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狂躁正在退潮,车市的焦虑却愈演愈烈。
周先生上周终于买到了新车,他说,为买这辆车他跑遍了整个杭州,也尝尽了个中的酸甜苦辣。杭州4S店告诉他没车了,汽车城车商处倒是可以从外地调车,但需要等,还要付一笔“调车费”;终于从萧山逮到一辆刚到的现车,但业务员告诉他不能卖,得加好配置后卖“升级版”,几经周旋,7000元的升级费改成5000元装潢费,还算是特别照顾了。
新年买车,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调车费”、“装潢费”、“升级版”等各种名目的额外费用,不少品牌更是直接加价了事。本报记者深入调查,揭开火热车市下的四大潜规则。
A》》 加价不手软
“几乎所有的热门车都需要加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加价潮席卷了整个车市。
新年买车大家似乎都“不差钱”,认同了经销商的加价行为,由此加价层层加码。“像奥迪Q5,每家店大多只拿到10多辆车,刚上市时是加5万,现在最高加到了7万元。”而高尔夫6,从刚上市时的加5000元装潢提车,一步步演变为加价1万元,现在则需要加1.5万元。
在豪华车市,加价10万元并不是个别情况。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市场上卡宴118万元的纪念版需要加价2万~6万元;88.8万元的普通版加价7万~10多万元;宝马X6加价3万~4万元;奔驰S系也是加价成风:S400加2万~4万;S600加10万元;S350加1万元。“这些都还只是我们的拿货价,到消费者手里,加的钱应该更多。”
就算是加了钱,也不一定能马上提到车。苏先生买速腾1.4T,在加了1万元现金后,拿到的订车合同上写的提车时间是——“车到提车”。“业务员说他们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提车。”现在经销商都不在合同上约定具体的提车时间,往往消费者在交了定金后就是漫长的等待。这种等待使得车市的焦虑情绪更加蔓延。