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斯巴鲁合资对象试水探路 北汽、上汽争锋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8月03日07:08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钱瑜

  斯巴鲁汽车积极计划在中国生产新车的消息不断传出,国内多家汽车企业相继跟进,传闻中的主角纷纷寻求合资破题的途径。

  从北汽、上汽分赴日本与斯巴鲁进行沟通,到一汽奇瑞江铃等企业也都在积极运作,国内多家企业被推入了斯巴鲁合资的风暴眼。

尽管斯巴鲁方面一再表示,尚未决定在华合作生产斯巴鲁汽车的最终事宜,但这场合资争夺的序幕已经拉开,中日双方的摸底试探远没有终点。

  

  5企业涉局竞争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7月初,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带着北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海、北汽乘用车事业部销售总经理刘宇造访斯巴鲁,被媒体称为斯巴鲁入华合资谈判的前兆。

  两周之后,上汽集团副总裁叶永明带领上汽拜访团飞赴日本,与斯巴鲁就如何加强业务合作进行沟通。尽管上汽方面对斯巴鲁国产项目谈判予以否认,但在此敏感时期,上汽突然的加入也被认为是对合资谈判的试探。

  事实上,除上述两家企业外,奇瑞一汽以及长安集团旗下的江铃汽车都成为合资斯巴鲁的备选者。自此,汽车振兴产业规划中明确圈定的“四大”、“四小”集团中,已有5家企业涉及其中。

  此前有消息称,奇瑞汽车已联手大连市政府加入了这一项目的争夺战。2009年10月,奇瑞汽车投资47亿元在大连保税区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最近,大连市政府已经通过丰田汽车公司取缔役会长(企业最高董事会董事长)张富士夫接洽斯巴鲁。不过,奇瑞方面对此也坚决否认。

  而一汽斯巴鲁合作的可能,无疑是借道一汽丰田。由于丰田斯巴鲁的第一大股东,一汽又与丰田成立了一汽丰田合资公司,因此一汽斯巴鲁谈判的砝码将是最大化地降低风险。然而,斯巴鲁能否接受低于50%的股权结构,则是最大的合资障碍。

  与上述企业相比,江玲汽车虽然实力不足,但其背后却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有知情人士透露,江铃汽车曾透过长安集团找到重庆方面的高层出面,富士重工轿车项目(斯巴鲁)已成为今年重庆市引进外资的工作重点,以进一步促成今后江铃与日本斯巴鲁汽车的合资以及车厂的确立。不过,长安集团并未对此事做任何评论。

  

  北汽、上汽争锋

  在众多流露出合资意向的参与者中,业内普遍认为,上汽与北汽对斯巴鲁而言,有着较强的诱惑力。

  尽管斯巴鲁中国企划部课长戚伟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斯巴鲁汽车的国产化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但具体时间、生产车型和合资方尚未确定。不过,有外电报道,富士重工目前正在和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洽谈合资事宜,这两家被媒体猜测为上汽和北汽两大集团。

  上汽作为国内汽车业的龙头企业,一直与斯巴鲁保持着联系。据了解,早在2005年初,就曾传出上汽集团在通用的策动下,准备与斯巴鲁合资的消息。可惜2005年通用为减免亏损,出售了1.57亿股斯巴鲁的股票,而丰田则以354亿日元收购其中8.7%的斯巴鲁股份,此事才无疾而终。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上汽与斯巴鲁的接触,意图非常明显,很可能是上汽重新启动合资谈判的开始,而上汽丰富的合资经验,也是斯巴鲁所看重的。

  北汽方面与斯巴鲁的谈判则显得更为主动。自今年7月初,北汽高层赴日本谈判后,就有消息传出,北汽将联手国内庞大集团与斯巴鲁进行合资。其中,北汽、庞大集团各占25%股权,斯巴鲁占50%。同时,初期斯巴鲁国产的产能和车型也已初步谈定,第一款车或为一款斯巴鲁SUV车型。

  虽然此消息被当事方纷纷否认,但若属实,北汽渴望获得或增加一个能迅速为自己带来业务提升的项目以及合作的迫切心情,足以让斯巴鲁在合资谈判初期就受到足够的重视。对此,北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合资谈判很复杂,目前尚无任何信息能够透露,不过,北汽会在适当的时候与媒体主动沟通。

  

  渠道成为争抢对象

  合资争锋尚未落定的同时,在两大汽车集团各自接下来的谈判中,尽管经销商占合资股份的方案已被否决,但经销商辅助参与合资谈判的细节也终于浮出水面。

  实际上,在上汽与斯巴鲁的接触中,上汽销售公司作为斯巴鲁华东区总代理也参与其中,据悉,上汽日本之行的代表叶永明分管上汽集团服务贸易业务,其中就包括上汽销售公司。

  而庞大集团作为斯巴鲁国内最大的经销商,被北汽邀请参与斯巴鲁国产似乎也合情合理。

  据了解,在合资谈判初期,上汽、北汽或许都将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推进斯巴鲁的国产化争取得到经销商的支持。有知情人士透露,有四五家企业曾让“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帮忙”游说斯巴鲁,希望拿下其国产项目。

