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正在实施的第三轮尾号限行,是否继续封存三成公车?由于政府发布的“尾号限行通告”未给与明确注明,一些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昨日,相关职能部门暂未回应。
此前两轮限行封三成公车
自2008年第一轮尾号限行开始,每一轮尾号限行正式启动前,北京市政府均通过通告形式,向社会公布限行时间、限行范围、换号规律等实施细则。
此前两次尾号限行,即2008年10月、去年4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通告,均明确注明:北京行政区域内的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各级党政机关等部门的公务用车,不仅跟其他社会车辆一样,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而且,北京各级党政机关封存30%公务用车。
但是,本月2日发布的新一轮尾号限行通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仅注明“公务用车继续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未提及“封存30%公务用车”。
有网友就此表示,这是否意外着“之前被封存的公车解禁了”,继而有网友发帖认为,“如果通过一系列调研和测试,认为在尾号限行的基础上,道路仍然可以多承载一些车辆,那应该先解禁部分私家车,而不是公车,这才和过去的限行理念一脉相承”。
部分单位仍继续封存公车
本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门召开本轮尾号限行新闻发布会时,未对“封存公车”作出表态。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相关职能部门时,也未获得明确回复。
来自部分政府部门的信息表明,因从未接到过上级部门的“解禁公车”通知,因此,其部分公务用车从2008年10月起,一直处于封存状态,至今仍未“解冻”。
一政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回忆,参加本轮尾号限行通报会时,记得相关负责人曾告知,公务用车均执行原规定。
背景
封存公车车速提升
2006年11月中非论坛期间,北京虽未对私家车采取任何限行措施,但封存了中央单位50%公车,市属单位、外省市驻京机构80%公车。公车封存总量达49万辆。此外,各单位错峰上下班,中小学提前放学。
据市交管局发布的中非论坛交通数据,当时,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2万辆,其中私家车占200万辆。而中非论坛涉及的交通管制路线高达120多条、总长达1785公里。通过上述封存公车等措施,会议期间,拥堵路段明显减少,长安街平均车速比前一周提高了20.5%;二、三、四环路平均车速分别为每小时49.3公里、49公里、65.7公里,分别比前一周提高了8.6公里、4.4公里、5公里。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王姝
北京论坛:长期封存的公车不如卖了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除正常按尾号限行外,还要“封存30%”。这条政策没有出现在北京新一轮限行的政府通告中。舆论由此而担心封存的公车借此解禁。
尽管,封存30%的公车未出现于通告之中,并不意味着公车解禁,而且,从记者实际采访的情况看,有些政府部门的公车仍然处于封存状态。然而,政策表述的模糊,必然会带来实际执行中的偏差,民众的担心并非多余。有关职能部门还需要对此事做出明确的回应才可。
事实上,不论公车在今后是否解禁,北京车辆限行实行一年半以来都充分证明了,我们实在不需要那么多公车,也证明,削减公车以及相关的支出不是没有潜力、没有空间。按照尾号限行已经减少了20%左右的公车,再封存30%公车,那么两者相加,就相当于50%的公车是常年闲置的。
尽管,有一半的公车不用开,而政府的正常工作并未就此受到影响。这说明,如今政府的工作效率已经大为提高,至少已经封存的30%的公车是没有用的了。所以,今后政府考虑的不是公车解禁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这些闲置的公车。
如今,在公众的心目中,封存的公车已成为一个影响城市交通的“堰塞湖”。30%的公车与其长期封存,不如拍卖了之。这既能盘活闲置的公共资产,还能够减少拥堵,为市民带了头,必会受到市民的赞誉。何乐而不为之?
致渊(媒体人)
专家:封存公车陷入两难悖论
公车致堵率高于私家车
“奥运会时的一路畅通,功劳不仅仅是单双号出行,更在于封存了近70%公车。”昨日,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私家车占用路网多在一早一晚,而公车除此之外,白天使用频率更高,因此,公车致堵几率明显高于私家车。
“如果通过限行缓堵,限制公车的效果肯定好于限制私家车。”贾新光说。
专家建议单位“晒”公车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也持相同观点。但他认为,封存公车在京已经陷入了两难悖论,“长达一年半,三成公车都能保持封存状态,势必引发争议,机关单位为什么要买这些车?为什么不能消减公车开支?封存公车浪费了多少公共资源?但是,一旦公车解禁,又会引来非议,为何只限制私车,不限制公车?”
王锡锌表示,尾号限行一直伴有争论,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其本质是对私家车路权的限制,抑制了公民私有财产的使用价值,“政府部门可能是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平衡争论,采取了封存公车的措施”。
王锡锌建议,封存公车走出“两难悖论”,可以借助“晒”公车,“预算等信息都能公开,那么机关的公车数量、养车成本等信息,也可以公开。”
他认为,“晒”公车后,为了满足公务活动需求,每个单位应该拥有多少辆公车,即可获得一个公众认可的合理值,“取得了公众的认可和接受,自然不会再有质疑声———为何只限私车、不限公车?”
