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1月,不少欧美汽车企业正值多事之秋。美国三巨头继续深陷巨亏泥潭,大众汽车董事会里的人事动荡余波尚存。然而,这决不是一次国际传统巨头风景独好的盛会。相反,它是外国车企在中国车展上独占鳌头时代的终结,也是中国自主品牌从量变到质变分水岭……[全文][我来说两句] |
一汽的自主之路被赋予了某种历史和社会责任,一直以来,一汽为了这种责任在默默积累,2006年当这种积累和努力变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时,一汽开始更多地为外界所了解和理解。[全文] |
|
在外界的印象中,上汽集团近两年来在不停地蜕变,不过这并非毫无头绪地撞大运,从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主是上汽发展主脉络。[全文] |
|
事实上,不同路径的选择也源于各企业多年来的积累。在产品战略上,大型国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起点。 [全文] |
2006年,是东风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一年。各板块不俗的市场业绩最直观地彰显出“东风模式”所蕴含的能量。
[全文] |
|
奥林匹克计划已初显成效。这只是开始,面对2007年市场份额25%的目标,大众还要解决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全文] |
|
北美复苏计划开始奏效,通用慢慢走出亏损的困境,在华继续巩固了领先的地位。前三季度,合资企业上海通用与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均占各自市场领域之首,多品牌、本土化战略在华续写着传奇。[全文] |
在北美市场黯然神伤的福特在中国找到了安慰,良好的成长性使中国成为福特全球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成就了长安福特。 [全文] |
|
今年以来,本土汽车企业汽车产销同比都呈增长态势,自主品牌也迎来了发展期。值北京国际车展之际,对12家主要汽车企业在2006年的表现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
还记得在2004年第八届北京车展上,国有大型车企除了长安展出了两款自主研发的概念车之外,其他的大多是把合资企业的产品摆在展台的一左一右。而今年是一汽在1958年推出第一款“红旗”后首次打破近半个世纪的沉默,上汽、东风则由此对多年来业界嘲讽它们是“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的声音做出最有力的回击。[全文] |
2006年,在激烈竞争的态势下,跨国汽车巨头在华的市场份额有增有减。在这块最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土地上,跨国巨头们已经意识到,只有真正地融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人才、观念中的本土化,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
跨国车企“中国车”的推出不仅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它更加锻炼了中国本土的技术研发力量[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