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日本车企人才来华 水土不服显露文化差异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12月16日16:31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宋鹏

  今年70岁的北条义之退休前是日本最大的挂车生产企业———福禄好富(FRUEHAUF)株式会社的副总经理。前不久,他在中国有了一个新工作,在上海的一家专用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产品开发和销售。

  像北条义之一样选择退休后到中国汽车企业工作的日本汽车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数量近两年呈上升趋势,这些人员一般在我国的卡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工作,从事技术工作的居多。

  中日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近1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汽车产业逆势前行,为国内外汽车人才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发展的沃土。

  日本是汽车工业强国,拥有众多高端汽车人才,这些人才选择到我国汽车企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据记者了解,日本汽车人才到中国企业工作,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日本车企人才愿意来华工作

  北条义之在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工作期间,担任过企业的开发部部长、董事兼厂长,主管过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直到2006年从副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休。42年的汽车行业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把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引入福禄好富株式会社,使卡车车身的生产周期从三天缩短到6个小时;参与开发过符合日本市场需求的轻型客车和冷藏车;使公司的销售额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担任过日本车体工业协会董事等职务。

  北条义之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表示钦佩。退休后,他先来中国学习汉语,并最终在上海找到新的工作。

  谈到日本汽车企业人才来华工作热度上升的现象,北条义之分析认为,目前日本企业的人员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已经或者将要退休的高级人才在退休后希望找到新的工作发挥余热。“我的朋友在中国、韩国、越南工作的都有。对他们来说,如果有合适的岗位,他们更愿意来中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日本人比较多。”北条义之介绍说,“现在,在日本积累了十多年的工作经验,然后来中国学习汉语,进而留在中国任职的年轻的日本人也越来越多。比如和我一起在四川大学学习的三个中年人毕业后,都留在中国的企业工作。”

  日本人才在中国水土不服

  日本卡车展运营协会中国事务负责人缪海燕已经介绍了很多日本汽车企业的人才到中国企业工作。据他介绍,三菱、日野、福禄好福等日本著名卡车和专用车企业都有退休高管加入中国专用车生产企业。愿意来中国工作的日本企业退休高管一般是具有销售、管理和车型开发等方面经验的人才,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产品研发方向。

  在给中国汽车企业和日本汽车人才牵线搭桥的过程中,缪海燕的感受是,中国汽车企业非常乐于接收日本人才来帮助企业发展,双方在待遇方面很容易谈妥,但是,日本人才在中国企业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据缪海燕回忆,他曾经向上海和河北的三家专用车企业介绍了几位日本的退休高级技术人才,但最后都没有谈成。据他介绍,没谈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企业往往认为引进一个人就行了,想靠一个人来解决很多甚至所有的问题。但是日本卡车和专用车企业的技术分工很细,很难找到“超人”(技术很全面的人),找一个技术研发团队到中国企业来工作更合适。

  中日汽车企业理念不同

  日本汽车人才到中国汽车企业工作水土不服的原因,是两国汽车企业之间不同的生产和经营理念。据缪海燕介绍,以专用车为例,日本的专用车个性化比较强,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而中国的专用车企业则强调批量,尽量用通用的车型来满足各种需求。再者,日本专用车的设计很注重产品的轻量化和可靠性,而中国企业更关注如何降低产品成本,用户也更在乎价格。这些导致了中国专用车企业的生产情况和零部件的配套环境和日本很不相同,日本企业大多采用专用设备来生产个性化程度很高的产品,而中国企业一般用通用设备生产通用性很强的产品。

  缪海燕认为,虽然日本是汽车强国,但是日本汽车企业人才来中国就职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日本人才到中国的专用车企业工作,必须充分认识中国专用车在设计理念、生产流程、用户需求上与日本的差异,从而解决产品性价比的问题。也就是说,日本人才不能拿现有的知识到中国用,而是首先要认识中国市场,然后在自己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适合中国的认识和理念。双方都要给对方一个学习、改变的机会,不然没法儿合作。”缪海燕说。

(责任编辑:宁利涛)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砍价团 试驾 预订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