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12月12日,由搜狐汽车发起,中国汽车产业界顶级专家学者、行业机构负责人和汽车企业首脑参加的“中国汽车50人论坛”在京成立。汽车产业界目前已有40位顶尖人士成为论坛委员,26位论坛委员到场见证了这一盛会,“中国汽车50人论坛” 旨在为汽车产业高端人士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通过不断的交流为管理者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建议,从战略的高度为汽车产业献计献策,为做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理论指导,以此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综合水平的提升,使中国由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
以下为互动研讨环节,嘉宾以“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的新思考”为主题进行讨论!
程远:我让你从汽车行业的角度怎么看股比的放开问题?
付于武:我首先表明我强烈反对放开股比,去年我们全面调查了中国汽车的产品开发的能力,三年出了三本蓝皮书,做了三本报告,有两百多万字。虽然我们汽车技术进步很快,但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全面缺失。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距离很大。以汽车电子为例,我们几乎是在从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到安全系统,我们的某些方面是距离越来越大。比如国际上大家知道的汽车电子有三大巨头,一开始采用的全是合资的形态,现在都从合资变成了控股公司,变成了独资。造成结果是,三大巨头全面控制了中国电子技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国外的公司肯定是完全控制中国的核心技术。底线绝对不能放弃。
程远:如果说中国将来按照大家的预测,将来到了三千万、四千万,甚至有人猜到七千五百万,如果这么大市场跑的全,就是有五千万都是跨国公司的品牌,我们怎么说中国是一个汽车强国?我看这恐怕大家很难认同。现在我想再问问左总,这个问题你可能不好回答,现在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的问题,你作为一个中方企业,一直做自主品牌企业的老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左延安:前面的专家应该比我更有说服力。我觉得品牌要看支撑它背后的技术,核心技术的来源来自于哪里,这是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仍然是来自于合资外方方面,这一种自主品牌我认为就不应该叫做自主品牌,还是拿钱买来的。当然了,像我们这种类似很简单可以识别,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积累到今天。是否我把事情已经说清楚了?但是我感兴趣的是,我们曾经讨论过什么叫做强国,商务车且不说,乘用车是否这样说,至少有60%—70%以上跑的是纯正的中国造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程远:谢谢,左总对这个问题从迂回的角度给我们讲了一下观点。下面还是请林总给我们讲一下,您站在客观的角度谈一下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创造自己的品牌,你怎么看?
林雷:应该讲,合资企业建立自主品牌应该讲从广本开始,他不仅是一个想法,现在越来越多被合资企业来采用。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合资公司来采用这样的做法呢?我们可以看到,合资企业在中国目前来讲已经有很大的量产。第二来讲,他开始进入了产品的换代过程。也就是说他们在中国过去所热销的产品,随着他们换代的出现以后,这些需要换代的产品有一个很好解决的路径和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换代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汽车换代和手机换代有不同的方法,中国有一个市场规模,市场需要空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合资企业所推出的自主品牌,他们的车型是哪里的?核心技术是哪里的?他们这么做的目标是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合资企业所使用的品牌基本上是使用的成熟的车型,因此来讲,新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设计市场区间应该是比较偏低的。
从这种情况来看,可能和我们自主品牌的区间是比较相一致的区间。应该讲,既帮助合资企业保留他一定的生产规模,同时又可以把价格向下压低进入到过去他们很难进入的自主品牌的市场中间去。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品牌支撑是需要有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来推动这个品牌的发展。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在发展现状来怎么考虑呢?还是每次通过推高这个品牌,换句话说你可以考虑这个品牌的发展和技术的准备技术来看待这个品牌在这个企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程远:朱西产你作为一个学者,你来讲讲这个问题。怎么看待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朱西产:我觉得是不可能的,那次发布会我也参加了,发布的时候非常宏伟,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最后的结果。
程远:就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或者您的行业怎么看?
付于武:当时美国人比较开放,允许中国工程师对别克进行改造,包括发动机、内饰、车身,结果卖的很好。同时打开了北美部分数据库,让中国的工程师分享。只有一次,以后看到中国人进步很快,这次再开发,对中国人全面封锁,不对中国汽车公司开发。所以我觉得从产业形态上来看,合资企业搞自主是好事,但是我相信是没有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