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张进华:电池投资分散到集中是个过程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9月05日13:06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史宝华

   【编者按】2010年9月3日,享有“汽车行业达沃斯”美誉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举行。政府、行业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将以多元化的会议模式围绕“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年度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本次论坛共有600余位政府官员、行业领导、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参加,在现场搜狐汽车专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以下为采访实录。

张进华接受搜狐汽车采访
张进华接受搜狐汽车采访

  搜狐汽车:这两天采访了一些企业,专家,大家对比如说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问题,有不同的一些看法。前两天圆桌会议上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补贴数额挺大的,补贴一两年以后,对产业化促进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对补贴政策本身有一些置疑。但是又采访了一些企业,企业认为补贴远远不够,因为补贴在开发生产这个车型过程中可能投入起来是非常大的,现有补贴还不够。补贴这一块政策是否有什么变化?我们知道前期不管是十城千辆,还是五个城市购买力,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补贴计划里面的一部分。

整个补贴这一块政策上现在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有变化,包括新出来2011年到2020年十年的规划对补贴这一块是怎么规划的?

  张进华:首先现有的这种补贴,现在主要分三个层面。一个就是节能汽车三条路线的体现,还是比较系统详细的,这个应该没有什么疑问。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私人层面补贴,纯电动节能的两种,现在主要疑问在什么地方对私人补贴。

  搜狐汽车:好象补贴本身对国家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本身补贴数额会比较大,这种补贴可能未必会促进在产业化方面,会有明显的效果。好象有这种疑虑,而且这种大量的补贴之后,让电动车现在变得很热,所有的企业几乎都在上电动车,都想拿到这个补贴。

  张进华:我认为对电动汽车的推动,在近期国家的财政补贴政策是必须的。世界各国也都在这么做,美国实际上从混合动力开始,对混合动力给予最高六千美金的补贴,近期又提出来对plug—in最高7500美金,欧洲也是最高到五千欧元,日本也是最高大概40万日元这样的补贴,是分两个,一个是购置税,消费税的减免,一个是购置补贴,加起来大概40万日元。我们对纯电驱动补贴额度,plug—in五万,和纯电动6万这个补贴额度,或者补贴强度跟欧美是相当的。这个在国际上是通行的模式,也是产业发展必须的,因为一方面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调动用户的积极性,这是必须的。这个政策现在规划是到2012年,我个人认为到2012年在这期间不会有太大的调整,只是可能示范规模和范围会适度的扩大。但总的规模上来说,从财政负担上也不会太大。目前确定的是五个城市,现在从城市规划上来说,也就是五万到十万辆,纯电启动的。按照最大的6万辆也就是60个亿左右,对财产负担来说微乎其微。但是起的效果和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企业高度重视这样的研发和产业化,第二个关键是零部件企业,也是重视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所以我认为这种政策的效果是巨大的。

  搜狐汽车:五个城市规模扩大有一个目标吗?因为我们知道之前也传过一种说法,会从五个扩大到十个。

  张进华:这个没有很明确的计划,但是可能在五个城市在示范过程当中,会根据应用状况,以及产品的技术进步情况,再酌情考虑。我认为会是这样的。

  搜狐汽车:说到五个城市,第一批为什么北京没有进入,大家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但是找不到答案。北京是首都,示范效果应该说最明显,而且北京市市民对新能源汽车承受能力也是可能性比较强,为什么第一批没有北京呢?

  张进华:这里面我想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私人示范城市,当时是需要地方正式的申请,因为北京市把公共交通领域的示范申请和私人示范申请认为是一体的,认为公共交通领域的示范申请和私人交通领域自然申请会存在一个误解,他没有单独提出来,这样的私人消费示范的申请,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初确定五个示范城市的时候,考虑基本上一个前期引进的示范基础,第二以后有一定的产业政策。

  搜狐汽车:当地有这样的企业。

  张进华:因为只有这样有产业支撑,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第二个才有可能让这样的示范目标能够落实,特别在前期的时候可能要更多的依靠这种地方的产业基础。

  搜狐汽车:刚才您在PPT里讲了我们电动汽车推广的目标,2015年百万辆级,2020年千万辆级,到2020年千万辆级主要以电动车为主?还是说还包括其他的?

  张进华:目标主要是纯电驱动,纯电启动含plug—in

  搜狐汽车:电驱动这个概念最早是欧阳明高提出来的。这两个有明显划分,plug—in和EV占多少?

  张进华:没有严格形成这样的划分,这个目标也只是一个规划的目标。严格来说是政府制订政策,从国家规划层面不是这个数,plug—in规划比这个要低一点,从学术领域希望提出来更高一点。这个目标实际我认为在中国来说能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我个人认为对小型车,纯电动的,特别中低速纯电动的举措的政策措施,如果对小型纯电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是非常切实的。

  搜狐汽车:这种扶持政策应该是全方位的,有一些税收的优惠,然后使用的时候使用成本上,会涉及到比如说停车,甚至包括充电这些成本上会有一些优惠政策,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

  张进华:对,是一个全方位的,当然小型中低速首先要建立标准体系和法律环境,因为我们对小型中低速现在法规上来说,是不允许的。

  搜狐汽车:美国有低速的像40公里这种。

  张进华:美国和欧洲都是有。

  搜狐汽车:我们国家现在没有?

