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吉利重金组建国际纵队 李书福暗斗王传福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6月10日10:5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晓非

  李书福和王传福带领各自的企业快速扩张—吉利并购沃尔沃比亚迪牵手奔驰,这表明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海外扩张思路。在接下来的海外市场上,这两位中国民营造车的重量级人物又将面临怎样的竞争?

  6月3日,是原福特中国副总裁许国祯到吉利集团上班的第二天。

  一整个上午,新上任的许国祯都在忙碌—除了要与新同事对接业务,还需应对媒体记者频繁的来电问询(许将负责吉利全球传播和品牌宣传工作)。“虽然这两天还是在学习中,也很忙,但我感觉很愉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许国祯说,“吉利正发展为全球性的企业,对我来说有着很好的事业机会。”

  许国祯履新,只是吉利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的一个细微环节。外界更关心的是吉利掌门人李书福的国际化路径还能有多大的跨越性。受到相同关注的还有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这两家有着相似发展方向的民营汽车企业,在共同的海外市场上又将面临怎样的竞合关系?

  李书福“组阁”

  “为迎接吉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加强和优化公司管理结构,运用原有的优秀团队和新聘的人才组建一支国际化的队伍,确保我们未来的运营能够满足吉利在全球发展的需要。”在许国祯到来时李书福如是致欢迎辞。

  实际上,在许国祯之前,李书福已经在国内各大型车企中四处“挖角”:原华晨汽车总裁赵福全任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原北京奔驰合资公司中方总经理童志远任沃尔沃项目CEO;原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沈晖任吉利总裁

  毫无疑问,加快吉利的全球化进程是李和许彼此“看对眼”的先决要素。李十分看重许的国际性背景,“许国祯先生有着丰富的中国和全球经验,是行业内知名的传播及品牌管理专家。”而许国祯用自己的行动对吉利的发展前景作出回应。

  “品牌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人才的国际化,作为民营企业的吉利起点较低,因而在其成长过程中始终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强调自身需要不断地学习。”对于吉利的再次扩军,知名汽车咨询公司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梅松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吉利大量吸纳甚至抢夺人才是必须的,也是被迫的。沃尔沃项目急缺大量最高端的技术及管理人才。”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分析,沃尔沃项目需要的是团队性的合作,如果单纯以1+1+1的形式引入人才,则无法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

  另外,吉利需要转变观念,用国际化大视野经营沃尔沃。李书福也应认清吉利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海华普的运作尚且因为缺乏足够的产品支撑力而举步维艰,沃尔沃项目最终要交给国际化的团队。而国际性人才的不足,只是吉利全球路线行进中的众多制约因素之一。

  吉利GT概念车

  王传福牵手奔驰

  与吉利同样奋斗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自主品牌还有比亚迪。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代表,吉利比亚迪不可避免地被拿来比较,两者的企业领导人李书福与王传福也被戏称做自主品牌的“双福”。

  2009年比亚迪全年共销售44.85万辆、连续5年实现销量的100%增长。吉利同样业绩猛增,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140.69亿元,同比增长228%。

  在此基础上,李书福和王传福在企业后续发展思路上殊途同归。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以及相关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而在两个月后的5月27日,比亚迪与戴姆勒正式签署合资协议,为中国市场开发电动车及相关传动系统、电池和零部件。

  近期,吉利沃尔沃在中国新工厂的选址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而比亚迪则把建厂的主意打到了海外。5月份,比亚迪宣布将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市中心建立其北美总部,以便在北美设计和销售新能源汽车。

  吉利比亚迪一个走上了并购扩张之路,相似的发展路径和两位性格各异的企业领导人,令业界百般猜想—李书福暗斗王传福,究竟谁更能代表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趋势,并能保持强劲后力?

  “双福”的暗斗

  外界对李书福的描述很富戏剧性:极富幻想却脚踏实地,经历坎坷却总能逢凶化吉,性格大大咧咧却时时顾及细节……而近两年鲜少接受媒体采访的王传福,给人的印象则是极度的低调与繁忙,甚至带有几分神秘。

  “庞大的中国市场加上沃尔沃几十年积累的品牌力,未来吉利还是能够把沃尔沃做好的。而比亚迪新能源之路就不会太平坦。”对“双福”各自国际化道路的前景,曹鹤表示,毕竟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可确定的,比亚迪很可能会在政策或商业化领域遭遇瓶颈。”

  而梅松林持另一种意见:“我认为两条途径都是能走得通的,关键在于过程,要看吉利比亚迪对于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何把控。”他表示,吉利比亚迪虽然分别采取了并购和合资两种不同的方式,但两者的国际化道路实际是“殊途同归”。

  作为自主品牌国际化道路的开拓者,吉利比亚迪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吉利海外并购跨越式发展所产生的企业整合、技术消化吸收、人才缺口等问题已不可避免。同样,比亚迪与戴姆勒联姻后,合资品牌的定位、电动车未知的市场前景等困难也将摆在面前。

  对此,吉利比亚迪方面的态度却很一致—认同困难,但表示乐观。吉利公关负责人杨学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为了适应吉利的快速发展,吉利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会持续进行,在研发、制造、采购、销售、营销等诸多领域都希望有识之士加盟。

  比亚迪公关部相关人士则表示,与戴姆勒的合资是双方优势的结合互补,新品牌电动车将针对中国市场设计,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是可以肯定的,国家新近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措施也无疑是一种鼓舞。

  “吉利比亚迪开始上路也都只有六七年时间,都算是‘刚刚小学毕业’,他们各自的路还很长,究竟能否进入汽车行业的‘清华’或者‘哈佛’,还要看各自在国际化路径上的摸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如是比喻。

  

(责任编辑:田禹)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