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团队首先是雪铁龙的设计团队
主持人:我们举个例子,我发现有些自主品牌,就是国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上竟然有四种不同的LOGO出现,比如说车头是一个现代的标牌设计,而车尾是古典的设计,车头是现代的,就这个字体,而在方向盘上的LOGO是一个符号化的象形标记,就是他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那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如何去评价这种设计?
Jean-pierre Ploue:我个人看,以我的法国文化来看这种做法不太合乎逻辑。因为它毕竟不能够表明这个品牌的统一性。
但是我必须要有千变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也许中国文化有它的解释,也许中国更愿意有这种多样性的LOGO出现。关键是看客户,我们认为这样做它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客户会迷失,他找不到这个品牌的情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反而就显得比较没有固定性,他在选择自己车的时候选择的未必是品牌、也不是说LOGO,而是说哪个是时髦的,哪个符合潮流我就选哪一个。
这是我个人看到的它的负面的影响。那么我知道德国车在中国是深受精英阶层的青睐的,为什么这样呢?恰恰可能就是德国车它所承载的价值和中国的价值观有相符性,因此我认为在这一点上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去追求一种一致性还是很重要的。
以欧洲为例,欧洲文化也是多样性的,中国人眼里可能说欧洲一个欧洲,其实不是,无论从文化上讲还是从国别上来讲,欧洲都是丰富多彩的,那么比如说像德系和法系他们就完全有很大的差别,德系一言以蔽之它的差别是在哪儿呢?是它的这种品牌的进化是循序渐进的,你能感受的到,但是它是循序渐进的,缓慢的。而法系不是,法系追求的是一种不断地自主地再创造,我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我认为也许正是我们这种永久地推陈出新的理念拉近了我们和中国的文化,因为中国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国家,它喜欢感受到变化,它自己本身也在变化。
主持人:很多国内企业高薪请到国外设计师,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我们自己的文化元素,但实际上结果是不太尽如人意的,这种差异如何去解决呢?
Jean-pierre Ploue:也就是说中国这一类的汽车制造商他们是愿意设计出中国特色的车来的?这正好是好事啊!实际上您说的问题,30年前日本设计业也曾经碰到。
我这么看的,我先以我们集团来做例子,比如说像我们标致、雪铁龙在巴黎的设计中心,我们也会有一些外国的设计师,我们会有一定百分比的中国设计师、巴西设计师、俄罗斯设计师、西班牙设计师,但是这个百分比不会太大,为什么是这样呢?他们会存在,那是因为我们期望,我们自己不能单凭我国的设计师对全球的各个市场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当然我们是全球的一个跨国企业,所以我们要把握各个市场的特性,因此我们就需要了解各个市场那些消费者他们的品位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需要这些设计师,但是一个关键点是我们必须要保证我们品牌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他们尽管是从事部分的某些工作的微调工作,但是从全体的眼光看来,这种品质的一致性是由我们来把握的,正是有品牌一致性使得我们个性可以发挥,被别人所承认。
在我个人看来,那种顶尖产品或者叫超级品牌,像劳斯莱斯等这样的,他之所以成为超级品牌,就是说无论怎样都打上英国文化的烙印,无论怎么样都能看到。哪怕是,可能其中某个部件是由意大利人做的图,但是他也是在英国文化的背景下,带着英国文化的烙印去进行设计的。
举个例子,有人要买一辆劳斯莱斯,那肯定是带着追求英国文化的方面去买这个品牌。比如说像吉利,中国的这样一家公司,如果他聘用意大利的设计师的话,他不做好我刚才讲的关键点的把握的话,就会产生一种趋势,就是意大利的设计师他设计的产品有一种普世价值,放之四海的价值观,那它就不能带有中国的一种文化特性,反过来说我刚才讲到的,中国的设计师哪怕他最初是在国外接受的培训,或者曾经在国外的设计室做过,但是他一旦把国外的精髓融会贯通之后,他再从自己的身上挖掘中国文化的话,他做的统一会更好。
对于任何商品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昨天我去798艺术中心,我想给孩子带点东西回去,我希望买回去的是什么?一定是特别能反映中国特点的东西。如果说这个东西带点法国特点,带点外国特点,我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认为外国人也是一样,到中国来他所寻求的中国的文化就是那种最大量的中国本土所形成的。
