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进口车如宝马、奔驰等,都不屑于谈销量,因为他们卖一辆车的利润比别人卖10辆还多。今年却很奇怪,进口车商们不但大张旗鼓地追求销量,而且旗帜鲜明地进行降价:奔驰C180K优惠7万元,奔驰Smart最低逼近10万元,宝马3系全系优惠5万元,沃尔沃S80L优惠不低于5万,讴歌TL甚至打出优惠15万元……这一切对消费者而言是好消息,对于合资车企而言却是坏事。
至于如何应对,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么,国产车企到底有哪些招数?一起来看看,或许能对你接下来购车有所帮助。信息时报记者 马海燕
应对1:静观其变
进口车商今年能有如此大的气魄和手笔,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美元和欧元贬值,最高时贬值幅度接近20%。欧元越贬值,意味着进口到中国的车辆成本越低。但欧元不可能永远贬值下去,终归会回到正常水平。所以,国产车企只要耗得起,完全可静观其变,只要过了今年,进口车的“疯狂”就会告一段落。
点评:这一策略的优点是不用花钱,缺点则是被动挨打。在上半年欧元低位时,进口车企到底囤积了货源,谁都不清楚。万一这波“降价潮”一直延续到明年,市场蛋糕都被抢走了。因此,国产车企都“坐以待毙”的可能性极低。
应对2:以攻对攻
你降价,我也降价;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以攻对攻,如此应对招数估计最对老百姓胃口,除了大显爷们气概外,还能大幅拉低车价。原本计划买A级车的,现在可考虑买B级车,或者直接一步到位买辆奔驰宝马奥迪。
点评:以攻对攻的缺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通过降价拉动了销量,维持了人气,但新车利润几乎为零,甚至亏本销售。不过优点同样明显,只要销量上去,亏出去的钱迟早会通过维修、保养等渠道挣回来。实际上,已实施此策略的车企不在少数:老款马自达6跌破13万元,凯美瑞优惠3万元之余还送精品,长安福特车型全系优惠,东风本田思铂睿优惠超过4万元……当然,这仅仅只是个开头。
应对3:各自为政
进口车“往下压”,抢夺的是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本土车企“往上走”,最主要竞争对手同样是合资车企。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本土车企和进口车企还谈不上朋友,更不用说是盟友,毕竟两者之间还夹杂着大量的合资品牌。在合资品牌没倒下之前,双方很难有面对面的竞争。
所以,对于进口车的动作最漠不关心的莫过于吉利、长城、奇瑞等本土车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国汽车前景如此美妙,没精力也没时间去理会跟自己无关的事情。
点评:这一策略优点是无功无过,不偏不倚。但缺点是两条战线的攻击缺乏统一性,力没往一处使,难以给合资车企造成实质性的麻烦。当合资车企缓过气、腾出手来时,本土车企就有点麻烦了。
记者观察
伤其十指难断其一指
今年,本土和进口车企的销量极为可观,进口车的疯狂更是快速带动了汽车进口数量。各车企年销售目标里,无论是奔驰的10万辆,宝马的12万辆,奥迪的20万辆,都是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本土车企的吉利、奇瑞也是佳绩连连。但必须看到,合资车企所占市场比例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一如既往地占据着最庞大的市场份额。
加快新车型投放、调整车型配置……今年以来,进口和本土品牌的发力,确实给合资品牌带来不小压力,但伤其十指,却难断其一指,因为合资品牌在中国实在太强大了。假如未来三年,进口和本土品牌能持续发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行动,那么合资车企麻烦才真的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