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具有零尾气排放、使用成本低等优势,然而也存在购置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不便等劣势,后者更是阻碍电动汽车在国内普及的最大障碍。
其实充电难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因此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非接触式充电技术有电磁感应、磁共振和微波三种主要类型,以日产为代表的汽车企业较倾向于第一种,且目前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具体来说,该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送电线圈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产生交替变化的磁束,由此在次级线圈产生随磁束变化的感应电动势,通过接收线圈端子对外输出交变电流,从而为车载电池组进行充电。
日产发布的这套非接触充电系统非常接近实用化,车身底部的充电线圈面积只有脸盆大小,传输距离为100mm左右,传输效率高达90%。但如果送电端与接收端线圈对接偏差较大,电力传输效率就会明显下降。换句话说,驾驶者必须将汽车准确地停在固定于地面的送电端线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