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道杀出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研)让本就鱼龙混杂的汽车产销数据统计产业竞争更为激烈。
5月4日,中汽研在北京启动数据资源中心,正式开启其汽车行业产销数据发布之旅。这样,加上之前的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简称中汽协)、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 (简称乘联会)以及低调的公安部的汽车上牌数,今后国内汽车产销数据将至少有四个统计口径。
在这些看似枯燥无趣的产销数字背后,除了隐藏着每年高达亿元的利益,还有对一些机构是否可以借用公权,将政府统计信息公开渔利的争议。
新面孔加入
5月初,中汽研北京正式启动汽车信息发布机制,同时宣告成立数据资源中心。据介绍,中汽研此次发布的数据有两个特点,一是销量统计是根据公安部的汽车上牌数据,这是目前为止国内相关机构第一次公开这个数据;其二,利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辆识别代号(VIN)、和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等系统平台公布了汽车行业的产量统计,这在行业内也是首次。
中汽研中心主任赵航表示,这些产量数据是由生产企业基于“一车一证”的申报原则上传,反映的是机动车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业内引起很大关注。甚至有业内人士私下议论,中汽研的加入很有可能改写目前国内汽车统计数据的发布口径。因为其数据来源更具权威性。
中汽研的产销数据,产量数据统计来自一对一的VIN码与生产合格证,销量来自公安部的上牌数。这自然比之前主要来自企业自报的产销数据统计更加真实客观。
中汽研能发布这样的数据,与其自身深厚的政府资源有很大关系。《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辆识别代号(VIN)、和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这些数据资源,都由工业与信息化部主管,而工信部将这些数据系统的管理工作委托给中汽研承担。
本来,仅有新车目录、VIN码、机动车生产合格证这些信息,中汽研只是掌握了生产情况,没有销量情况,很难打造权威的数据发布平台。但公安部去年出台的一项举措为中汽研提供了契机。
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打击各地频发的醉驾事件,公安部去年出台严厉举措,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对全国近3000多家车管所的机动车上牌信息进行联网。由于新车上牌时都要核对发动机台架上的VIN码和汽车出厂合格证编号,所以不管哪个地方的车管所每上牌一辆新车,中汽研VIN码数据库就会自动核销掉一个VIN码,并做相应的统计。
有了这样的机遇,中汽研方面又主动请示主管部门工信部,获得使用生产合格证信息的权力。知情人士介绍,为了获得主管部门的首肯,赵航曾几次与工信部有关领导见面,请示此事。
但中汽研要打造最权威汽车统计数据的行为,也受到颇多争议。中汽协的一位领导就在私下愤愤不平地表示,中汽研的数据来源于工信部,它有工信部的正式授权吗?凭什么把政府部门的资源变成自己的牟利工具?
竞逐数据发布权
在中汽研加入之前,国内汽车行业获得产销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分别是中汽协、乘席会与公安部的上牌数。毫无疑问,中汽研此次介入产销数据发布,搅动了三方的利益。
中汽协与乘联会的产销数据主要来自汽车企业自报,两家协会将各家企业自报的数据汇总后,得出总体产销量,每个月固定发布报告。所不同的是,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涵盖乘用车与商用车企业,种类更全面,代表整个行业的情况。乘联会的统计数据只针对乘用车,主要是与普通消费者关系大的轿车。
知情人士介绍,得知中汽研也要建立汽车产销数据的发布平台后,之前一直掌握行业数据发布主导权的中汽协方面很紧张,曾私底下托人了解此事。
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在最近一次的产销数据发布时表示,中汽协的数据发布权是依据国家统计法进行的。“国家统计局也是根据我们的数据敲定年终统计结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数据是权威的,其他机构的数据来源问题,我们不清楚。”
中汽协与乘联会的数据发布均类似会员制,除了每月公布的总体产销情况,缴纳费用的会员企业可以看到其他会员企业的产销情况。两家协会都声称其数据统计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收费用只为维持数据统计平台的运作。中汽协一位内部人士称,中汽协数据统计部门的收入一年也就200万-300万元,平均到100多家会员企业头上,每家交的钱并不算多。
乘联会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会员企业每年所交并不多,大的主流合资企业一年交几万块钱,小企业只需交几千块钱。
企业人士认为,中汽协、乘联会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得,但也有明显缺陷。一是数据来源主要是企业自报,在国内企业对于销量排名十分看重的情况下,企业自报销量时往往会虚报一些,数据真实性难免有注水成分。中汽协的统计数据和乘联会的统计数据以往就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大多企业上报给协会的数据都有注水成分,一些自主品牌企业的数据注水尤其严重。即便是相对好点的合资企业,几家大企业在报之前也都会互相打听竞争对手的数据,然后根据情况报一个适当的数据。所以,到最后统计的整体产销数据只能做一个参考。”一家合资企业的公关部负责人表示。
其次,中汽协与乘联会的数据不够具体,只能看到企业不同车型的销量,没有地域信息。而在车企竞争日益激烈,较量层面已经深入到地市级行政区时,企业在研究市场对数据要求更为具体准确,需要具体到某个省市地区,某一车型的销量。
“企业研究市场、做决策时真正看重的是公安部的上牌数,因为那是实实在在的销量,而且,那套数据更详细,不仅有车型,还有排量、发动机型号、颜色、车主年龄等更进一步的信息。”上述合资企业公关部负责人表示。
这样具体的销量数据,只有公安部的上牌数据能提供。而低调的公安部向来不正式公布上牌数。企业要想得到这些数据,只能通过一家名叫无锡华通智能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购买。这家公司是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下属企业。
下转34版
上接33版
这家名为“无锡华通”的企业在业内非常低调神秘,它的数据只卖给那些正规汽车企业,咨询公司即使想买也买不到,因为咨询公司买去后再转卖就会打破上牌数据的垄断局面。
知情人士介绍,为了防止一家买数据多家共享的情况,无锡华通与每家买其数据的企业都签有保密协议。卖给每家企业的上牌数都略有不同,如果在市面上发现有人公开上牌数,无锡华通能根据标识很快查出是哪家企业泄露出去的。违反协议“泄密”的企业自然会受到惩罚。
背后的利益
要想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所付出的代价也不菲。“据我所知,购买公安部的上牌数,一个车型是40万,如果买全套数据,一年要交400万-500万。这个价格太贵了,大多企业都挑几个竞争对手的车型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销售负责人表示。
有人估算,若一家企业每年用来购买上牌数据的花费是100万元,仅全国销量排名前15名的企业就能为卖数据的机构“贡献”数千万元。
“千万元都算少的,转卖产销数据产生的利润,一年至少上亿元。”一位汽车分析师表示。
中汽研数据平台的发布后,一些业内人士曾寄希望其能打破无锡华通在数据销售领域的垄断地位。
但眼下看,中汽协并无意与背靠公安部的无锡华通开展激烈竞逐。知情人士介绍,目前中汽研的数据统计无法像公安部的上牌数据那样具体。因为各地车管所给新车上牌后都自动核销了VIN码,中汽研无法知道是哪个地方的车管所发过来的信息,因此不能做区域销量的统计。
“我们只提供整体销量与具体车型的销量数据,再进一步的数据信息,你还是要买公安部的上牌数。”中汽研数据资源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
但可以确定的是,中汽研耗费大量资源精心打造的数据发布平台,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给行业提供整体的数据参考,满足大众的知情权。为汽车企业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决策依据也是其目标之一。众所周知,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不会是免费服务。
但中汽研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否认了会靠数据资源挣钱的说法:“我们这个数据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
(本报记者王秋凤、杨小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