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在研究行星围绕太阳转这一现象时,发明了一个概念,叫作第一推动力,意思是说,要让行星围着太阳转,不仅要有太阳的万有引力,还需要一个第一推动力,有了初始的推动,行星才能运动起来。
如今的电动汽车,就有点万事俱备,只缺第一推动的感觉。
近几年来,电动汽车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就拿深圳来说,此番投入使用的比亚迪电动车,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为深圳挣足了面子,就连巴菲特前年也投入18亿港元,购买比亚迪的H股,原因就是看好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未来。可是,几年当中,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成了各类展览的秀场明星,但人们却很少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街道上,看见它飞驰的身影。
说起原因,内行们可以数出很多条,而且每一条都是一堵坚硬的高墙。比如说价格,就以这次深圳投入市场的出租车为例,每辆售价30多万,确实比同级车辆高出许多。比如说充电,充电场所的短缺不说,光是一两个小时充电时间,就让人们视为畏途。再比如说,因为充电不便,它不能跑长途,人们很难拿它做私家车。
面对这几堵高墙,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可能一堵也越不过去。怎么办呢?继续让电动汽车做秀场明星吗?显然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深圳这样,通过政府采购或者政府补贴,让电动汽车先在公共服务领域里一试身手。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让电动汽车先在公众面前混个脸熟,先认识,再来谈论认知和认可。二是可以为电动车提供一个高强度的城市用车环境,实际运营比任何模拟环境更能发现车辆的短长。三是可以适当回避一些暂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批出租车暂只开白班,不开夜班,这样,晚上就可以集中充电。
这样做,等于是为电动汽车提供了一个既宽松又严格的试验环境。说它宽松,是因为政府为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使用环境,让电动车不会因为造价和配套等暂无法解决的问题败下阵来。说它严格,是因为做出租车对汽车的质量要求很高,如果电池不好用,一天开不到头,或者是总有点别的小毛病,司机不愿开,它自然会被市场拒绝。
对深圳而言,新能源汽车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提供资源进行第一推动,无疑是做了该做的事情。现在,事情刚刚开始,各方都应该遵守一个原则——不要急着喊好。要是真的样样都好,那也就不需要公共资源的投入来做第一推动了。其实,这个推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只有努力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这才是第一推动最有价值的成果。(评论员 苗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