快。借助海外并购,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这样的转型,于出身“寒微”的吉利而言,并不容易。借助沃尔沃的欧洲老牌贵族形象与技术水平,吉利或能多少改变中国汽车业的现有格局。
从企业家个人的角度来说,尽管并购是一条实现成长的高风险路径,但一旦借助跨国并购实现企业的裂变式成长,则企业家个人的价值提升,也就具有了几何级的速度。从一个草莽英雄到世界级的企业家,这或许是深藏于李书福心中的凌云志向。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本土汽车品牌而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收购行动。吉利与沃尔沃的“跨国之恋”若能结出硕果,那将不仅是中国汽车业的成就,也是国际汽车业的成就。
不过,香槟酒的清香固然让人陶醉,却不能一味沉醉其中。对于吉利而言,对于李书福而言,收沃尔沃于旗下,既是新的事业之路的起点,也是新的艰难挑战的开始。如何正视挑战,攻克难题,关乎这场“跨国之恋”的未来命运。
先抛开吉利不谈。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实业企业“出海”案例已有不少——这当然是中国经济不断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伴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是一些企业的迅速成长壮大。但坦率地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就斐然的,着实不多。这样的现状其实也不奇怪,此前早就有学术研究表明:平均而言,由并购得到的回报大大低于资本成本。
也许“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出海”的企业自身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故遭遇的挫折及挑战也不尽一致。然而,有一点却是共通的。海外并购行为,作为一种国际商务运作,其面临的种种状况比之国内投资,更为复杂,陷阱也更多。相比于国内经营,包括法律风险、汇率风险、征收风险、管理层道德风险等,无一不是挑战。
有些企业,在国内发展一直较顺,于是对“出海”作战信心满满。豪情固然可嘉,但梦想也常常易碎。不少企业由于不太具备境外管理的能力,或是对文化差异缺少深入的分析与理解,或是对当地的劳资关系了解不够,原先以为单靠资本就能征服被并购方的浪漫主义念头,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
一个经典的跨国并购失败案例,是TCL对汤姆逊的出征。TCL掌门人李东生曾说:全球化这条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这样的话语反映了李东生的信念与追求,但他后来也称“当然步伐也不能太快,太快会摔跤”。由于TCL对亏损的汤姆逊业务的消化考虑远远不足,亦由于对投资国的劳资关系了解甚少,对当地工会的力量估计不足,最终以失败收场。
在汽车业界,也有一个知名的失败案例,即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经历数年风雨,此案最终抱憾而终。有人总结说,原因出在双方企业文化迥异,且在严重的问题面前,上汽方面缺少解决危机的经验,加上受到后来的金融危机冲击,此次收购同样也以失败收场。
或许李书福和他的团队在决意并购沃尔沃之前,就已经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征程中的种种艰辛了然于胸。即便如此,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仍然无法回避现实与未来的挑剔追问。当双方最终签署股权协议,讨论收购价格本身或已意义不大,但是,吉利“蛇吞”沃尔沃能否消化良好,还是问号。
目前,沃尔沃工会态度发生转变,表态支持中国吉利的收购,这是吉利走向签约的一个重要障碍的扫除。不过,北欧工会强势的传统,将在未来的时间考验着吉利的管理与应变能力。同时,企业文化的整合、境外管理的运营能力等,都在等待着吉利团队一一去梳理和提升。机遇与挑战并在,挑战甚至大于机遇,这是李书福必须直面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