  张进华:对。

  搜狐汽车:您现在讲的中低速的速度最低是多少?

  张进华:没最终确定,研究过程当中有可能最高速确定50到70,不低于50公里,高于70公里。

  搜狐汽车:很多企业之前也提希望把这一类不同于传统汽车,当做单独一个种类来管理。

  张进华:我认为这是从产业发展来说这是必须的,但是能不能实施看政府这一块今后考虑交通情况,产业情况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个人建议首先把这样的标准体系建立起来,第二个方面能够选择一定的区域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比如说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进行评估,对于产业技术经济性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再确定下一步是进一步的扩大,还是再调整法规情况下再进行推广运用。

  搜狐汽车:据说小型纯电动推广好象主要阻力是在公安部门,因为他们担忧交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张进华:我个人认为不完全是,公安部门通过几次讨论,对比如说50到70公里车辆进行示范,好象基本还是持肯定的态度。

  搜狐汽车:如果示范的话,会首先选择山东、江苏这些地方吗?

  张进华:这个应该说没有规划,估计会考虑一个地方的积极性,会考虑产业的情况。

  搜狐汽车:像这一类小型的中低速的纯电动在我们规划里,这些车型他们在技术方面,比如电池没有开始可以使用镍氢电池的,不是说一定要使用锂电池的。

  张进华: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对于电池的使用,一个体现国家鼓励的方向,对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在财税政治上给予鼓励,对于技术相对成熟,但是从技术发展方向上来说不是鼓励的铅酸电池应该给予允许,不鼓励不限制的原则。从产业发展来说,有可能比如说铅酸电池的使用,因为它技术成熟,也可能比较容易快的实现产业化。它产业化一定规模以后,对于基础设施的推动会有比较积极的作用。如果在动力电池的回收管理方面进行法规约束,我想也不会存在其他那些负面的问题。

  搜狐汽车:但是之前我们似乎也曾经做过一些讨论,发展纯电动汽车这一块,因为技术路线的问题,开始是从高端切入,比如说像日产这种车型,包括说比亚迪这种车型,还是说可以选择比较低端的车型开始介入,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会有担心,我们开始发展中低速小型纯电动车,在技术上并不是很先进,对于我们未来的技术升级肯定没有帮助,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进华:原先以欧阳明高为主的电动汽车我们提出来一个思路,中国发展电动汽车要发挥中国的特色和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第一市场,我们有巨大的市场。第二,我们有庞大的电池、电机,以及小型车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那是应该通过市场,能够引领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小型电动大家能够接受,能够推动电动汽车整个产业的发展,以市场推动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了,比如说我们电动汽车到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之后,那么动力电池技术自然会大幅度的提高。我认为这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中国的优势。如果我们要从高端的产品和技术上跟国外正面的竞争,这不是我们的特色,也不是我们的优势。

  搜狐汽车:标准这一块你特别关心,因为我们现在看到欧盟、日本、美国比我们要走得靠前一点。他们希望把他们的标准能够变成统一的成熟的标准。据说欧盟已经制订完了标准现在正在审议,日本也参与了欧盟的标准制订。我们国内标准的制订包括大型的企业有没有参与到电动汽车,包括整车和技术的国际标准的制订中?

  张进华:我们的标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区,我们电动汽车的标准从整车、关键零部件到基础设施,在国际上相对来说是做得比较超前的。无论从数量、涵盖的范围,都是超前的。我们在传统汽车上标准更多的可能是考虑和国际接轨,很多的消化技术国外的标准。我们在电动汽车上的标准更多的是依赖于自己做的。这个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当然考虑我们自己的标准体系。但是更主要的是没有国际标准进行参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很多的电动汽车的标准是创新性的。比如说纯电动汽车我们很早,应该从十五的时候,我们的纯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基本上都起草了。零部件标准我们现在已经研究到电池,现在应该在国际上没有任何一家做到,我们现在已经在考虑电池的单体的标准化、规格化,世界上没有人做。我们电池的单体规格化、标准化的标准已经形成草案了。下一步就是电池模块化、标准化、性能化,现在也正在研究中。世界上没有人筹备。电池的单体化、模块化、标准化对整个产业的推动都是有重要作用的。而且这个国外现在没有办法做,因为这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多的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定电池和模块的标准。中国的特色,大家有共同的愿望,政府有一定的引导,这种引导是比较有效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今后在这方面肯定会领先。

  搜狐汽车:也有可能国际标准制订的还会参考我们国家的标准?

