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其实刚才徐院长谈到这一点就是刚才一直在聊的,我们心里有担心,但是拿不出数据,我们对一些企业保有怀疑态度,但是又没有标准,想知道它和没天窗到底有什么差别,但是没有做过类似这样的实验。
靳军:我本人来讲从使用上来讲,使用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如果我消费的话我宁可选择不加装天窗的,因为从各方面来讲,因为我不使用,所以它的种种好处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用处的。但是对于很多消费者相信他会喜欢有天窗那种感觉,很多第一次买车的车,也从消费调查也能体现出来,这个喜欢就买,这个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买车还是看这个东西究竟适不适合你,在我们感觉有肯定比没有好,在消费者心里有比没有更好,天窗对他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必须的,因为我的同事买了天窗就是为了抽烟,为了迅速排走香烟的烟雾。如果从这一方面考虑来讲,天窗对他来讲就是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一个消费,他完全失去了天窗能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便利的东西。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理性消费很重要,这个天窗实际上它能够带给你是需要经常敞开,能够呼吸室外空气,能够经常出去游玩,如果你经常上下班作为满足的代步工具,或者在质量空气很差环境下,天窗纯粹就是鸡肋,这种情况下,还有它的安全隐患带来的烦恼,或者洗车的时候漏水,或者一些质量问题方面可能带给你的伤害也会比你带来的利益更大,所以还是要慎重。
主持人:我们听听耀东的观点。
张耀东: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吧,我们总体来讲,买的是车,不是买的天窗,你如果特别喜欢你觉得可以。但是很多人的实际上买的时候喜欢两三天,最多的时候买一个车更应该看车的本质的东西,更加重要的一些性能。
主持人:虽然今天没有一个相关的标准和碰撞实验的一些数据,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一些事情来做出这样一个推论,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可能有天窗的车,这个安全性会比没天窗的车要稍微弱一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再加上一些企业未必是百分之百负责任的去设计、生产汽车的天窗。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选车过程中,可以就像二位嘉宾的观点那样考虑,我非常的认可。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您考虑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当中有天窗的车它到底能够在你真正使用过程当中带给你多少的实用价值,希望大家能够在心里做一个衡量,然后再去判定你要不要一部有天窗的车。好,非常感谢今天的二位嘉宾,如果再想听到看到我们节目,可以登陆我们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也可以关注本周出版的经济观察报。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