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出炉,两家权威机构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产量847.22万辆,终端销量为718.53万辆。这表明,国内汽车库存总数已经高达128.69万辆。
这场让局外人摸不着头脑的数据“掐架”风波,源于一家权威机构突然涉足统计数据发布。5月4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在北京启动了其数据资源中心,一家以技术见长的研究机构开始发布行业产销数据。于是,加上存在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以及公安部的汽车上牌数,国内汽车产销数据至少有四个统计口径。随着汽车产销数据战再次升温,其统计结果差异之大,也让外界越来越摸不着头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怎么也没有想到,中汽研会在5月初启动汽车信息发布机制,而发布的内容正是对中汽协权威地位构成威胁的产销数据。对此,董扬第一时间的回应是“不做评价”、“正在协调”、“不改变发布时间”。
虽然中汽研主任赵航表示,中汽研的数据与中汽协和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市场。但他也一再强调:“从不同侧面去做统计,得出的统计结果不一定一致,但我们公布的汽车产销数据科学、准确,而且很及时。”
据了解,中汽研的产销数据来自不同的系统。产量数据统计来自一对一的VIN码与生产合格证,销量则来自公安部的上牌数。看上去要比中汽协主要来自企业上报的产销数据统计更加真实客观。而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即发布结果,及时性让另外两家机构望尘莫及。
●首次发布即摆乌龙
虽然统计渠道相对客观,但本欲抢占先机、先声夺人的中汽研第一份答卷却有些尴尬,随着中汽协和乘联会数据的随后出炉后,数据趋势的反差让人匪夷所思。
中汽研数据显示4月全国汽车产量完成152.52万辆,环比降低9.82%,同比增长35.18%;销量完成138.87万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40.02%。当月,中汽协发布了中国汽车月度产销数据显示,4月汽车生产156.35万辆,环比下降9.85%,同比增长34.61%;销量155.52万辆,环比下降10.37%,同比增长34.37%。中汽协和乘联会发布的4月的产销数据趋势相同:4月份的全国汽车和乘用车销售同比依然实现大幅度增长,但环比开始有所下滑。
中汽研在4月份还是背道而驰,5月份便调整步伐保持一致,环比数据就由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急转而变成超过两位数的下降。这种数据结果也一度让外界怀疑中汽研数据的科学、准确性。
●上半年报再现分歧
中汽研和中汽协的第二次分歧体现在半年报的统计数据上,这容易造成完全不同的行业趋势判断。中汽研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量为847.22万辆,终端销量为718.53万辆。而中汽协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数据是,产量892.73万辆,销量901.61万辆。中汽协的销量数据明显高于中汽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汽研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量比销量高出128.69万辆,库存量较大。而中汽协数据则表明,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反而比产量高出8.88万辆,这意味着当前的汽车库存量低于去年底的库存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分析,库存量的增加说明国内乘用车已经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认为,企业库存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小幅下降,目前企业库存处于合理水平。
●渠道决定数据差异
不同数据统计单位、数据采集渠道各异的统计结果,只要数据在合理的统计误差范围内,是可以容忍的,关键是要真实反映市场情况,不违背行业发展趋势,但显然两家机构都未能真正做到。
对比4月到6月的统计数据看,中汽研和中汽协的产量数据相对接近,最大的差距也只有10万辆。而销量数据上,双方最小差距为16.65万辆,最大差距则达到了28万辆。
记者分析,由于销量数据采集的环节不同,是造成了结果差距的重要原因。确切说,中汽协统计的是企业批发量,企业自报数据或存在多报或少报的情况,而数据采集方对于小额的差异难以控制,完全要靠企业自觉;而中汽研由合格证衍生出的产销数据,虽然采集方掌握数据源,但在核销汽车合格证的时候可能出现上月转移来的车辆,合格证申领与车辆上牌之间存在时间差的车辆难以统计,另外,军队、企业内部用车和出口车因为不用上牌,也难统计在内。
文/吴鹏亮
●经销商语●
经销商道破天机
或许是库存已经把经销商搞得有些殚精竭虑,很多人对两大机构的数据之争反应有些漠不关心,把所有的问题又抛回给了记者。有4S店销售经理对记者说:“区域市场的好坏,我们的销售数据就能反映出来。至于行业的情况,我们也是通过媒体的观点来了解。”而实际上,经销商的生存状态却揭开了这场数据之谜。
经销商给记者的反馈是:“与年初相比,经销商的库存确实是增加的。如果说经销商库存是月销量的1.5倍算正常的话,现在经销商的库存量大多已经接近警戒水平。”显然这样的情况与中汽研半年报的分析一致。但经销商同时介绍,每年年中企业往经销商压库都是很常见的做法,目的就是换取一份出色的半年报。
记者发现,中汽研的销售数据反映的是上牌数,而中汽协的销售数据则是来自企业开票的批发数,而且中汽协只掌握企业库存,不包含流通领域库存。这就不难理解两家机构的半年报为何自说自话了——企业库存被转嫁到了经销商层面,就造成中汽协统计的企业销量大于中汽研统计的上牌量。而对于4月份出现的趋势不一致,经销商猜测很有可能与统计环节不同有关,“中汽研的数据采集相比中汽协更靠近汽车销售链的下游,可能会出现滞后。”文/吴鹏亮
●当事人说●
“我更公正”
中汽研究:统计数据来自电子政务平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在发布产销数据时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发布的数据信息来源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车辆识别代号(VIN)和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等系统。据了解,以上系统均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行业和车辆管理的电子政务平台。《公告》和合格证都是汽车上牌必须提交的法定证明。其中,合格证由车企基于“一车一证”的申报原则上传,因此能反映实际生产数量。中汽中心的销量数据直接来源于车管所上牌数量。文/李殷
“我才权威”
中汽协:受国家统计局委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受国家统计局委托,负责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的统计和发布工作。统计工作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企业必须如实向上报产销和库存数据;如果企业提供虚假的数据,性质上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来源是各企业上报的开票数,这个数据是企业核算成本、交税的依据,企业一般不会弄虚作假。
上牌量与终端销量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上牌量不含出口,不含军车以及企业内部不上路的车,因为这些车都不用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