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质保狂人"奥迪特"和反哺德国的质量专家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10月18日18:58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管宏业

  在旁人眼里,这是一群堪称“偏执狂”的人。他们可以拿着一把游标卡尺,对着车内外仔仔细细端详上大半天,以刁钻的眼力找出丁点儿瑕疵;或者,他们用经过特殊训练的鼻子和耳朵,挑出最苛刻的消费者也难以察觉的异味或声响。

他们是一汽大众工厂内最挑剔的人,也是企业内部地位高、权力最大的一批人。生产是否继续,汽车能否上市,生杀予夺权完全在他们手里。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的工作就是要“鸡蛋里挑骨头”。

  他们的正式头衔是“奥迪特”独立评审员,隶属于一汽-大众品质保证部。虽然奥迪特(Audit)在奥迪公司内部已经存在多年,但对外界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直到不久前才向记者开放。

  “奥迪特”就是奥迪整车品质检测的最后一道环节,走进奥迪总装车间尽头的一间全封闭灰房子,就来到了奥迪特世界。表面看来,这里与其他工厂末端的检测车间没有什么不同,在宛如时空隧道般的三色灯通道内,停放着刚从生产线上抽检出来的奥迪新车。几个工程师围着车上下端详,寻找他们眼中的“抱怨项”;不同的是,这些被称为奥迪特评审员的人一看就是一天,他们要按照1500多个检查项目刺探奥迪新车在外观、内饰、气味、触感、功能等方面的任何一个瑕疵,随后还有严格的户外路试和电器功能检查,评价分值标准是与大众集团内的兰博基尼宾利完全一致。“在奥迪特世界里,这里只有抱怨和问题”,一汽-大众质量规划与项目控制科长张之昧告诉记者。

  或许从数字上很难衡量苛刻的奥迪特评审对一汽奥迪销售是否有帮助,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Audi对精密制造工艺顶礼膜拜式的尊崇,构建起Audi难以挑剔的高档车品质,进而成就了奥迪在中国国产高档车第一的品牌内涵。

  掌控全局的“特权”

  实际上,奥迪特评审只不过是奥迪整车品质检测的最后一个环节。每台奥迪都要经历6000多项检验项目,检验完后,这些工程师们会提交一份“抱怨报告”,内容包括新车漆面上的瑕疵、车门缝隙的均匀度等。这份报告一经提交,便输入奥迪德国总部的系统无法更改。随后责任部门则会根据奥迪特提出的要求,在限期内完成整改。

  有时候,奥迪特屋内会突然出现几名来自奥迪总部的工程师,他们不会事先通知任何人,直接走进车间对车辆进行评审。严格考察新车的质量控制能力,从而确保长春制造的奥迪具有全球统一的质量品质。这就是奥迪质保的飞行检查。

  特别是在新车刚刚投产阶段,英格尔施特施塔特的专家往往会坐着专机来往,待遇甚至比奥迪董事会成员还高。知情人士透露,在奥迪这样崇尚领先科技的企业文化中,质保专家们的地位总是“高人一等”。

  在一汽大众也是如此,质量保证部是总经理下属唯一的纯技术部门,由安铁成直接管辖。质保部负责人的级别比一级经理还要高。实际上,只要安铁成不出差会客,他每天都会走进奥迪特屋,听评审员细细阐述从冲压、焊装、涂装到总装整条线下来的“抱怨项”。各个部门的高级经理也会参会,发现问题的相关部门当场提出整改方案,短时间解决不了也必须拿出具体时间表,这已经成为奥迪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惯例。

  当然,练就这样一番火眼金睛的本领并不容易。培训一名合格的奥迪特独立评审员起码需要10年时间,其中包括至少5年的生产相关经验和5年的奥迪特协助评审经验,其培养过程的资金投入、时长和复杂程度甚至不亚于培养一名飞行员。而且,评审资格并非终身制,就像汽车驾驶员驾照更新一样,需要每年重新审核评定。如今,12位“奥迪特”独立评审员已经成为一汽大众奥迪的压箱宝贝,不仅总会有猎头公司试图说服他们跳槽,就连德国大众也不时邀请他们“到德国去工作”。

  并不多余的“质量过剩”

  在近乎苛刻超出常理的奥迪特评审中,点滴的细枝末节让人们感受到一汽-大众奥迪在坚持品质标准上决不妥协的企业文化,正如安铁成所说:“在一汽-大众内部,中德合资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利益诉求也有差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妥协,但在零部件采购和整车生产坚持奥迪标准的问题上没有丝毫的妥协,只有彻底的一致。一汽-大众能够成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基地,这是关键的一条。”

  品质成为贯穿于奥迪生产线起始的最高准则,不只是严酷的奥迪特评审,从零部件选择到产品认证试验,用一汽-大众奥迪内部工程师的话来说,其过程之严密甚至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就拿那些不起眼的小部件为例,即使油箱盖这样简单的零件,也要通过多达3000次开合实验,这意味着如果每三天加一次油,奥迪的油箱盖至少可保证25年不损坏;一个A4L内的手套箱,需要经历包括90摄氏度持续100小时耐热性、从严寒到酷暑的气候交替等60多项测试;按照奥迪标准,化妆镜必须经受住15千克的铁球以35公里的时速撞击不能破碎才算合格……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不为消费者所知的苛刻标准保证了奥迪的可靠品质。

  很少能有车厂为了保障品质能把细节做的如此走火入魔,为了保证车上每个螺丝力矩相等,杜绝因为人工操作扭力不一造成的隐患,一汽奥迪不惜在生产线上投入上百万欧元引进最先进的大型底盘拧紧机,不但实现了不同螺栓采用相应的拧紧力矩值,而且每个车辆的拧紧力矩值数据都会在一汽-大众的数据库中保存15年之久。曾有人认为奥迪产品质量过剩,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有这种超极限的强度考验才能带来在日常使用中的安心与信任。

  反哺德国的长春专家

  虽然数百万欧元的机器可以保证螺丝力矩相等,但一汽奥迪认为,在一些体现高档品质的细节中,再精密的仪器也难以达到人体器官所能感知的敏感和挑剔。

  在一汽-大众奥迪质保部,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鼻子团队”,大家的共性是都有一个敏感的鼻子。团队成员拥有经过奥迪认证培训的有“标准鼻子”,他们不能吃川菜,不能擦香水,他们的工作就是使劲用鼻子闻上一闻,然后打分评级。每个车型内饰使用的约500种部件,都要经过鼻子标尺终审通过才能投入使用,从而确保奥迪车内始终保持令人愉快的味道。

  实际上,早在1985年,鼻子团队就成为奥迪汽车质保和开发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在奥迪的倡导下,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设立了气味评估的统一流程。

  不仅是鼻子团队,奥迪特评审体系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异功能”,这批在车间内身着红衣的“质量狂人”,尊崇“高档在于细节”的理念,干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工作,以最苛刻的眼光对奥迪新车进行从内到外细致的产品审核。

  应该说,在德国人一点一点的熏陶下,一汽-大众已从最初的门外汉进化成真正的行家里手。完全掌握了从开发一直到售后一系列完善的全质量控制体系。如今,一汽-大众的质量专家不仅对于长春的质保游刃有余,时不时地还被应德国大众邀请,去葡萄牙大众、俄罗斯大众等进行对口支持。从最初的付欧元给老外,到现在收老外钱进行专家指导,这也是一汽-大众值得骄傲的转变之一。

  

(责任编辑:刘畅)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