  与此同时,关于业界所传的参股合资公司25%的说法,庞庆华给予了直接否定。“如果对方开口了,说‘老庞,你帮帮忙,参与一下’,我参与1%、2%,甚至是5%,都有可能,但25%则太多,根本不可能。”庞庆华很实在地对记者说,他给庞大的身份定位“就是经销商”,对企业合资的问题不会参与太多。

  而且,在与多家汽车企业有着合作关系的前提下,庞大集团也不可能在斯巴鲁合资公司一事上表现太过积极。庞庆华告诉记者,如果他真的参股斯巴鲁合资公司25%,势必与其代理的其他品牌产生竞争关系,“比如说东南三菱,人家就会直接说,我不让你代理了”。庞庆华这样对记者说。不过,对于汽车企业请其“帮忙”促进合资事宜,庞庆华也毫不掩饰地向记者坦承表示确有其事。

  虽然基于“只是经销商、只做经销商”的立场,庞庆华称对斯巴鲁选谁的问题不干涉、不参与,但他也同时表示,非常希望斯巴鲁能尽早实现国产,因为“日本的汇率变化,已经让我们忍无可忍了”。庞庆华称,汇率波动是常有的事,而这个时候,涨价,对不起用户;不涨价,压力要自己扛,而这些问题在国产后都会迎刃而解。所以从经销商的立场出发,庞大期待斯巴鲁尽早国产。

  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庞大是斯巴鲁最大经销商的事实不会改变。据庞庆华预测,今年庞大集团斯巴鲁车型的销量还将占到其中国市场总销量的70%。庞大对斯巴鲁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也难怪各大集团都在争抢庞庆华为其“说一句话”。

  

  斯巴鲁的艰难选择

  斯巴鲁选择在中国合资的经历并非第一次。早在1992年,富士重工就曾与贵航云雀合作,将旗下畅销的微型车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引入国内,但结局却是黯然收场。

  自2004年富士重工开始以进口方式向中国市场销售斯巴鲁车型以来,斯巴鲁也一直没有间断过与国内的汽车集团接触洽谈合资国产事宜。2008年,在中国的国产合资问题甚至已被富士重工提上了董事会讨论议程。不过,此次第二次国产化计划的正式开启,斯巴鲁变得谨慎了许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是斯巴鲁除了日本和美国以外最重要的一块市场,斯巴鲁在中国的销量累计已超过10万辆。今年斯巴鲁的销售计划是5万辆,上半年既定销售任务已基本完成。

  戚伟强告诉记者,在这样的销售成绩之下,国产化进程已是箭在弦上,斯巴鲁对国产化十分重视。国产化的进展取决于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度和销量,但眼下首要任务仍是把进口车卖好。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众多企业与斯巴鲁接洽,给斯巴鲁的国产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最终斯巴鲁将花落谁家,还要取决于各企业的实力与对合资项目的重视程度。

  正如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铃木一成所言,斯巴鲁已经具备了国产条件,而选择合资对象就像男女之间谈婚论嫁一样,一定要有共同的事业目标,这段“婚姻”才能恩爱长久。商报记者 蓝朝晖 王万利/文 田艺/漫画

  商报链接

  厂家忌惮大经销商

  对于庞大集团和北汽联手合资斯巴鲁一事,庞大总经理庞庆华予以完全否认。庞庆华表示:“我并不想去做什么合资,庞大的身份就是授权经销商,我只是要老老实实卖好我的车。”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庞庆华的选择很正确,对于经销商实力的增强,很多厂家是有所忌惮的,厂家并不想让经销商的实力过于强大。“如果经销商能够和厂家平起平坐,厂家的‘老大’地位将受到威胁,这是厂家不愿意看到的。”上述业内人士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发展的特殊时期和特殊需要,使得一些车企旗下产生了一部分实力很强的集团经销商。但是当这些经销商在经营中违反厂家规定时,厂家对他们很难公正地去“处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年1月份,本报报道了《奔驰经销商上演“以大欺小”》,报道的主角就是奔驰在国内最大的集团经销商——利星行。报道中,利星行再次利用了其奔驰最大经销商的身份“以大欺小”,在欲以60%的股份入股杭州一家奔驰经销商遭拒后,便在该独立经销商附近开设一家新的奔驰销售店,并要求该经销商迁移到郊外,否则吊销其代理资格……

  作为奔驰中国主要股东之一,利星行掌握奔驰汽车在中国销售的近40%的份额,目前中国的120家奔驰汽车经销商中有50家属于利星行。所以,利星行掌握了车源、政策、价格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致使其他独立经销商处在了一个非常不利的、不公平的竞争地位。

  “大的经销商如果‘犯规’,厂家对这些经销商并没有对策,这样的话,其他经销商就只能跟着‘受气’。”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别说庞大不想合资斯巴鲁,就算有这个意图,斯巴鲁也得考虑一下,庞大是否真是合适的选择。

  

  斯巴鲁前世今生

  1953年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成立

  1958年 推出了第一款车型SUBARU360

  1998年 富士重工与贵航集团合资成立贵州云雀

  2000年 通用汽车收购富士重工业21.0%的股权

  2002年 首家斯巴鲁中国内地专卖店开业

  2004年 斯巴鲁改以进口方式向中国市场销售

  2005年 通用汽车抛售其全部股份,丰田汽车买入其股份8.7%

  

(责任编辑:黄远萍)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