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因其规模效应和产业带动作用,正成为物联网应用示范的首选。专业用车等细分市场的先行入网将是车联网落地一个有效突破口。一旦市场打开,将会率先促进包括传感器在内的汽车电子市场增长。
据悉,车联网将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目前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一期拨款有望达百亿级别,预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辆。而12月上海将举行相关会议专门讨论如何推进项目“落地”。
鉴于“车联网”涉及的产业链相当广泛,不宜全国铺开,业内人士建议可以从科研和应用两个层面先行推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则建议,危险物品用车、专业用车等可以先行“入网”。
专用车可先行“入网”
通俗来讲,汽车物联网是以车为节点和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获取车本身以及车外部等属性,从而达到“人-车-路-环境”的互联互通。而从细分领域来看,车联网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汽车电子和城市智能交通。
而在国内,何积丰坦言,对于“车联网”这样涉及广泛的应用项目,不可能一下子在全国各领域全面铺开;但可以进行多层次上的示范,从科研和应用两个层面先行推进。另外,危险物品用车、专业用车等可以先行“入网”。
在这方面,已经有企业在做先行尝试。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凯福莱”)是一家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备案通过的医用专用车改装生产企业。在2010年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上,其物联网疫苗冷藏车成为一大亮点。
“和其他的产品展示不一样,我们是真正落地的产品。”宁波凯福莱董事长谢建浩称。据他介绍,物联网疫苗冷藏车全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目前相关试验已全部完成,即将投入商用。而利用这种物联网冷藏车和疫苗上的RFID标签——上面将存入疫苗的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生产厂家等,司机可以轻易地读取这批疫苗的情况,保障了疫苗的安全及可追溯性。此外,车内的传感器将会对整个疫苗的运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车内温度、汽车行驶状况等;而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即时监控疫苗的状态。
“这可以避免人员操作的安全弊端,条件成熟后,这种物联网冷藏车的批量生产和商业化也可以降低疫苗的运输成本。”谢建浩表示。而在他看来,从疫苗冷藏车切入只是一个突破口,借助这次尝试,他希望把物联网的应用推广到包括生物医药和防腐食品在内的整个现代医疗物流领域。
汽车电子前景可期
而物联网特别是传感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首先将带动传感器市场的全面爆发。有关统计显示,自2009年开始,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即来自于工业电子设备和汽车电子。
在技术层面,车联网需要首先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各种信息,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这些设备能为汽车间的信息交换提供基础,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据高工传感产业研究所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会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数量可多达200余只,种类达几十种,两者所用传感器约占整个汽车传感器市场的三分之一。高工传感产业研究所预计,2010年中国车用传感器市场销售额将超过15亿美元。
华泰联合证券也指出,未来的智能汽车是一部集芯片、网络、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终端,汽车电子在整车的占比将越来越高。这其中,智能导航系统有可能成为汽车物联网首先取得突破的一个领域,目前A 股市场中做汽车电子(启明信息、东软集团)和相关导航系统的公司(四维图新、合众思壮)有可能成为首先受益的对象。
行业导向的物联网应用弊端
示范要有规模效应,才能带动产业的聚合;产业链牵涉广泛的车联网项目显然具备这样的条件;但如何进行跨行业的集成与合作,也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顺利“落地”。其中“商业模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11月8日举行的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海)论坛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院士也指出,如今在以政府示范工程为主的物联网应用中,如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方面——这些行业目前为止还是各自为政,这样也会导致物联网领域的重复建设,不利于物联网产业健康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以行业为导向的物联网应用也成为目前阻碍物联网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王曦认为需要有一些公共的、具有普适性的平台,这也是需要政府协调和攻关的地方。“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各种标准组织的成立,物联网的各种协议和体系架构正在迈向统一标准的方向,而在统一的标准和架构体系下,才可能尽快推进物联网产业链的成熟和大规模商用。”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