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获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讨论稿从起草到下发业界征求意见只花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汇总各方意见,进行最后的酝酿,准备7月初上报国务院审议,待各方面准备工作完成后就会施行。
从本报记者掌握的信息看,《规划》主要从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入手,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
《规划》对新能源汽业企业的资质进行了限定,由此引发了业内争论。同时,财税补贴厂家而非消费者的选择,也遭到质疑。
规划7月初上报国务院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讨论稿从起草到下发业界征求意见只花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汇总各方意见,进行最后的酝酿,准备7月初上报国务院审议,待各方面准备工作完成后就会施行。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讨论稿中对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表述主要是明确相关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各方责任。
如研发生产由企业与政府共同承担,建立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研发的国家级技术公用平台;市场推广将依据6月1日发布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办法进行。
售后服务将采取谁销售谁负责的办法,约束企业生产性价比高的产品;回收利用则是由专业电池回收企业来完成,政府按回收量给予补贴。
“而草案的核心是限制无序进入企业,扶持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规定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希望获得国家扶持的企业资质做了明确规定”,该人士介绍。
而财政政策主要表述了扶持资金的筹措与发放过程;税收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给予车辆购置税的减免;投融资政策主要涉及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上市融资,以及享受国家专项补贴和低息贷款等。
直补消费者更好?
对于这份讨论稿,业内有着不同的判断。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李胜茂认为,《规划》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全面性,从纵向上看,《规划》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横向看,《规划》更将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外部政策逐一列出细化。
其次是期限长。《规划》的有效期限截至2020年,时间跨度长达10年,所以这就保证了政策的连贯性。同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这样会十分有利于相关部门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时形成合力。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对相关内容提出了质疑。
“限定了准入资格,对行业的发展不一定有利。”正略钧策合伙人杨力表示。
此外,“直接用财税的钱来补贴厂家也值得商榷,另一个更好的办法是向现有的存量传统汽车征收税收,用税收来补贴新能源汽车发展,另外,如果直接补贴消费者,消费者会用脚投票,这样更利于行业发展。”杨力表示。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也持相同的看法,“如果补贴的方式,最好的办法是补贴消费者。”
而李胜茂认为,《规划》不足的地方在于,政策的力度有点偏小,特别是扶持资金,未来1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实现大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加大扶持力度,直至该产业达到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