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允许有泡沫,只要泡沫存在于合理范围内。
最近在经销商处听到一个新鲜名词———翻牌。何谓翻牌?大致意思是,每到月底,经销商在途、在库的车辆都将被车厂默认为全部零售,经销商下个月第一天库存量在系统上显示为“零”。
一位经销商负责人抱怨,每次到了月底就惶惶不可终日。“我上月刚从车厂提了100多辆新车,车一从厂家出库,还没运出来,就已经在系统上显示为全部售出。”由于系统上库存为零,经销商免不了在下一个月将会分配更多的资源补充库存,经销商丧失了对库存量的话语权。而且对于品牌贡献度越高的经销商,反而承受的压力更大:因为销量高的经销商进货量也相对较大,被翻牌的几率和面临的风险更大。
最早,国内车厂对经销商的考核主要以批售数据为主,由于市场一直是卖方市场,无论车厂还是经销商在库存上都追求“多多益善”。而在2004年车市寒流中许多冒进的车厂和经销商也因此而大栽跟斗。之后,许多车厂的考核由零售数据代替了批售数据,车厂和经销商的库存结构与市场的关联度也越来越紧密。一些车厂还采用了订单系统,对经销商的提车量、库存量、销售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今,车厂的“翻牌”现象却有悖于订单系统的初衷,什么原因导致车厂不得而为之呢?
在国内车市,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不仅掌控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销量增长速度也一直保持在市场前列。竞争越激烈,分化也就越明显,汽车市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已非常突出。在强者阵营中的车厂需要不断强化“强者”意识,树立更好的口碑;而靠近强者阵营中的车厂希望冲破“封锁线”,享受强者们的“福利”,为品牌带来更忠诚、牢固的追随群体,进一步推动其销量增长。
车市允许有泡沫,只要泡沫存在于合理范围内。虽然我们无从知晓车厂的种种数据中泡沫的成分有多少,但不知车企在对外公布相关数据时,自己是否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的泡沫在哪里?有多大,会不会破?要知道,老通用的破产,不仅因为经营策略失当和劳资关系纠结,更重要的是虚拟经济病毒感染实体经济。虚与实也许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