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航集团成立以来,中航工业汽车公司总经理赵桂斌就被传言所困扰,如今,一个更大的爆料让他震怒。急于在汽车业站住阵脚的中航汽车,碰到了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对手,而这个对手,很可能有吞并它的企图。
日前,有媒体报道,“据长安汽车内部人士透露,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中航工业汽车公司,包括哈飞、昌河以及东安动力这些汽车业务都可能无偿划拨给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由兵装集团旗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双方最迟年底签约”。
看上去,成立不到一年的中航汽车,又一次陷入了危机。
谁制造了整合传言?
“这怎么可能?中航汽车业务绝不会划拨给兵装!”8月24日,赵桂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5天前,中航汽车召开了一届二次董事会会议。有传言说,中航已在会议中就与长安集团合作一事进行过讨论,更有人称,中航给出了与PSA谈判的最后期限,要求在年底前谈成,以此来避免上级主管部门强制剥离其汽车业务。
在记者的追问下,赵桂斌透露了此次会议内容:“我们主要在谈今年汽车业务大幅减亏的问题,要求旗下整车企业力争上游,赶上行业平均水平。内容并未涉及与PSA或长安的合作。”
一个月前,PSA集团新总裁菲利浦·瓦兰对外透露,PSA将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此话一出,业内纷纷将目光转向中航旗下的哈飞汽车。5年前,哈飞就与PSA有过接触,直到今天,合资一事仍然悬而未决。针对哈飞与PSA将于9月签约的传言,赵桂斌表示:“谈了5年都没谈拢,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定了?”
8月24日下午,中航旗下的昌河汽车在北京举办乘用车市场发展暨中国黄金排量汽车高峰论坛,亦有工信部人士在场支持,这也让“工信部撮合中航与长安合作”的传言丧失了可信度。
“如果真是长安放出这样不负责任的消息,以此来捞取市场资本,那简直太阴损了!”昌河汽车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此事传播得越广,对企业形象的损害越大,更可能使昌河的经销商丧失信心,产生抵触情绪,向长安靠拢。
记者致电长安汽车市场部部长王俊,他表示,他也是在报纸上看到长安收购中航汽车业务的消息,并称自己完全不知道此事:”我可以负责任地讲,长安和中航汽车没有任何接触,你也可以问问哈飞或昌河,我们找过他们没有。”
一位接近长安汽车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将中航汽车资产无偿划拨长安,长安就可轻松进入国内汽车企业前三。他还称,长安上上下下对此事都相当兴奋,但消息来源却无据可查,股份公司更是守口如瓶。
“长安怎么说我们不管,但结婚总得两个人都同意吧”,赵桂斌说。
铃木成为牵头者?
在中航与长安的较量中,夹着一个几乎不被重视的关键企业,那就是铃木。上世纪90年代初,铃木与长安、昌河几乎是同时建立合作关系。近几年,铃木的重心逐渐向长安铃木倾斜,在长安铃木获得了雨燕、天语SX4两个战略车型支持的时候,昌河铃木却只得到一款利亚纳,而该车的市场表现也一度让铃木不满。而且,两个企业销售网络的分散也让铃木头疼,甚至萌生了将两家产品并网销售的想法。不久前有媒体爆出,长安收购中航汽车业务的第一步,就是在铃木的支持下,让长安铃木率先整合昌河铃木,之后进一步整合昌河、哈飞的所有汽车业务。
记者致电长安铃木市场推进总监汤青,他表示,外界所传长安铃木整合昌河铃木一事,他并不知情,日本铃木也没有和他们讨论过此事。但他坦陈,铃木曾计划统一两个企业的销售网络,并找他们谈过。“这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具体内容我并不知晓,总之目前,长安铃木没有这样的打算。”他还表示,铃木在做产品部署的时候考虑得很周到,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
昌河销售公司品牌规划处处长王树红向记者表示,两年前,昌河与铃木确实争执过,后来矛盾化解,目前他们关系很好,并用“勾肩搭背”来形容两家的融洽关系。“铃木现在目标清晰,不会因为其他企业的某些举动而放弃与我们合作,明天我们还要去拜访铃木中国的人。”他说。
据记者了解,长安、昌河目前都与铃木接触频繁。今年9月,长安铃木将上市新奥拓,作为中国微轿的功勋车型,新奥拓的销售成绩,决定着在国产微轿全面占领市场的今天,铃木能否找回曾经的地位。对于昌河铃木来讲,今年虽没有新车,但明年铃木第四代战略车型Splash的国产,很可能成为其由弱变强的转折点。
不难看出,铃木仍在有意地平衡与两个合作伙伴的关系。而铃木的整合想法,却在两个企业的明争暗斗中,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国内最大微车系只是南柯一梦?
据了解,中航旗下共四大汽车成员单位,除哈飞、昌河两大整车企业外,还有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和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动力系统的开发和生产。今年上半年,东安发动机累计销售发动机21.17万台,净利润1.74亿元;东安动力累计销售发动机(含变速箱)16.6万台,净利润9446.68万元。
东安发动机由中方控股,日本三菱方面占有约两成股份,发动机排量覆盖1.3~2.0升,国内很多整车企业都是其重要客户;而东安动力则以自主研发为主,目前主营产品为0.8~1.4升发动机。
一位昌河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动力总成研发上,中航的实力是相当强的,“东安动力的发动机市场需求很大,但现在给我们自己供货都不够,今后肯定会扩产。”他还表示,目前中航在发动机上的技术优势并非长安可比。
相比之下,中航的汽车整车业务则比长安逊色很多。不算长安旗下的合资企业,仅长安微车,其销量表现就明显高出哈飞和昌河的总和。王俊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长安微车销量达到近36万辆,同比增长62.7%,今年7月,更是达到130%的增长幅度。至少目前,除了五菱之外,还没有谁能成为长安的竞争对手。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现在最困扰中航的不是整合传闻,而是它的内部矛盾,哈飞、昌河同属微型车企业,共性很大,但由于历史原因,两个企业各自为政,很难被统一到一起。“国资委与中航就做大汽车业务出现过分歧,如果继续内耗下去的话,中航也怕自己没有话语权了。”
赵桂斌表示,未来中航会对旗下两大整车企业进行一系列整合,首先是采购的整合,之后是研发平台和销售网络的整合。尽管这么做难度不小,但赵桂斌显然已经下定决心。
对于中航来说,尽快让旗下两大整车企业实现优势互补,甚至全面整合,才能躲过被吞并的危险。尽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兼并重组,并将四大集团之一的长安作为重点实施企业,但要长安成为中航汽车的新东家,建立国内最大的微车系,很可能只是南柯一梦。因为,这不仅仅是两大企业的较量,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