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距离我们的生活到底还有多远?在专家们不断争论、整车厂保持观望、老百姓翘首憧憬之时,日产的聆风已经从“概念”走向了“量产”。在2010年底,它将在日本、美国和欧洲上市,2011年,中国市场也将迎来第一批聆风,也许在不经意间,汽车工业就将完成向“电动时代”的迈进。
有时候真的觉得汽车工业的进展太慢,如果IT行业的“摩尔定律”能够在汽车工业实现,也许人类早就不用为能源危机发愁了。不过还好,摆在我面前的这辆日产聆风纯电动汽车让我感到了希望。
远看聆风与普通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走近却能清楚地看到聆风的前脸并没有一般汽车都具有的硕大进气格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电接口的面板。这样一来,除了前脸造型浑然一体之外,风阻也大大降低了。当然面板下方还是有一条狭长的进气口,电动机的热量损失要比内燃机小得多,有这样一小条就够了。由于是“零排放”,车辆尾部自然也没有了排气管,乍看还真有点不习惯。
组成聆风的材料采用了各种可回收材料,几乎100%可以回收再利用。整个车辆的内部在这些高科技材料的装饰下,显得科技感十足,坐进驾驶舱有一种进入电影里宇宙飞船的感觉,让人驾驶欲望十足。启动时,虽然可以听到阵阵轰鸣,但这只是系统模拟出来的声音,在提醒你“即将出发”。聆风非常人性化地提供了3种启动声音供选择,那些喜欢经常换手机铃声的用户,应该会喜欢这个设定。聆风的声音警示系统也会对靠近车辆的行人发出提醒音,以引起行人注意安全。对比之下,室内安静的环境让驾驶员的驾驶感受非常舒适,用日产自己的话来说,聆风“没有发动机的噪声,就像鸟儿翱翔在天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呢?也许空中的飞鸟只会聆听到风的声音吧。
踩下油门踏板,可以感到电动机强大而持续的扭矩输出,没有了挡位变化的困扰,加速过程中可以稳定地感受到强劲的动力,280 N·m的超大扭矩输出使得聆风的加速性能完全不输给装备日产VQ35发动机的车型。由于电池组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合适的形状,聆风的电池组配置在车身中部的底盘下方,使得整车的重心更低,质量配比更合理。此外,电动机对于驱动力的控制更为迅速和精确,因此聆风在过弯时可以有效解决转向不足的问题,让操控得心应手。聆风的变速器设计精巧,换挡手柄更像是一个无线光电鼠标,造型可爱,只不过我并没有太多时间细细把玩。
驾驶电动车对我们而言更多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电池的灵活布局带来了超大车内空间,较小的车身尺寸却拥有足够大的空间,如果大家都买小车也许会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带来一些缓解。通过家用的充电器8 h可以为聆风充满电,就如同给手机充电一样,安稳地睡一宿,第二天就能用上满电量的汽车,再也不用为何时加油而烦恼。临时的30 min快速充电可以充满80%的电量,这只需要利用中午在餐厅吃饭的时间就足够了。充电的操作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遥控,充满电也会收到通知。在冬季,上班出门之前提前遥控开启空调,上车时就可以享受到一个温暖的环境。
当然,这些美好的前景大多是我脑海中的设想,有诸多现实问题还亟待解决。比如聆风160 km的续航里程是否够用?电池技术的发展能不能不断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如何开展?电动车的售价是否能够为老百姓所接受?国家对于购买电动车补贴力度如何?这些问题都将是关注的焦点。不过聆风作为电动车普及的敲门砖,意义确实非凡,2011年,第一批25辆聆风将在武汉率先投入使用,也许汽车的“电动时代”真的不远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