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策划“水下”逃生试验的初衷,也是试验之后使我们感到悲哀的心结。
悲哀之一,媒体所刊登、专家之言论,多以讹传讹。若遵照执行,难免误人性命。
无论是“非专业”的高跟鞋还是“专业”的救生锤都无法砸开侧窗玻璃;无论是位于车顶的天窗还是因“头重脚轻”被翘起的后座,都不及推门逃出来得便捷。
悲哀之二,即使是驾驶员交规考试,对于车辆落水后的处置也有可以商榷之处。
在驾驶员交规考试2007、2009题库中,“章节5.9,车辆落水后的应急处置部分”中,要求乘员“待水快浸满车厢时,开启车门或摇开车窗逃生”或“待驾驶室内充满水,开启车门或敲碎玻璃游出”。
即使是在清可见底的泳池中进行试验,即使口咬呼吸器、身边有潜水教练保护,我也不愿再面对那昏黄的环境,不愿再体会被水渐渐浸没的感觉。如果不是试验,落水后的车内乘员看着自己被水浸没,只能是慌乱中呛水,呛水更加惊恐,恐怕难以逃生。此外,惊慌中呼吸急促,用氧量加大。即使勉强屏住呼吸,恐也难以坚持到逃脱。
车辆驾驶者、车内乘员,如果不幸遇到车辆落水,还是尽快开门逃生。即使车在空中也不要犹豫。可以证明,是空气阻力决定下落速度,而不是质量。
悲哀之三, 市售车型多是电控车门、电控车窗。车辆落水后,车门是否能够自动解锁,没有人知道。
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尚无此类统计数据。根据 C-NCAP的要求,车辆进行碰撞试验后,有一门保证打开即可。但是,哪个门能够打开,没有规定;保证四门全部打开,没有规定;车辆落水、全车断电后,车门是否可以解锁,没人知道。
即使对于汽车制造商,也无人可以保证车辆落水、全车断电后,仍有备用电源可保车窗全部降下。毕竟,这与车辆的财物安全存在冲突。
既然救生锤不可信、交规考题不可信、车辆安全不可信……汽车的驾驶者还可以相信谁?
我也许不该追究真假,但是也不想各自欺诈。我想知道,我还能相信吗?就让我不必继续惊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