今天不幸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全球化的、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环境,因此我们实际上面临的一个趋势是文化的单一化,就是说生产的单一化,那么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电信,大家沟通比较频繁,因此使得地球从生产也好、文化也好,都有一种趋同化的概念,但是我们认为这不过是一段时间的特点,将来的不久肯定还会出现返朴归宗这样一个潮流,因此我今天要为未来的有一天大众返璞归宗的潮流做好准备。
Jean-pierre Ploue:当今我们采取的方式已经跟德国人是不一样的,我们第一要不然把欧洲设计基本上除了个别细节之外基本是原样投入中国市场,比如说C5就是这样的情况,跟欧洲款没有什么特别差异。
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直接在中国进行设计,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中国人的品位。比如说中国人对后座空间的要求,在欧洲我们没有这种要求,中国人可能最一开始的时候,就刚才您讲到德国人加长型,我们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因为我们原来理解就是因为中国好象前面是司机所占有的空间,而真正最好的空间是在后座上,因此我们中国人需要后座空间。但是我刚才讲的方案要不然不做改造,原车欧洲是什么样,除了细节的微调之外在中国市场上就是什么样,要么就是说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考虑到中国人的特点,就考虑到后座空间,因此不存在您刚才讲到改造之后在技术上、外型上的不协调性。
现在欧洲总的潮流还是空间比较优化、合理的,无论是二氧化碳排放也好还是环境指标也好都使得我们现在使造车在紧凑化,这是主流。
Jean-pierre Ploue:无论是标致也好、雪铁龙也好,我们所面对的都是大众这样一个客户群,但是事实上我们在法国,实际上有自己的高端产品的,也逐步开始投入中国市场,为我们未来战略可能和大众是相一致的,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也要做全系列的市场战略,可能会生产出比现有产品更为低端的产品,因为这方面的需求也是有的,紧凑型的也好,空间较大的也好。
另外,比如说像奥迪给出的数据就是在过去几年间他们高端产品增长是77%,因此就这个数据而言,我们将来发展高端产品也是必然的潮流。比如说现在我们推出的C5就已经是一个开端了。那么标致未来也会陆续有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推出,另外可以加一个就是雪铁龙的DS系列也是向高端走的这样的一个前沿产品。我们承认在过去我们对于高端系列产品忽视比较多,因为我们忽视中国市场在高端产品上面的需求,因此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一些像世嘉这种大众产品上,尤其是三厢车。在未来,我们不管标致也好、雪铁龙也好,肯定会陆续推出全面的产品,高端也好、中端也好、低端也好。
Jean-pierre Ploue:实际上您说的这个不是概念车,严格意义上讲是为了量产而设计出来的某一个所谓的概念车,就是乔装改扮的概念车。我只说我自己,我的很多概念车就是量产化了,比如说前些年推出的一些车,比如说DS3,DS4,还有我们今天大家看到的一款也是我们的概念车量产的,是去年9月份刚刚量产化的,还有您刚才讲的,也是我们原先的概念车。DS3日内瓦刚刚展出的概念车,也已经量产化了。
现场提问:我是说有一段时间给人感觉,每个雪铁龙的概念车,比如说一些新的内饰、设计,没有转化到量产结果上。比如说车型,比如说刚才说到的跑车最后也变成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家庭车。雪铁龙这个品牌每次都给我们一些很新的东西,每次许了一个很大的愿,但是好象最终没有还愿。
Jean-pierre Ploue:大家都知道Metropolis吧,量产以后比从前的概念车还要优化。我们因为是有两种,一种是试探市场的,还有一种是量产化的。刚才也举了一些例子。为什么我们就像您说的,给您那种印象呢,可能是因为我们每次推出的概念车的想法太多。比如说2010年我们就有5款概念车,那我不可能说这5款都推出市场吧,就给你感觉你不断地看到有新的概念车,但是都没有推向市场,但是肯定跟奥比相比,我们的量产化率肯定是比他要高的。如果您把概念车先做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车的定位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让其他品牌的设计师找到一些灵感。
现场提问:现在雪铁龙的概念车,从外型上想展现怎样的理念和感觉?现在我们都强调功能和技术,比较注重这方面的,那么外观设计占多大分量?
Jean-pierre Ploue:其实你讲到DS系列,就是想体现出不一样的精神。现在有三款车,一个是DS3、一个是DS4,还有DS5,DS5它们都是量产化的例子。DS系列所表达的都是一种极限的精神,一种出其不意,但是同时它已经融合了高科技,包括混合动力、低能耗等技术。
第二个,不管是雪铁龙也好、标致也好,我们认为外观设计是这个设计整体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这个是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外观,第二个它不是孤立的一个元素,还有外观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外观设计上就要考虑到怎么样通过外观展现品牌形象和高科技的。
现场提问:那么针对中国要怎样融入中国的元素?