对于本轮限行未提“封存公车”引发的网友质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表示,作为涉及多数人生活的公共政策,尾号限行应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如果是三成公车已经解禁,也可以通过互动、沟通,向公众说明解禁理由。
他认为,经历了奥运单双号出行、1年半的尾号限行,证明北京居民理解并配合政府的举措,“多沟通、多互动,使百姓更乐于支持”。
此前两轮限行封三成公车
自2008年第一轮尾号限行开始,每一轮尾号限行正式启动前,北京市政府均通过通告形式,向社会公布限行时间、限行范围、换号规律等实施细则。
此前两次尾号限行,即2008年10月、去年4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通告,均明确注明:北京行政区域内的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各级党政机关等部门的公务用车,不仅跟其他社会车辆一样,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而且,北京各级党政机关封存30%公务用车。
但是,本月2日发布的新一轮尾号限行通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仅注明“公务用车继续按车牌尾号每周停驶一天”,未提及“封存30%公务用车”。
有网友就此表示,这是否意外着“之前被封存的公车解禁了”,继而有网友发帖认为,“如果通过一系列调研和测试,认为在尾号限行的基础上,道路仍然可以多承载一些车辆,那应该先解禁部分私家车,而不是公车,这才和过去的限行理念一脉相承”。
部分单位仍继续封存公车
本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门召开本轮尾号限行新闻发布会时,未对“封存公车”作出表态。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相关职能部门时,也未获得明确回复。
来自部分政府部门的信息表明,因从未接到过上级部门的“解禁公车”通知,因此,其部分公务用车从2008年10月起,一直处于封存状态,至今仍未“解冻”。
一政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回忆,参加本轮尾号限行通报会时,记得相关负责人曾告知,公务用车均执行原规定。
背景
封存公车车速提升
2006年11月中非论坛期间,北京虽未对私家车采取任何限行措施,但封存了中央单位50%公车,市属单位、外省市驻京机构80%公车。公车封存总量达49万辆。此外,各单位错峰上下班,中小学提前放学。
据市交管局发布的中非论坛交通数据,当时,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2万辆,其中私家车占200万辆。而中非论坛涉及的交通管制路线高达120多条、总长达1785公里。通过上述封存公车等措施,会议期间,拥堵路段明显减少,长安街平均车速比前一周提高了20.5%;二、三、四环路平均车速分别为每小时49.3公里、49公里、65.7公里,分别比前一周提高了8.6公里、4.4公里、5公里。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王姝
北京论坛:长期封存的公车不如卖了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除正常按尾号限行外,还要“封存30%”。这条政策没有出现在北京新一轮限行的政府通告中。舆论由此而担心封存的公车借此解禁。
尽管,封存30%的公车未出现于通告之中,并不意味着公车解禁,而且,从记者实际采访的情况看,有些政府部门的公车仍然处于封存状态。然而,政策表述的模糊,必然会带来实际执行中的偏差,民众的担心并非多余。有关职能部门还需要对此事做出明确的回应才可。
事实上,不论公车在今后是否解禁,北京车辆限行实行一年半以来都充分证明了,我们实在不需要那么多公车,也证明,削减公车以及相关的支出不是没有潜力、没有空间。按照尾号限行已经减少了20%左右的公车,再封存30%公车,那么两者相加,就相当于50%的公车是常年闲置的。
尽管,有一半的公车不用开,而政府的正常工作并未就此受到影响。这说明,如今政府的工作效率已经大为提高,至少已经封存的30%的公车是没有用的了。所以,今后政府考虑的不是公车解禁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这些闲置的公车。
如今,在公众的心目中,封存的公车已成为一个影响城市交通的“堰塞湖”。30%的公车与其长期封存,不如拍卖了之。这既能盘活闲置的公共资产,还能够减少拥堵,为市民带了头,必会受到市民的赞誉。何乐而不为之?
致渊(媒体人)
专家:封存公车陷入两难悖论
公车致堵率高于私家车
“奥运会时的一路畅通,功劳不仅仅是单双号出行,更在于封存了近70%公车。”昨日,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私家车占用路网多在一早一晚,而公车除此之外,白天使用频率更高,因此,公车致堵几率明显高于私家车。
“如果通过限行缓堵,限制公车的效果肯定好于限制私家车。”贾新光说。
专家建议单位“晒”公车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也持相同观点。但他认为,封存公车在京已经陷入了两难悖论,“长达一年半,三成公车都能保持封存状态,势必引发争议,机关单位为什么要买这些车?为什么不能消减公车开支?封存公车浪费了多少公共资源?但是,一旦公车解禁,又会引来非议,为何只限制私车,不限制公车?”
王锡锌表示,尾号限行一直伴有争论,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其本质是对私家车路权的限制,抑制了公民私有财产的使用价值,“政府部门可能是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平衡争论,采取了封存公车的措施”。
王锡锌建议,封存公车走出“两难悖论”,可以借助“晒”公车,“预算等信息都能公开,那么机关的公车数量、养车成本等信息,也可以公开。”
他认为,“晒”公车后,为了满足公务活动需求,每个单位应该拥有多少辆公车,即可获得一个公众认可的合理值,“取得了公众的认可和接受,自然不会再有质疑声———为何只限私车、不限公车?”
对于本轮限行未提“封存公车”引发的网友质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表示,作为涉及多数人生活的公共政策,尾号限行应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如果是三成公车已经解禁,也可以通过互动、沟通,向公众说明解禁理由。
他认为,经历了奥运单双号出行、1年半的尾号限行,证明北京居民理解并配合政府的举措,“多沟通、多互动,使百姓更乐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