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轟》杂志特邀总策划、首席评论员 吴迎秋
最近一段时间,车船税改革方案征集稿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人士、媒体、消费者纷纷加入到这场大讨论中来。我注意到,其中一个讨论的焦点就是公平二字。
我曾多次撰文呼吁汽车公平。3年前,在《成都,最讲汽车公平的城市》一文中我提到了成都汽车公平。在成都,无论是街头叫卖的小商贩还是开着豪华轿车的大老板都会悠然自得地凑在一个街边铺子里品尝一碗“赖汤圆”。成都的汽车文化就是互不排斥地平等相待,正是这种平等、无歧视的汽车公平导致了成都汽车消费的繁荣,给我们还原了汽车消费的本真。论保有量成都不及北京、上海,但论汽车公平,成都堪称中国私车消费第一城。成都汽车消费的这一特点直到今天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应该看到,汽车不公平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汽车象征着权利和地位,有车没车、开什么档次的车就代表了身份和等级。另一方面,开豪车的富裕人群成了人们仇视的对象,豪车车主的负面新闻往往被舆论揪住不放、大做文章。这些都是不公平,也伤害了我们的汽车文明。
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我们正在全面进入汽车社会。作为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汽车文明至关重要。从政治的角度看,社会文明发展的目标就是推动公平,和谐发展离不开公平。从这意义讲,我们不仅不能回避公平,反而要时时刻刻谈公平、考虑公平。
此次的车船税意见稿正是不回避公平的体现。车船税在我国是个老税种,1951年开始征收、1986年进行过微调,但自此24年征收标准未作变化,笼统地按照大、中、小型车征收固定额度税金。此次的意见稿则顺应了全社会限制大排量鼓励小排量的呼声,划分了高低有别的征收层次、体现了排量大多缴税、排量小少缴税的原则。这无疑是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享受和付出的均衡。
从今年早些时候出台的“汽车节能惠民工程”我们也能看到,补贴政策没有简单地按照排量划分,它对质量、能耗等牵涉技术进步、节能环保的要素也做了明确要求,与前年的排量达标就减免购置税相比是个进步、也更加公平。
回顾近来的汽车消费政策轨迹,它的导向性其实非常明确,就是要鼓励技术进步、促使汽车和环境和谐共处、促进汽车消费公平正义。此次的意见稿尽管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相比以往“一刀切”的行政管理已经是向公平迈出了一大步。看得出,相关政府部门正在推进汽车文明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其实,汽车公平真得不应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