主持人:Metropolis那款概念车已经充分展现了中法两国的设计精髓了,它是中国设计研发中心设计的,90%是由中国人来做的。
我们在上海的这家设计中心,实际上它的设计总监是宋奥磊,这个人在雪铁龙搞设计已经搞了23年了,因此他是完全能够驾驭雪铁龙品牌的文化特点的,我们在上海设计中心的团队是国际化的团队,有中国,大部分都是中国的设计师,刚才我已经讲到了。
回答您的问题,就是它怎么样结合呢?比如说像中国的设计师,他肯定把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要素带到我们设计当中来,但是在他带到的过程当中要经过我们雪铁龙品牌文化的这一道过滤,也就是说所有的设计师他带来他对于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生活经验等等如此一系列,这都是服务于品牌的。就是这个概念。最后总结一下,这个设计团队他首先是雪铁龙的设计团队,然后才是在中国的设计团队,最后才是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团队。
我们有6个国籍的设计师在这个设计团队,有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法国。这样的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90%是中国人。
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因为刚才讲到Metropolis这个概念车,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车,想反映的就是今天中国的一个暴富的现象,同时还表达了和谐,我想问一下,我们这样对市场的试探在大家看来,我们对市场的理解对吗?我想问大家一个直白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概念车对中国市场来讲,它是成功的吗?
现场提问:雪铁龙的设计,从概念车上来说是非常激进的,超出了中国的中庸的范围。但是它在中国的量产车又比中国能接受的范围有些保守,现在是处在这种阶段。它的将来的量产车属国能更接近于中国目前的消费品位,但是不要像概念车这么激进比较符合未来中国消费者的口味。
Jean-pierre Ploue:概念车它是激进,因为概念车总是走在前列的,表现的是一种极限水平。那么就刚才您讲的量产,我刚才已经承认了,过去我们已经浪费了一段时间,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把握好中国市场的真正需求,我也想未来几年我们在中国市场新推出来的车型将会做这个方面的修正,拉近您刚才讲的这段距离。
Jean-pierre Ploue:其实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是很有意识的,我们知道我们在中国的形象并不是高端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来立足于中档车的原因,但是推出Metropolis确实就是想高端,在中国市场往高端市场走,体现出高端的趋势,但是我们肯定是需要时间的,但并不能说因为我们过去不是高档车,以后就没有这个愿望了,这是不可能的。
比如奥迪,奥迪20年前在欧洲是一个中档车的品牌,不算什么,但是现在人们把它往高端的视野上去看,认为是高端车。那么我举我们的例子,DS3,DS3实际上现在欧洲媒体界还有大众的反映,其实当时我们的定位也是这样的,几乎相当于奥迪的A1这种车的,而且现在欧洲市场上的反映就是说实际上它的舆论上面对它的满意度是高于我前面讲的这个车型的,这就表明只要我们有这个意愿,我们就能达到。您刚才讲的有一点您说中国人对于品牌的忠实度不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好事,只要我们的车技术好、外观好,那么他就喜欢我们了。
主持人:从我理解这款车的话,我看到它是一个有思想和智慧的,有领袖级的霸气和含蓄,而车身的比例是非常均衡的结构,这是一个很哲学的设计。传统价值观的缺失正在恢复,在这个阶段有很多的,不在于买什么系列的车,而在于它的品质与众不同,人们需要显示自己的性格和品位与他社交上的活动场合,可能我觉得这款车对于这个现状、这个时期来说是必然的。所以说这款车在这届概念车里面,我发现它和某几个品牌的概念车之间不存在什么相同,就是说它很有个性和前瞻的思想,这是让我很惊异的一个地方。其次,我想知道这些设计师他们之间平时都在聊什么,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设计趋势能给我们透露一下吗?
Jean-pierre Ploue:现在我们日常,我和我的设计师我们谈论的是怎么更好地体现以下几点,第一个就是价值回归。刚才也提到了。还有创新、创意、特性,还有品质,最后一点就是全瞻性。
当然环境问题在我们设计当中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点。另外做一个结论吧,我认为在从未来而言,无论是欧洲的设计师也好,美国的也好,或者是中国的设计师也好,可能对于未来车型的设计认知,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天差地别的观点呢,可能未必,我们之间可能没有天差地别的差异,可能出于对文化的适应性有一些微调,但是我们对美的标准和对和谐的追求应该是一致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