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完整的品牌谱系构建,长安希望以此开启未来的黄金10年。
继接替徐斌出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后,被舆论评为“将全面掌控长安集团”的徐留平,于2010年10月31日,在北京水立方以履新后的角色首度出场,主导了一场气势庞大的新品牌仪式。
随着企业标识、公益标识、商用车标识、主流乘用车标识,这4个新标的发布,长安汽车宣布,一个完整的品牌谱系已构建,并将以此开启“新长安”未来的黄金10年。“发布新标识的思路,最根本的就是把我们的商用车、轿车和企业品牌、公益品牌进行一个梳理。”徐留平这样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此次长安换标,并非简单的新标识发布。继重组中航汽车业务、“五国九地”扩张布局之后,长安如何对旗下复杂的业务进行整合重组,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摆在徐留平面前更大的难题则在于,长安汽车的品牌形象,相比于一汽、东风、上汽,有一定差距。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换标事件,其实可以看作是在主政长安4年做好充分的铺垫之后,徐留平真正发出进攻信号的时刻。“微车是长安的起家之本,能够提供规模,但能不能打破品牌局限,能不能突破既有基础,就成为了长安步入全新时代的一种挑战。”该人士说。
寻找长安DNA
事实上,早在2006年4月,长安已经进行过换标工作,全新设计的“盾形”LOGO用于乘用车,之前的“草帽”老LOGO作为商用车标识。时隔4年,再度换标,“盾形”明年退市,“草帽”沿用商用车。这样的举措是否显得过于急促?
徐留平对此解释,从全球市场来看,很多国际汽车品牌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对标识进行优化和更改,这是为了更好地契合企业发展;从长安本身而言,虽然“盾形”LOGO总体上不错,但随着长安业务的扩展,“盾形”LOGO已经与未来的汽车造型、技术,尤其是长安想要表现的精神与DNA,存在差距。
“我们特别想表达的是,长安乘用车品牌,体现的是一种时尚、活力的理念。所以,我们在产品的造型、设计、技术的运用和制造过程中,要把这个理念融进去。”徐留平强调,长安现在的LOGO还仅仅只是名称上的调整与品牌体系的梳理,接下来的品牌工作还很漫长。长安商用车,就是要改变以前微车时代“质量差、形象差”的传统认识,未来的商用车绝对不是今天的商用车,已经在青海发布的长安新一代微车F202,他称“与轿车相比也绝对不差”。至于长安在轿车领域,“现在长安的DNA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我们会坚持做5年、10年,一直坚持到自己的DNA能出来。”徐留平说。
上述观察人士也告诉记者,相比于中国各大汽车企业在品牌道路上的频繁动作,长安此次的品牌革命,一个最大的亮点在于公益品牌的发布,将公益单拿出来进行品牌打造,这在汽车圈内还不多见。“社会公益若形成独有的认识,将对长安的品牌形象加分不少,也可看成是长安品牌DNA的一部分。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社会公益品牌标识一旦发布,就意味着一种承诺与责任,也能够看出长安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
铺路高端
在当天的新闻现场,长安留给公众的悬念是,高端乘用车品牌标识尚未公布,具体还得等到规划中的首款中高端产品CD101推向市场之时,才能揭晓。但可以肯定,此次的换标之举,也是为CD101上市铺路。
尽管与奇瑞、吉利身份不同,但作为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长安,同样面临品牌天花板,因为“低端”起家的历史,使其在品牌向上走的过程中,相比上汽、一汽这样“起步就做高端”的企业,难度更大,但这又是必须要顶着压力上的惟一路径。
徐留平曾表示,现在这几年或者未来3年,公司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品牌建设,在品牌方面投入的力量将会非常大。至少目前所能看到的是,2009年末,长安汽车北京工程研究院的建立,不仅与位于重庆、上海、都灵、横滨四地的技术中心形成互补,更由于首都的特殊地理位置,长安汽车北京工程研究院相比其他研发中心,更多两项职能,就是“政策研究”与“公共关系”。前者能够帮助长安汽车及时把握全球产业动向以及政策法规研究,后者则能借政府之力提高长安品牌的价值。
“北京有着非常优越的人才资源,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设立生产基地,甚至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长安的整体形象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上述观察人士分析,而且在北京市场推出中高端产品,将与有着萨博“基因”的北汽自主品牌交锋,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长安自主品牌的关注度。
不过,标识毕竟还只是一个符号,徐留平所领导的长安,最大的挑战是必须将多颗“棋子”进行有效地统筹,在管理和成长节奏上,必须更加“稳健”,各方面必须快速实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