  张进华:对。因为我们的市场最大,如果我们的标准,我们的电池从单体到模块形成系列化,一定会对世界形成巨大的影响。

  搜狐汽车:工信部之前和日产达成合作,在武汉、广州,包括和地方政府推广电动汽车,包括建基础设施,合作内容就涉及到标准的问题。

  张进华:标准的国际合作也是中国政府的政策,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发挥市场的优势,以我为主进行标准的研究和制订,这是总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跟国外进行合作,不但中美,中日、中德都有加强交流和协调。这是一个原则,而且这也有利于我们标准被国际接受。我认为这是方向。

  搜狐汽车: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现在处于什么状态?进展到哪一步了?各部委征求意见结束了?

  张进华:这个规划刚才王司长已经介绍了相关的情况了。主要部委征求意见阶段,按照时间上来说应该结束了。当然,在各个部里面,意见基础上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可能会再进行沟通、完善。我理解现在处于这样的阶段。

  搜狐汽车:按您的估计,上报国务院之后批准、发布实施,这会是在什么时间?能对外发布会在什么时候?

  张进华:这一块我不是很清楚。原先的目标是九、十月份上报国务院,之后再尽快发布,但是这中间可能还有一些协调的过程。关于时间,现在工信部的领导也不是说得那么准确。

  搜狐汽车:这个规划几次修改以后,推广目标2020年千万辆级,这是专家的一个设想,正式的规划里还是原来的500万辆的概念?

  张进华:应该是。

  搜狐汽车:我们开始也通过一些朋友看到一些初稿的内容,里面谈到了很多政府财政支持的问题,还有一些重大专项投入多少,补贴这一块多少,这些在新的规划里面关于财政的支持还有相关的内容和具体的数字描述吗?

  张进华:有政策方向,至于具体的数字,我们不会在规划里面准确的出现。我个人认为是这样。

  搜狐汽车:原来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比如说纯电动汽车作为一个主要的方向?

  张进华:纯电驱动。

  搜狐汽车:这些都没有变化?

  张进华:对。

  搜狐汽车:央企电动车联盟,我们也了解,这个联盟虽然是8月份政府说对外成立,但是运作时间应该也很长了,有一些企业,像长安说联盟内的企业已经开展项目的合作了。据您了解,这个联盟真正的能发挥作用吗?

  张进华:我认为央企的联盟首先是一种态度。表明央企对于国家汽车动力系统战略转型,或者实施纯电驱动战略的积极响应。第二,央企因为它从整车零部件到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强势企业,能够通过这样达成一种共识,在各自的领域加速从研发到产业化到基础设施,对于央企本身的企业,对于整个国家产业的技术转型,不单单是对央企内部,对于整个国家的战略推动也是作用巨大的。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搜狐汽车:他们现在有几个分的专业委员会,比如说电池,据您了解是已经开展很实际的工作了吗?还是说现在还是很松散的合作?

  张进华: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有专门的人进行这种工作规划,但是具体的进程我确实不清楚。

  搜狐汽车:您刚才说电动车的规模如果要扩大很大的话,低速是一个比较好的实现形式。但是现在低速的纯电动车大都是民营企业在做,现在整车企业现在还是做比较大、比较贴近于传统汽车的技术的东西。未来如果说想发展基础纯电动车是靠现在的企业改变他们的思路,还是说我们可以考虑民企作为研发主体,来确立标准实现这个东西?

  张进华:第一,小型中低速纯电动汽车在产业化初期非常重要,这些企业是以谁为主,我想可能,第一,就是建立标准体系,建立法规体系之后,按照标准体系和法规体系,按照能力来确定这样的企业。当然还有一个研究,主要还是依赖于现有的汽车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汽车产业基础。你刚才说的主要是产业之外的企业在做,而不完全是这样的。因为现在汽车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奇瑞吉利、东风、长城,这些企业都有这样的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准备。主要看法规环节,如果法规环节建立起来之后,产业化推动会很快。而且我认为这些企业比如说像奇瑞吉利,他们的谌业化转变比民企在外围的这些企业不落后。

  搜狐汽车:您说的电池单体规格和标准化,如果实现的话,中国特色可以以一种更趋向于同一种属性的东西来做。这是不是意味着越大规模的电池企业现在越有竞争力?因为一旦标准出来以后,我的产能和我的实力都非常大,对于一些新兴的电池企业或者新进入的企业会不会有不公平,他们的生存怎么办?

  张进华:不是不公平,如果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动力电池必须要引导集中,我们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什么没有起来?各自的配套体系,技术进步困难,产业规模小,经济性也不会好,所以动力电池我个人认为应该主导集中,我认为中国今后真正要具备竞争力的有两到三家,最多三到五家动力电池骨干厂已经足够。你只有这样的高度集中,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电动汽车产业中,至少我们在电池上具备像现有的国际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我个人认为,规模化,一个目标恰恰是你担心的,就是引导产业的集中。这在规划里面也是提得很明确。

  搜狐汽车:现在电池投资已经有点过热。

  张进华:这肯定是一个过程。从分散到集中是一个过程。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搜狐汽车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改编、改写。

(责任编辑:吕游)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